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革命价值观的塑造及其新时代启示
罗 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450)
摘 要: 对农民进行革命价值观塑造是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党通过农民协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革命报刊等组织媒介,采取系列策略,塑造了农民革命价值观,为大革命及以后各时期农民参与革命斗争提供了价值动力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新培育阵地,打造融媒体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格局。
关键词: 农民;革命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价值(好坏、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并且在本质上决定着人们“怎么做”和“做什么”。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相关条件的改变下它又是可以重新塑造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是革命与改革的重要前提,又是革命与改革的必然结果。农民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塑造其革命价值观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要求。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革命价值观的塑造为新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借鉴。
一、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鉴于近代中国的国情和农民价值观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在党创立之初以及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武装广大农民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项紧迫、重要和可能的历史任务。
(一)近代农民价值观的落后彰显塑造其革命价值观的紧迫性
毫无疑问,价值观是一种观念,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P217价值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力军的农民,其落后的价值观是阻碍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纲论”,封建伦理价值观念浓厚。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在传统的乡村,农民仍饱受封建保甲制度残余势力的束缚,饱受族权和宗族组织以及代表乡村地方性权威的绅权的管制压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封建伦理仍被农民视为天定、永恒不变的,农民不敢“犯上作乱”反抗封建礼教权威。
2.宿命论,变革意识淡薄。上千年的农本经济思想和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使农民摆脱不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狭小“圈子”,他们起早贪黑,一生与贫穷为伴。在社会和家庭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农民普遍缺乏变革意识,习惯服从别人的安排和执行各种指令,遇事就认为是“命中注定”,故而听天由命、安于现状。
在每一个游戏任务环节,都在游戏中增加NPC人物,这个NPC人物只负责给玩家讲解本次任务所遇到的知识点。以下图1是游戏中的一个讲解知识点的NPC示例:
3.鬼神论,宗教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旧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2]P39。而地主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大肆鼓吹封建迷信,编造各种鬼神学说,实行愚民政策,严重禁锢着农民的思想和限制着农民的社会活动。农民遇事求神拜佛,祈求保佑,将不公正、受压迫的事情求助于神明的力量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农民运动的迅速兴起,除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广东省农民训练所、广东北江农军学校、雷州农民宣传讲习所、琼崖农民自卫队训练所、广西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漳州农工运动讲习所、上杭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等。这些遍布广泛的农民讲习所和训练班,使广大农民在思想上获得了“新生”,造就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享乐主义倾向明显。旧中国农民饱受种种压迫和层层剥削,因而他们存在着“平等、自由、丰衣足食”的价值追求。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在追求理想价值时,极易滋生争权夺利、迷恋权势、贪图享乐思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等旧式农民起义的失败与此不无关系。
因此,塑造农民革命的价值观,消除农民宗教迷信和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步前进”[3]P849,从而完成农村和自身的历史再造,这是解放农民阶级的一项紧迫和长期的历史任务。正如列宁所说:“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4]P53
(二)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凸显塑造其革命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价值观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总看法,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价值观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人和人生。”[5]P187以李大钊、瞿秋白、彭湃、毛泽东、邓中夏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到农民这一占中国总人口大多数的群体及塑造其革命价值观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邓中夏等共产党人认为,现在“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党员、团员到农民中去,去做有计划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以“唤醒这一班群众,他们是中国的柱子;若不唤醒这班农民群众”,“不教育、煽动、领导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积极参加,民族的解放,哪有希望?”。因此,中国共产党“非去和农民携手,给他们光明,教育共产主义的观念不可。”[6]P32-33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李大钊指出:“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劳工阶级就是农民。他们若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黑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黑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7]P304-305毛泽东更是一针见血地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8]P37。
(三)近代农民的生存危机呈现塑造其革命价值观的可能性
“价值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用途或积极作用,也就是对于主体的有用性。”[9]P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农民,是保守的……有时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这样,他们就离开他们原来的立场,而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10]P34因此,要使农民参加革命,必须改变他们原先的价值立场,使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长远的利益眼光进行革命斗争。而近代中国农民的生存危机为此提供了可能。
1924年7月至 1926年9月,彭湃、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中共党员在广州先后主持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七届农运讲习所设在湖北武昌,毛泽东多次主讲《农民问题》课程。七届农运讲习所共培养了近两千名农民运动人才。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农民不得不走上革命的道路。浙江萧山、江西萍乡、湖南衡山、广东海丰农民都曾愤怒地起来反抗,淋漓尽致地把他们潜在的革命性表现了出来,它们“比起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的罢工,并不逊色”。[6]P57因此,这一切都为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加以思想政治教育,加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改造,激发农民身上的积极因素以克服其消极因素提供了可能。
