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基于VAR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先导性作用了吗——基于VAR格兰杰因果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用了论文,因果论文,国民经济论文,格兰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流通产业先导性,一直是我国流通产业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流通产业从末端产业到先导产业转变的观点(刘国光,1999;李海舰,2003;李骏阳,2008)。流通产业已经摆脱了仅仅是生产附属环节的地位,从“无流通论”到“生产流通相互决定论”、“生产流通并重论”,再到“流通决定生产论”、“流通中心论”等,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流通先导论”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来。这是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流通商成为价值链中的“链主”的内在要求(李海舰,2003)。尽管“流通先导论”提出较早,但依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阐述,经验研究显得相对滞后。有些学者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过一些分析,如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性(曹静,2010),流通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感应系数与影响系数(刘向东、石杰慎,2009),流通产业的影响力(赵凯、宋则,2009;姚玉洪,2010)等。这些研究揭示了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流通产业是否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产业?它是哪些产业的先导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先导性作用如何?流通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动态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通产业的战略先导性地位的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对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依然是一个空白领域,缺乏足够说服力的证据支持。

本文的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个基于时差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工具结合的产业先导性数理分析框架,并提供了我国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等证据支持;本文的贡献之二,揭示了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同时发现:相对于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不仅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更广泛的影响因素,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增长推动贡献度更高的推动力量,因而更具有先导性。

二、流通产业先导性的理论基础与数理表现

(一)流通产业先导性的理论基础

按照产业经济学理论,先导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收入弹性高、产业关联广、影响效应大的产业。它们得到优先发展,会较好地带动区域其他产业的增长。根据李骏阳、李燕博(2008)的观点,流通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包括对国民经济的高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引导能力等。马龙龙(2009)采用流通产业的经济贡献力、经济拉动力与先导指数等指标来衡量流通产业先导性。因此,流通产业先导性体现在流通产业地位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先行性及产业的引导能力等方面。

1.流通产业是带动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李海舰(2003)认为,生产厂商是短缺经济时代供应链的“链主”,流通先导作用难以凸显;流通是过剩经济时代下供应链的核心战略环节,流通厂商则成为供应链的当然“链主”。流通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引导性力量(李骏阳,2008)。

2.流通产业是区域中的产业增长极。增长极是区域经济中具有推动效应的关键产业或地理区域。关键产业必须具有较高增长速度,先行其他产业发展,并具有极高向其他产业或其他区域扩散辐射的能力。马龙龙(2009)指出,流通产业的辐射力和领先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性是构成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流通产业的增长一般都领先于整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居于产业关联中的核心地位(曹静,2010),并对其他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外溢效应(李骏阳,2008)。因此,如果流通产业能成为区域产业中的增长极,事实上就成为了先导性产业。

(二)流通产业先导性的数理表现

基于以上分析,流通产业先导性的数理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1)流通产业发展的先行性,即流通产业领先于其他产业发展,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增长。在数理上判断先行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时差相关分析。流通产业领先于其他产业的时差越多,其先行性越显著;领先于其他产业数越多,其先行性越广泛。(2)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因果关联性,即流通产业增长与其他产业增长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如果流通产业增长是其他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则在数理上可推断与其他产业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影响力;为了验证流通产业影响力的短期动态性质,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如果其他产业对流通产业为一个“正”增长脉冲产生一个“正”(或“负”)增长响应,则其联动具有“扩散效应”(或“回流效应”)性质(舒波、何海燕,2011);方差分解结果可判断流通产业增长对其他产业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结合可综合分析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大小、性质及重要性,以判断其先导特征。

