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师工作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赵慧群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400)
摘 要: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承和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开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专业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大师工作室;项目化课程;技艺传承;文物修复与保护
大师工作室又称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快速传承技艺和应用技能的技艺平台,更是职业院校孕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直通车”。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按照传统观点,高技能人才通常是指技术工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中,高技能人才拥有了新的时代内涵,《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2]由此可见,技能型人才的“技能”内涵已发生变化,逐步从传统经验层面的技能向知识层面多种学科综合技能转变。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出现了高技能人才总量缺乏、素质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由表1可知,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在全国就业人员中占比6%,在技能劳动者中占比29%,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3]
表1 高技能人才现状统计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培养一批集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技艺技能于一身的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我国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作用,以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抓手,深入挖掘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了1 200个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和1 0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职业教育和大师工作室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职业院校建立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直通车”。
二、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架构与优势分析
行业技能大师是大师工作室建设的领头人,我国对“技能大师”有明确的界定: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具有丰富的带徒传技经验,取得一定影响的发明创造成果,并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绝技绝活,并能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6]由此可见,行业技能大师不仅是高技能人才的代表,也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可以有效解决产教融合师资不足的问题。
每个病理学知识点的发现到证实跃为理论,都伴随着曲折有趣的科研历程,折射出医学前辈的科学智慧,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习课中,大胆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人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主支、独立、探索、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这本身就激发学生对医学知识无限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科研增加,而融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有肋于挑战旧观念,提出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10]。
那家伙抵抗了不到一根烟的时间就满脸流血停止了抵抗。牛黄丸动手的时候,根本没有听到这个家伙狂喊救命的尖叫,也没有听到周围人振臂高呼好!好!好!直到发觉屁股下面这个人已经没有了动静,才停止了打斗动作。牛黄丸伸手朝那家伙的鼻孔探去,发现还有呼吸只是昏迷了,这才站起身来习惯性地拍了拍手上的泥巴,朝水中的小女孩走去。
(1)实现企业行为和教育行为的无缝对接。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为行业高技能人才代表或技能领军人物,他们以其精湛技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院校教育相得益彰,可以实现按照行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预期目标。
(2)依托大师工作室,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引领,深化校企合作形式,形成技术服务平台,突显专业带头人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大师工作室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校企资源共享水平。
(3)大师工作室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室”,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以研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特色技术服务标准,激发师生自我提升动力,培养创新能力。
虽然核查标准的大幅度提升增加了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操作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通过整顿,全面规范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各个环节,提高试验质量,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是巨大的推进。我们应共同努力,积极完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体系,提高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以及申办方的认识,引入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的监管,从而真正保证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规范性、临床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及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6]。