二、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组织与策略
如何使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改变落后的价值观,以革命的价值观为引领,踊跃投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党在组织、理论和宣传上都采取了系列策略。
在说课环节中,主要从说内容、说活动目标、说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去阐述,应紧紧围绕着科学领域活动的特点、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以及发展水平来寻找客观理由与依据,其中教学环节的设计(两种纸桥承重的猜想、实验方法的设想、分组实验的操作与记录、实验结果的交流与分享)、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设疑猜想法、观察指导法、表格归纳法)的使用与最终活动目标达成的关系成为本次说课过程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协会是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组织保证
列宁认为:使被剥削的劳动者能够真正享受文化、文明和民主的福利,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应该从各方面帮助劳动农民自学自修 (建立图书馆、讲习所、人民大学、艺术工作室等)”[12]P87。如何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帮助中国农民“自学自修”,有效地实现对农民革命价值观塑造,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农民协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II.Political and social crises bring about the rise of protectionism
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之前,部分农村地区就已经在中共的领导下进行了创办农民协会的尝试。由沈玄庐发起,于1921年9月27日宣告成立的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农民协会。它通过的宣言和章程,撼动了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使农民的思想得到了革命锻炼。由“农运大王” 彭湃于1923年元旦发起成立的海丰农民运动协会,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他在农会宣言中公开宣称:“协力团结,反抗社会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争回我们生存的权利。”[13]P25湖南衡山白果岳北农工会,由刘东轩、谢怀德于1923年10月15日宣告成立,是湖南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它进行了减租减押、破除封建神权等一系列革命行动,取得许多政治经济上的胜利。这些农会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成为了改造农民价值观的“大讲堂”,它使农民的价值观经受了革命洗礼,使农民认识到农会是为他们服务的,是为他们利益而奋斗的。
大革命时期,农运部门相继成立,农民协会迅速发展。1926年1月,中共中央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由毛泽东、阮啸仙、彭湃等7 人组成,毛泽东任书记。同年2月5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由林祖涵、毛泽东、肖楚女等9 人组成,林祖涵任主席,该委员会实际处于共产党领导之下。1927年3月30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民代表在武汉举行联席会议,成立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毛泽东、彭湃、方志敏等13 人被推举为执行委员。截止到1927年6月,全国已有201个县农民协会,1103个区农民协会,16144个乡农民协会、村农民协会4011个,农会会员已达915.3 万余人。
1.照顾农民的文化水平。1924年5月,中共三大通过的 《农民和士兵问题工作的决议案》指出:“全国范围内的农民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特别预备对农民的通告,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派宣传员到乡里去,做经常有规划的农民宣传,印送鼓动农民的图画(花纸画片)。”“乡村里可以张贴‘壁上新闻’”[16]P249等等。
(二)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革命报刊是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贫困不堪。据史料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只占全国人数25%的大地主、中小地主和富农总共占了全国土地的80%”。广大劳苦农民长期处于生存的边缘,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大批无地农民没有实力租种土地,导致土地荒废极其严重。据1922年农商部统计,“全国荒地896216784 亩,占全国总耕地的1/2以上”[11]P402。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侵入破坏农业经济,加上封建军阀的压榨,广大农民生活贫困不堪。
试验结果表明:一是地膜种植,尤其是可降解地膜(白地膜)种植能够起到增温保湿作用,提前了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增强了马铃薯的田间长势,提高了产量、平均商品率,增加了产值,在作物后期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地膜种植有利于提高产量。降解地膜在作物开花后开始降解,保湿作用不明显,但地温低,有利于块茎膨大。二是秸秆覆盖带状种植在马铃薯苗期到开花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在严重干旱时不具有保湿作用。建议在今后的马铃薯生产中将地面全膜种植作为陇西县马铃薯增产技术之一大力推广。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革命报刊等理论阵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民进行了价值观改造教育:
林白轩佩服老神仙“归妹丹”的奇效的同时,自己都觉得这一日母夜叉好生怕人。这虽然是万花谷中的一件快事,但也不合适讲给弟子们听吧!这一下,林白轩的脸是红得要滴出血来,他旁边孙思邈老神仙、乌有先生、子虚道人等老头子哈哈大笑,笑声将摘星楼梁宇上的积灰,都要簌簌地震动下来了。
在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党报及革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对农民价值观的改造发挥了不可代替的、最直接有效的作用。当时比较著名的革命刊物主要有《向导》、《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劳动音》、《先驱》、《前锋》、《政治周报》、《中国农民》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专门面向农民的报刊,如《山东农民画报》、《湖北农民》、《江西农民》、湖南《工友》、广东《犁头》等。这些农民报刊结合农民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用故事、歌谣、笑话等多样的形式向农民进行了很好的价值观教育。
1.农民不是生来就姓“穷”。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随主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农民所拥有的“天生劳苦命”的价值观念必须予以纠正。正如《劳动者发刊词》中所说,“我们食的东西,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是我们农民工人做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生来就是穷苦命,而是剥削和压迫的制度使我们贫穷!“在现在的制度里,我们看见的:只有总统、官僚、绅士、财主是享福的生活,住的是高楼大厦,穿的是绫罗绸缎,食的是山珍海味”,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14]P221
where tsc represents the time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exists,and Ipeak is determined by the saturation current of MOS transistors. Ipeak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MOS transistors with smaller width to length ratio.