三、流通产业的先行性特征分析

(一)流通产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波动特征

下面采用1953—2010年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不变价增加值年增长率(数据来源参见下页图1的说明)来分析它们的波动趋势,以初步判断流通产业的先行性特征。流通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速度之间的特征表现如图1所示。图1中呈现的比较粗略的特征是:尽管在1992年以前,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速度的波动性都较大,1992年以后财进入比较平稳阶段,但流通产业同GDP及三次产业的波动性呈现比较一致的趋势。GDP、TSP(Transport Storage Postal Industry,TSP)与WR(Wholesale and Retail Industry,WR)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为7.74、11.42和11.20,反映出流通产业增长率不如GDP增长率稳定,具有更加波动的特征;GDP、TSP与WR增长率的一阶自相关系数(Autocorrelation)分别为0.368、0.321和0.186,反映出流通产业增长不如GDP持续性强,特别是批发与零售业也是如此。

为了更加清晰地比较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稳定的波动性关系,首先对流通产业及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增长率曲线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短期波动干扰因素的影响。本文采取了HP滤波(Hodrick-Prescott Filter,HP),得到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长期增长率波动(如图2)。

经过HP滤波后,各产业增长率的周期波动得到比较清楚的展示:(1)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波动特征基本一致,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TSP和第二产业的波动性非常一致(相关系数0.9077),批发零售业WR与第三产业波动比较一致(相关系数0.8634),但和第二产业波动一致性不高(相关系数0.1653);(2)批发与零售业WR的波动比其他产业波动一般先达到波峰和波谷,可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先行性。

(二)流通产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的时差相关分析

为了定量分析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本文分别以原始短期波动和经过HP滤波以后的长期波动数据进行时差相关分析,得到结果(详见表1)。在以年为考察尺度的情况下,流通产业各行业(TSP、WR)与国民经济的第二、三产业是平行的,但领先第一产业2期。因此,至少可以判断流通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先行产业。流通产业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下是否是第二、三产业的先行产业,从年度数据上难以判断,需要从季度数据或月度数据来研究。因此,从年度数据来看,流通产业的“先行性”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第二、三产业;从长期来看,TSP尽管滞后第一产业增长4期,和第二产业增长平行,但领先第三产业增长1期,在整体上还是领先GDP增长2期。因而,TSP在整体上呈现出先行性;批发零售业(WR)增长尽管滞后于第三产业增长1期,但分别领先第一、二产业增长2期和6期,在整体上和GDP增长是平行的。综合来看,流通产业在长期上具有领先于整体国民经济的特征,尤其可以肯定的是领先于国民经济很重要的第二产业,因而具有先导产业的先行性质。

四、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因果关联性研究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按照计量经济学要求,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等都要求时间序列数据平稳,否则会出现“伪回归”或“虚假因果关系”等问题。下面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2结果表明,所有原变量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即所有原变量都平稳,因此可以直接进行VAR模型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而不会出现虚假因果关系或伪回归。

(二)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验证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是否存在真实因果关联,下面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及因果关系方向。由于各变量属于平稳序列,可以建立VAR模型。下面分别建立了、GDP与TSP、WR的VAR模型,根据滞后长度准则(LR、FPE、AIC、SC、HQ等值最小)确定最优滞后期,模型估计结果所有根模(AR根)的倒数都小于1,都在单位圆内,通过了VAR稳定性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Granger Causality)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同时,为了比较不同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因果关联性的变化,本文还进行了分时段样本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赵凯、宋则(2009)的研究,以1978年为分界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1978年之前属于计划经济阶段,而之后则属于市场经济建设或过渡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因果关联性应该存在一个显著的变化。为了和文献结果相对照,本文也采取这个划分标准。我们初步推断,市场经济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因果联系要比计划经济阶段可能更加紧密和显著。检验结果见下页表4。

表3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TSP)和国民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互因果关系,并且成为了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的显著格兰杰原因;而批发零售业(WR)与国民经济的因果联系显然要弱很多。WR只成为了第一产业增长的显著格兰杰原因,却没有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的显著格兰杰原因,因而也影响了其成为整个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显著性。