三、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国内外新科技、新材料被引入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文物行业的发展变化对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文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分布不均匀、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短板,以传统的师承制方式培养的文物修复人才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各类创新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为此,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采用“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依托项目型大师工作室开展校企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构建满足社会服务项目需求的定向式技术服务体系。
(一)实施方式:“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1.创办项目型大师工作室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为良性,也可见恶性结节,预后较差,因此早期鉴别结节的性质十分重要[1]。由于9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因此把恶性结节从其中区分出来并不简单[2]。以往多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进行初步诊断,但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准确率较低[3-4]。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nic guidance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G FNAC)则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在超声引导下操作最大程度保证了吸取的安全性[5]。本研究旨在分析超声评估与US-G FNAC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为适应“多能一专”产教融合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构建开发项目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排序、强化核心技能培养。根据岗位技能的难易程度,对学生专业岗位所对应的主要操作技能进行培训,采取由简到难、分层教学、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书画、古籍、陶瓷、青铜四大核心修复技术专项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按照模拟训练、初级难度、中高级难度逐级递进构建,实现了职业院校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行业产教的深度融合(见图2)。
项目型大师工作室实施三级二组分层管理制度(见表2),分为大师、骨干教师、学生业务骨干三级和业务工作组、业务学习组二组。大师团队由行业一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家组成,作为工作室的技术顾问,负责审核修复方案、监督与检查修复质量,参与重点修复项目,担任核心技术指导。校内骨干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专家助手,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运营,如承接重大项目、开展技术指导、进行人员薪资份额分配、管理日常事务等;对于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校内骨干教师要提请大师团队协同解决。学生业务骨干配合项目负责人管理工作室,负责常规工作管理、考勤制度管理、修复材料管理、修复进度跟进等工作,遇有技术难题,应在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分为业务工作组和学习组,学生需经过训练并通过考核方能进入业务工作组。工作室以“请进来、走出去”的项目型合作方式为行业机构提供服务,由业务骨干教师承接项目,遇到技术难题,协同专家一起指导业务工作组学生完成行业机构的修复保护项目。
表2 项目型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一览表(三级两组分层管理制)
为了逐步规范院区的各项收费和结算工作,财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了院区 “一卡通”结算中心的搭建工作,并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系统前台的运行和管理,软件负责后台数据的运维和上传。为全院职工办理园区卡,实现餐卡的充值和消费。并设计将院区的各项收费业务逐步纳入结算系统进行管理,统一纳入财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加强对收费和结算工作的核实和监督,不断提高服务全院的水平。
由于文物保护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文物修复人才培养长期依靠行业内部在职培训和民间传统修复师传徒的方式进行,缺乏教育层面的系统支撑。近年来,文物行业修复项目任务呈现出数量大、时效短、同批次修复趋同性等特点,亟待规模化专项技术修复人才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典型的文物类别,依托项目型大师工作室,实施“多能一专”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规模化开展“会多类、精一类”专项修复人才培养,四个大师工作室每年的人才培养规模为每个方向15人左右。从表3、表4可以看出,依托项目的大师工作室系统地进行专项人才培养,才能完成行业机构凭借自身人力资源无法完成的修复业务量,达到较好的成效。
图1 “多能一专”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图
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为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职业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培养。第一阶段课程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基石,不仅为后续核心技能培养打下基础,而且在教学中直接引入社会项目,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度。第三学期为第二阶段,为各项综合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的核心技能课程采取先模拟后真实、逐级递进的方式实施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进入专项大师工作室和深度产教融合的实习单位,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四、五、六学期为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分方向大师工作室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分为纸质类文物(以书画、古籍为主)、立体三维类文物(以陶瓷、青铜为主)二个方向、四个大类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综合学习后,可于第四学期选择一个方向进行专项技术学习。
2.制订“多能一专”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多能一专”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一年半内完成以书画古籍、青铜陶瓷为主的保护修复基础课程,从第四学期开始,按照合作单位的实际项目需求,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采用个人报名、大师与骨干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从四大类中挑选一类进行专项能力培养与技术训练。“多能一专”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多门、精通一门修复保护技术,强化了专业核心技术培养,并能适应行业机构实际文物类别修复与保护需求的变化,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上岗,该培养模式为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开发项目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
