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对比探讨论文_任宏伟,罗莹,刘莎,彭小芳,高志华(通讯作者)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学影像科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1月内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分别给予CT血管造影检查和MR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①CT检查符合率为85.8%,MR血管造影符合率为83.6%,数据分析,两种方法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血管造影都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需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CT;MR;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18-01

在此,本文笔者选择80例患者进行探讨分析,观察比较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1月内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47例男性,33例女性,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1.93±5.63)岁。所有病例符合《神经病学》[1]中关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突发剧烈头痛和呕吐为首发症状,其中,31例短暂性意识障碍,11例持续昏迷,9例眼动神经麻痹,5例癫痫,8例伴有精神症状。体格检查,71例脑膜刺激征呈阳性,54例视盘水肿,14例眼底出血,27例单侧病理征阳性,19例双侧病理征阳性。

1.2 方法

本组80例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MR血管造影(MRA)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CTA检查。选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动态800层双源螺旋CT,电压设定120kV,自动毫安,扫描层厚设定0.625mm,螺距设定0.969,转速设定0.4s/周,床速设置19.37mm/s。常规Headfast序列平扫颅脑,之后,按照4.5~5.0ml/s的速度,缓慢注入40ml造影剂,即20ml造影剂+20ml生理盐水,基于C4水平,监测双侧颈动脉充盈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最优延迟时间,自颅底到颅顶,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头部。与此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应用高压注射器,经由肘部静脉,注入优维显60ml,速度控制4.5~5.0ml/s,再按照相同速度,注入生理盐水30~40ml。(2)MRA检查。选用PHILIPS Achieva3.0T双梯度双射频磁共振,配备标准头部线圈,常规矢状位及横轴位定位,进行横轴位与矢状位T1WI、T2WI扫描,层间距设定0.1~1.2mm,层厚设定5~6mm。扫描范围囊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及中动脉与分支、椎-基底动脉、大脑动脉环、大脑后动脉及分支。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和MRA检查的符合率,同时比较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值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符合率

手术病理、DSA显示,本组80例患者共检出92个肿瘤,关于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的符合情况,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颅内动脉瘤,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首次破裂死亡率约为8%~32%,1年后、2年后,死亡率高达60%~85%[2]。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且对比剂用量大,辐射剂量大,操作复杂,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T与MR成像技术属于无创检查方式。CT血管造影,能够同时显示多个瘤体,如果颅内伴有血肿或者存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确由哪个瘤体破裂所致,且可清晰显示周围血管与血管解剖变异情况,尤其是瘤颈几何形态、瘤颈处血管分支形态等,但是,操作者的临床经验是影响该种检查方法准确性的一大因素,难以准确区分静脉和动脉,难以显示血流方向,微小血管显示欠佳。MR血管造影,在分析瘤体尺寸、载瘤动脉特征、瘤体形态和瘤颈等方面,优势更明显,但也存在不足,如无法清晰显示复杂血流及变慢血流等。总之,临床上,需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选择CT和MR血管造影,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值得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桐,王凯,艾林,.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6(05):339-343.

[2]邹文辉.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348-1350.

论文作者:任宏伟,罗莹,刘莎,彭小芳,高志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对比探讨论文_任宏伟,罗莹,刘莎,彭小芳,高志华(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