表4的分阶段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验证了前面的推断,相比于1953—1978年阶段,1979—2010年阶段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TSP)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因果联系没有变化,但与第一产业的因果互动联系显著加强,因而与整体GDP的相互因果联系得到提升;批发零售业与国民经济的因果联系面在前后两时段虽然变化不大,但显著性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一个值得注意的转变是,批发零售业(WR)对第二产业的因果影响力在1979—2010年阶段反而不再显著。

(三)流通产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

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仅仅反映了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长期均衡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及因果关系的方向,为了进一步了解两者相互影响的路径和传导机制,下面通过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进行进一步动态分析和验证。

建立以TSP和WR的一个单位广义脉冲①(Generalized Impulses)为新息冲击,分别以、GDP为响应变量(Responses)的脉冲响应模型,最长响应期设定为15期。根据国民经济各产业对TSP 和WR的脉冲响应数据,汇总到图3和图5中;同时,为了揭示对VAR模型变量产生影响的各随机冲击的相对重要程度,再进行了方差分解,流通产业TSP和WR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波动的贡献度的数据分别汇总到图4和图6中。

2.批发与零售业(WR)增长对三次产业及GDP增长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从图5中可以看出,批发与零售业(WR)一个新息冲击,GDP及三次产业的响应主要在前2年,在第3年以后的影响已经非常微弱;其中,第一产业的最大响应值出现在第2年,其余最大响应值都出现在第1年;同时,GDP和三次产业增长率在前两期都是“正”的响应。这表明,批发与零售业(WR)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都体现为促进效应或“扩散效应”;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相似的是,批发与零售业的脉冲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也相对微弱,最大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而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不存在时滞效应。

图6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除了对GDP的影响要到8年左右最终稳定,WR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影响力在1年后逐步稳定;在稳定阶段,GDP、波动中分别大约有36%、6%、22%和48%是由WR增长来引起和解释的,但都比它们自身因素的影响要小。

综合前面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除了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对第一产业存在“回流效应”或“挤出效应”以外,流通产业的两个行业都对国民经济主要体现为“扩散效应”,积极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并且,相对于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流通产业力量。

五、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采取了时差相关分析、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流通产业的先导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在以年为单位的尺度上,流通产业的先行性并不十分明显,仅仅只领先于第一产业的增长;但在用经过HP滤波以后的长期波动数据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显著先行性,尤其是针对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第二、三产业更是如此。因而,从内在或本质的角度,流通产业体现出先导性产业的先行特征和基础。

2.在1953—2010年时段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相互因果关系的特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都是三次产业及整体CDP增长的显著格兰杰原因;批发零售业增长只与第三产业之间构成显著的格兰杰相互因果关系,但却没有成为第一、二产业增长显著的格兰杰原因,因而也影响了其成为整个GDP增长格兰杰原因的显著性。因此,批发与零售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广泛和显著,其先导性依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国民经济重要的第二产业也是如此。

3.分样本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相对于1978年前的计划经济阶段,1978年以后的市场经济阶段,无论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还是批发与零售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因果联系更加广泛,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性得到加强。但值得注意的是,批发与零售业对第二产业的推动性在市场经济阶段反而弱化。这个结论与赵凯、宋则(2009)的研究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互印证。他们的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力在1978年以前大于1978年以后,并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改革前的行政性垄断和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造成了流通产业较高的直接贡献;而改革后供过于求及相对边际生产力低下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流通产业的影响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断,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力下降原因不在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而在于批发与零售业。

4.脉冲响应曲线及方差分解结果透露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特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存在抑制第一产业增长的“回流效应”,但与第二、三产业形成了增长促进的“扩散效应”;而批发与零售业与三次产业之间都体现为“扩散效应”。因此,流通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体现,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力体现还不完善和充分;同时,相对于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波动的流通产业主导力量。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和编辑部提出的有益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注释:

①根据黄建柏(2006)等诸多学者的经验,采取广义脉冲可以避免Cholesky分解方法存在的对冲击识别的任意性和结果对变量顺序的依赖。

标签:;  ;  ;  ;  

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基于VAR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