根据文物修复人才实际工作岗位调研结果表明,依托大师工作室,根据修复项目阶段性任务要求,开展修复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够从教育层面系统培养专项人才,弥补了传统师承制人才培养“周期长、技能单一、难以规模化”的先天不足。根据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需求,如江浙沪地区多数文物博览机构以书画古籍类文物藏品为主,各地区考古遗址以出土陶瓷及青铜文物为主,我国职业院校可创办以古籍装帧与修复、书画装裱与修复、陶瓷修复与保护、青铜器修复与保护为主的四大项目型大师工作室,承接行业机构实际修复保护项目。大师团队由该行业一流的修复与保护专家组成,分方向开展规模化的专项人才培养。
图2 项目型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图示
逐级递进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是依托大师工作室进行深度产教融合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渠道,对师资团队要求极高,为该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并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建设了一个以行业文物修复专家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支撑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该课程体系为行业机构提供了定向式技术服务标准,实现了校内职业技术能力与行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同步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职业院校教育为辅,突出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7]我国职业教育则以职业院校教育为主,企业培训为辅,而实际上企业培训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部分优秀经验,结合国情形成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双元制”有学校、企业两个主体,学员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产教融合紧密,据此,笔者认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双元制”模式的变相应用。“双元制”模式取得成功有一个必要条件,即该模式包含第三主体——行会和国家法律,而大师工作室也具备包含第三主体的条件,可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产教融合的桥梁。具体来说,大师工作室具有以下优势:
4.构建定向式技术服务体系
行业机构的文物修复项目多围绕展览、保护或发掘等工作需求展开,很多项目具有阶段性强、工作量密集、经费有限等特点,据此,可以大师工作室作为平台,进行四大专项能力人才培养,提供定向式社会服务,为合作单位的各类项目量身定制含修复标准、工具材料、技术要求、人员配置、进度安排、信息档案提取等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与逐级递进式专项能力培养课程无缝对接。根据合作单位的业务量和工作需求,在专项大师工作室提前进行定向式技术技能训练,以校内外双导师联合培养为抓手,突破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的衔接瓶颈,实现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双培养。
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参数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组打浆转数下,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玉米芯残渣酶水解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差,其相关系数R2为0.9443~0.9762之间;而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玉米芯残渣酶水解曲线的拟合效果很好,其相关系数R2均在0.9900以上。这说明玉米芯残渣的酶水解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即玉米芯残渣的酶水解反应属于存在饱和位点的多级反应。
在提供定向技术服务时,应根据文物本体特征,以最佳保护方案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技术服务方案。纸质类文物便于携带、运输,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在职业院校大师工作室完成合作单位的阶段性项目学习任务。遇到修复难题,由大师和工作室骨干教师共同讨论确定适用的修复技术和方法,根据文物本体病害特征制订修复方案,与用人单位沟通,亲自实施后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修复任务。陶瓷、青铜等立体三维类文物多来自于考古发掘现场,囿于材质脆弱易碎、体量不一、不易搬运、出土文物外运限制等,应当采用“走出去”的方式,配合合作单位现场考古发掘修复项目,从修复标准、工具材料、技术要求、实施进度、档案信息提取等方面定向制订技术服务标准。
(二)实施成效:深度产教融合
1.专项人才规模化培养
根据文物修复与保护人才培养规律及岗位技能的难易程度,对与专业岗位相应的主要操作技能,采取由简到难、分层教学、逐级递进的方式,制订“1.5年+1.5年”“多能一专”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分六个学期(三个阶段)进行人才培养(见图1)。
最早实行导师制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时间可以追溯到14世纪,几百年来,牛津大学通过实行导师制培养出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英国历史上的多名首相也毕业于牛津大学[2]。随后,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在世界各大高校中逐渐应用。在我国高校中,本科生导师制起步较晚,最早是在1938年浙江大学实行。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政治原因,本科生导师制被逐渐放弃,被苏联教育模式的学年制慢慢取代,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文物行业对口单位多数为博物馆、考古所、文保中心等事业单位,很多工作岗位均需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这些单位在一线基础技术应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灵活的机制,这也是制约该单位人力资源建设的瓶颈。以社会服务项目为引领,依托大师工作室,与行业机构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参与其重大社会项目,构建定向式技术服务体系,进行专项人才规模化培养,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专业、职业和岗位基础,如2018届陶瓷工作室学生通过参与各类项目,进入了全国知名文物博览机构就业或实习。
表3 纸质类文物定向式技术服务体系应用数据表
表4 立体三维类文物定向式技术服务体系应用数据表
2.技术应用分层次
在参与行业机构阶段性项目任务时,需要将国内及国际通行的文物保护材料应用于实际修复项目。古籍、书画大师工作室依据纸质类文物材质的特性、病害程度、修复目的、经费额度等条件,进行分层次修复。陶瓷、青铜大师工作室以考古出土文物为主,需要综合考虑文物本体材料与级别、修复数量和需求、经费额度等因素,实施分层、分类修复方案。在现场文物修复与保护项目中对陶瓷类文物应用了分层次技术,陶瓷文物修复项目《环氧树脂胶在瓷质文物修复工艺革新与技术流程工作中的优化应用》,获得了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特等奖。[8]