“我需要你纯净的眼神给我灵感”摄影家诚恳地说,“这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艺术的,保证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2.“咱们农民有力量”。人生观是价值观的核心。人的价值在于人有自觉的能动性,人有创造力,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必须让农民懂得:他们是能够改变自身遭遇和状况的。价值观的改变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集体和整个阶层、阶级的行为。中国“人口约六千余万户,而农民有四千万户以上,且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15]P643农友们,不要自卑、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只要你们团结起来、奋起反抗,你们就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因素”[16]P113。
3.“土地农有、武装保卫”。人为追求衣食温饱等问题的解决以获得人作为生命体的延续,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17]P31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必须让农民懂得:农民分取了土豪劣绅的土地,他们必然会“运用其所掌握的民团,反抗农民协会”,武装镇压农民运动。因此,农民必须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否则,不用说获得土地,就是要达到减租减息也是不可能的。农友们,不要胆怯,我们要打倒土豪劣绅,就“必须自己拿住政权,必须造成自己的国家”。[18]P353
4.“关帝圣君不能打倒土豪劣绅”。期待神仙鬼怪的“显灵”以求消灾避难,这是一种封建性、宗教性的价值观。宗教这种意识形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麻痹人民的“鸦片”,从根本上讲,它无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抛弃这种宗教性的价值观。“鬼神、灵魂、炼丹、符咒、算命、卜卦、风水都是一派胡言”;“那些帝君、大士们,你们敬了几百年,一个土豪劣绅也不曾替你们打倒!现在你们想减租,有什么法子?”信神是不能解决的,“我们苦恼够了,不要怀疑”,我们农民“唯一的大路,只有自救”。[2]P34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环节”,而应该是“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情境,以真实的生物学问题(以科学事实、日常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为情境,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理解和反思具体的事实和概念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学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这些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革命报刊,它们共同宣传了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在千百万农民群众中,提出了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掀起了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15]P701
(三)价值观改造与革命斗争相结合是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促使农民阶级的觉醒,提高农民的政治水平,使农民能更有力的组织动员起来,加入革命斗争,达到自身的解放。因此,在塑造农民革命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价值观塑造与革命斗争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体现为:
一方面,共产党人深入农民生活,引导农民斗争。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呼吁共产党员“要立刻下了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跑到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搀着农民的手,问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需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作斗争,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8]P39另一方面,在革命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党还特别注意农民自身的特点,提出适合农民阶级的方针政策,宣传革命斗争。
党的农运领导机关,是对农民进行革命价值观塑造的组织依托。毛泽东曾坦言,“开一万个法政学校,能不能在这样短时间内普及政治教育于穷乡僻壤的男女老少,像现在农会所做的政治教育一样呢,我想不能吧”。在农会的组织下“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2]P34
2.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而农民私有观念很深,他们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但不反对私有制。因此,在做宣传工作的时候,不要提出“消灭私有制”这类的共产革命口号。应根据农民实际需要,以提出“限租、限田、推翻贪官污吏、打倒军阀、实行国民革命”[6]P58等一类口号为宜。这样做是“为了使农民感觉与自身利益有密切关系而拥护农会”,参加革命运动。
(2)具备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当前能做到的只是尽最大努力减少被侵权带来的损失,而不具备主动出击并进行有效自我保护的能力。总之,以上图像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唐卡数字化发展进程、影响了唐卡线上销售的产业化进程、影响了西藏文化传播途径的健康良性发展。
3.强调工农联合,强调农民作为一个阶级的整体力量。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欲革命成功,在目前单靠一个劳动阶级孤军奋战恐难以济事”[6]P32农民只有与工人联合才可能得到自身的解放。同时,针对许多农民嫉恶如仇、有仇必报的价值心理,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指出:革命是人民大众的事业,“暗杀手段已经不适用了,我们个人是没有多大的能力,将帝国主义、军阀、资本家、大地主一个一个用暗杀手段来结果他们的性命”。[6]P202革命是推翻反动阶级,消灭旧制度;提倡暗杀对革命是有害的,它误导人民针对某个人而不是某个阶级,使民众相信狭义的个人力量,而忽视阶级组织的力量;这种价值取向,不能使革命成功。
引言:全球经济的日益繁荣,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趋向一体化,我国顺利加入WTO,企业之间的竞争氛围有了重大改变。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成本管理是关键,成本竞争优势是全球竞争的核心。成本管理作为互联网行业内部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的。经济发展越快,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明显,有时甚至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成本管理,积极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三、新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策略
通过对农民革命价值观的塑造,农民阶级认可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他们纷纷组成农民协会,抵制封建糟粕的荼毒,打乱乡村封建式的政治秩序,破除束缚农民思想的封建精神枷锁,把农民从神权、族权和夫权中解放出来,为革命斗争的胜利作了坚实铺垫。正如毛泽东所言:“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力量都将压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2]P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夺取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革命价值观的塑造,为新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经验。
2.1 所有患者依从性行为得分和分级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依从性行为总得分为(35.01±2.91),除10例(11%)的依从性行为属于高等水平,其余患者都处于中等(75例,83%)及低等(5例,6%)水平。从药物治疗因子、吸烟因子、态度因子、意向因子、生活方式因子以及责任因子等6个方面评估患者的依从性行为,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因子的平均分最低(1.53±0.62)分,责任因子的平均分最高(2.26±0.79)分。见表2。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力
