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海南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朱镕基总理在我省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实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坚持把农业和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产业。真正抓好了热带农业、旅游业,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笔者认为,这是符合海南客观实际的正确英明论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理解和认识:
一、以热带农业、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更切合海南省情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就曾经提出“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当时海南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0.1∶19.0∶30.9,显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时至1997年,海南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6.9∶20.2∶42.9,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一二产业,占最大比重地位。现在看来,海南建省伊始的那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法,确实存在欠妥之处。主要理由:一是那种提法沿用了内地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法,不能充分体现海南经济发展的特色;二是那种提法人为地强调了工业产业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三大产业客观发展的条件以及市场经济下产业客观发展的条件以及市场经济下产业自由竞争发展的原则;三是那种提法过于笼统,不能突出海南产业的优势和特点,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比较特殊地区的经济发展,更看重其存在的个性,从其客观特殊性上寻找支点,“顺水推舟”地使本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这就是说,当我们在制定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抓住该区域有利的客观条件,寻找其具有的客观优势。因此,海南在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又不能简单地移用某地区的模式。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必须联系海南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充分利用海南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把经济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同切实可行而有成效的发展战略来。
从海南总体客观经济条件来看,海南在国内外最处优势的客观条件,概括地说,一个就是它的热带农业优势:另一个就是它的自然环境和旅游优势。这两大优势就是海南经济发展独有的最有利的客观条件,因此制定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这两大优势上,重点发展海南的热带农业和旅游业。这两大优势构成了海南经济发展的特色,也构成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特色,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从当前海南的热带农业和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以1997 年统计数字来看, 海南热带作物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23%;旅游业收入只占第三产业产值的35%。这说明热带农业和旅游业占本产业的比例是很小的,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海南发展热带农业必须以产业化作为目标,必须划定几大不同区域,根据热带作物不同适应客观条件,大规模地、专业化地种植热带作物。比如,划定保亭县作为种植红毛丹基地,划定昌江县作为最大的芒果种植基地,划定三亚地区作为最大的冬季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等。发展海南旅游业必须注意充分利用天然的旅游资源,注意体现海南旅游业的特色,完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的吃、住、行、玩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发展海南旅游业还必须注意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种观念已经过时,因此,如果不加大对海南旅游业宣传的力度,那就会有可能陷入“深闺美女还愁嫁”的处境。
海南发展热带农业和旅游业的市场问题,是我们要澄清的。海南岛本身市场狭窄、容量有限。要使这两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依靠的市场应该在岛外,包括大陆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以热带农业来说,海南的近期市场应以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并重。冬季反季节瓜菜应主要供应内地市场,而一些名优热带水果应争取国外市场。从旅游业来说,海南今后的供应市场应重点放在国外,以最有吸引力的条件引来国外游客,以争取更大的外汇收入。
二、要在保持海南自然环境优势的前提下发展高科技工业
发展工业是海南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强项。海南要发展工业,它存在的客观条件与内地不同。海南在现存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制定不同于内地的工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问题。从战略上说,海南应该是在保持自然环境优势下发展那些少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和轻工业,这是海南的客观条件决定的。“保持海南的环境优势就是保住了海南的金饭碗”,这确实是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最好形象概括。
海南的工业发展历史,历来以轻工业为主的。1988年海南轻重工业的比重为71.5∶28.5,到1997年海南轻重工业的比重为62.3∶37.7。这种比例关系主要是受海南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而且有逐年轻工业比重加大、重工业比重减小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说,海南历年的轻重工业发展比例是符合海南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今后海南轻重工业的发展亦应保持这种比例关系。
发展海南高科技工业,规划应该集中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和科学工业园区内。海南应该引进那些具有最先进科学技术、高附加值的国有市场的工业项目,采取进口原料深加工、产品出口的生产方式来促使这一行业的高速发展。海南应该制定一些地方优惠政策来扶持这一行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
海南在发展少污染的工业时,还应该注意对工业生产污染的治理,这也是海南发展工业的一项战略。海南省要把污染型的工业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要严格限制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上马;全省所有污染的大型工业,包括重化工、建材能源、造纸等项目都必须是集约型的,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并且要相对集中布局在西部工业走廊。总之,海南发展工业,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和防治工业污染,不能以牺牲优美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发展工业生产,这是海南发展工业时时都要记住的一件大事。
三、海南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应由市场调节竞相发展
海南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结构,在1988年时,农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产值次之,工业产值最小。到了1997年,这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最大,农业产值次之,工业产值最小。
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比例结构发生变化呢?应该说这主要是由于海南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结果。而市场经济制度所遵循的原则是由客观经济规律来调节经济的发展。具体地讲,海南上述产业比例结构的变化,是由海南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所引致的。
在三大产业的关系中,它们的发展并不是相互排挤的,而是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我们在理解这三大产业的发展关系时,不要害怕哪一种产业的发展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而应该任它继续不断发展。例如,当我们看到海南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已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产值时,我们就担心海南会出现泡沫经济,这是多余的而不必要的顾虑。因为这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它们之间互相牵制,当某一产业的比重已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时,市场会显示信号,自动调节它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使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适合市场的供求状况,无需人们对它们的比重关系而担心。
发展海南的海洋业,也是海南在国内外具有的独特优势,海南经济发展的战略也要强调它的重要性。因为它同样是海南具有的有利的客观经济发展条件,如果不好好利用它,那是我们制定海南发展战略的一种失误,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今后海南要加大对海洋产业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它在海南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把海南变成一个海洋强省。
我们说让海南的热带农业、旅游业和工业三大产业的比重自由竞相发展,并不是说我们采取了消极的不干预经济发展政策,而是指我们不能主观地规定控制它们之间的比重,因为对于海南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正确掌握它,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对这三大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进行预测和初步判断,我们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去不断掌握它的发展规律。其实,上述我们所确定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基本上已经抓住了海南经济发展的特征,基本上掌握了它的发展方向。
从今后海南客观经济发展总趋势和国内外经济发展大趋势来看,笔者认为,海南热带农业、旅游业和工业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不大会相差太大,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其它二产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从客观实际来看,它们之间的发展比重不可能是相等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各自的发展。笔者认为,海南热带农业、旅游业和工业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关系并不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应该过于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发现掌握海南存在的有利客观经济条件,如何去不利用发挥这些客观条件优势,去更快更好的推动海南经济的腾飞,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现在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任务最主要应该放在如何利用海南有利的客观条件,促进三大产业在数量上的增长。
总之,对于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去认识它,切忌主观、简单、偏面地去认识它。只有这样才能使海南经济的发展保持正确的方向,使海南经济特区早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