3.技术服务定向式
行业机构修复项目多围绕展览、保护或发掘等需求展开,很多项目具有阶段性强、工作量密集、经费有限等特点。依托大师工作室,对四大专项能力进行规模化人才培养,提供定向式社会服务,为合作单位各类项目量身定制含修复标准、工具材料、技术要求、人员配置、进度安排、信息档案提取等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与逐级递进式专项能力培养课程无缝对接。根据合作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大师工作室可对专项人才进行定向训练,以校内外双导师联合培养为抓手,突破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衔接瓶颈,实现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双培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海1号”项目组[9]、苏州市考古研究[10]对该模式做出了高度评价,依托项目的大师工作室实现了深度的产教融合。
2)方案2:选取单片机为控制器传递控制信号,液压马达为动力源,用液压阀驱动液压马达带动拉杆机构实现口径调节,通过蜗轮蜗杆实现旋转调节,且前后位移也是通过滑移小车运动实现。
四、结语
职业院校对接行业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首次进行以大师工作室为依托,进行深度产教融合的专项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这一模式灵活性强,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又是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基地”,不仅可以破解决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也可以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山雨.人社部出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J].中国培训,2013(9):4-5.
[2]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EB/OL].[2019-03-26].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109/20110900179107.shtml.
[3][5]姜炜,李超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8(2):15-17.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回眸与展望[J].中国人才,2011(2):30-32.
[6]人社厅发〔2013〕51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9-03-26].http://www.mohrss.gov.cn/gkml/xxgk/201305/t20130517_103217.htm.
[7]李中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7(14):90-92.
[8]新民网.“挑战杯”职校双创大赛落幕上海学子斩获特等奖[EB/OL].[2019-03-26].http://shanghai.xinmin.cn/xmsq/2018/08/22/31421453.html.
[9]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我院完成“南海I号”船体喷淋系统智能化远程控制升级改造及150件出水陶瓷器的保护修复工作[EB/OL].[2019-03-26].http://www.cach.org.cn/tabid/76/InfoID/2022/frtid/78/Default.aspx.
[10]苏州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考古所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签约产教合作实践基地[EB/OL].[2019-03-26].http://www.wgj.suzhou.gov.cn/wz/InfoDetail.aspx?InfoID=25713.
Based on the Master Studios to Explor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y Integrating the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ZHAO Huiqu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Shanghai 201400)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gradually shifting from labor-intensive to knowledge-and technology-intensiv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The total number,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high-skilled talents do not match the speed and dema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of industry upgrading.Master Studios is a platform that can quickly reach the inheritance of skills and transform innovative technical skills into achievements.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Master Studios trains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 efficiently and quickly.The specialty of cultural relics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i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is a typical case,which depends on master studio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s.It chan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dually from school education to enterprise practice,an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n master studios.
Keywords: High Skilled Talents;Talent Cultivation Model;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Master Studios;Project-based Curriculum;the Inheritance of Skills;the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154(2019)03-0089-06
*基金项目: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18—2020年校级项目《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型文物修复与保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cjxtz-04)。
作者简介: 赵慧群(1975—),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讲师,研究方向:古陶瓷保护与修复技术。
收稿日期: 2018-12-20
责任编辑 黎恩
标签:高技能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产教融合论文; 大师工作室论文; 项目化课程论文; 技艺传承论文; 文物修复与保护论文;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