在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成功地对农民价值观进行了革命式的塑造,锻造了一大批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农运干部和农民,他们自觉地走上革命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和现实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新时代培育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掌握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具体而言,我们应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定期研究、领导干部联系农村等制度,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科学合理的组织领导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力为重点,教育培训好培育带头人和专业骨干队伍,推进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创新,克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而精神文化的培育,其根植于物质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三农”问题仍很突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民的头脑,就必须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从而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具体而言,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我们应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法律宣传教育服务和信访工作,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良好氛围。
(三)创新培育阵地,打造融媒体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格局
充分发挥农民运动讲习所、革命报刊、画报等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对农民进行革命价值观塑造的一大成功经验。当今的传播媒介,是融媒体的时代。所谓融媒体就是把广播、电视、报纸、移动终端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载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农民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就必须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基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建立融媒体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格局。
具体而言,我们应以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为目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推出讴歌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和新型农民的精品力作,有力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度重视融媒体时代信息化、终端化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探索与拓展“三微一端”、“互联网+”等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拓展农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用“互联网+”的新模式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体系化融合,形成能读、能看、能听、能互动的线上线下“培育+”的培育模式,从而形成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新格局。
伟大的斗争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斗争孕育伟大的精神。在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革命的洪流浩浩汤汤,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抓住农民革命价值观塑造这一重大问题,并为之进行了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次站在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方位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在党坚强的领导下,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将绽放出灿烂的 “花朵”,“农民梦”必将胜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汪辉勇.价值学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6]邓中夏.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马润青,陈仲华.人的价值初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1]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2]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彭湃.彭湃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瞿秋白.瞿秋白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5.
The Founding of Peasants' Revolutionary Values in the Period of the Foundation Establishment and Great Revolu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New Age
LUO Xio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450)
Abstract: Establishing revolutionary values for peasants is an important experience in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The Party adopted a series of tactics through the media such as peasant associations,peasant movement workshops and revolutionary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o create the revolution values of peasants' and provide the value impetus a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easa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later periods.In the new era,fostering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peasants' should uphold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nurturing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They should als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side,enhance the sense of gain of peasants,and enhance the peasants'identity of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innovate and nurture positions,and create a new pattern of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peasants' in the media era.
Key words: peasants; revolutionary values;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the new era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327(2019)-05-0016-06
作者简介: 罗雄(1988-),男,湖南宜章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大项目(社会科学类)2016WZDXM032 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崔月华
标签:农民论文; 革命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新时代论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