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论文_杨长卫,马鹏飞

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论文_杨长卫,马鹏飞

杨长卫 马鹏飞

(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附属医院内科 陕西 西安 71060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15-02

1.引言

糖尿病(DM)与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都面临在中国流行的趋势[1]。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胰岛素抵抗(IR)是发生2型DM和高血压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在治疗DM合并高血压时应重视降压药和胰岛素增敏剂的联合应用。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们应用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76例2型DM伴高血压病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型DM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76例,年龄30~75岁,平均DM史(5.64±1.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二甲双胍)及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各38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 17例,平均年龄(54.2±2.5)岁,高血压1级14例,2级24例,平均血压(165.4±12/96.7±7)mm Hg,平均空腹血糖(8.5±0.3)mmol/L。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 55.4±2.7岁,高血压1级 16例,2级22例,平均血压(164.4±13/95.4±8)mm Hg,平均空腹血糖(9.02±0.28)mmol/L。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两组病例在年龄、病史、体重指数等方面均具可比性(P>0.05)。

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降压、降糖药物2周后开始治疗。治疗组接受贝那普利10mg,1次/d,加二甲双胍(开始500mg,3次/d,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000mg/d),对照组仅给予贝那普利10mg,1次/d。治疗期间隔日晨测血压1次。如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g,两组均将贝那普利加量至15mg,1次/d。疗程均为8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观察方法与指标

测血压在门诊进行,测前休息15~20 min,取右上臂测压,至少测量 3次,取其平均值为血压值。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降压疗效判定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定的标准[2],分为显效(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有效(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无效(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另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否出现不良反应。

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χ2表示,组内和组间数据均以t检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结果

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 8周后,平均血压为(155.4±12/92.4±10)mmHg,平均血压下降(5.04±2.4/3.5±1.6)mmHg,其中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31.5%。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为(8.29±2.8)mmol/L,平均空腹血糖下降(0.74±0.18)mmol/L,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而用贝那普利+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服药8周后,平均血压为(138.4±11/82.4±7)mmHg,平均血压下降(24.4±11.2/14.6±5.8)mm Hg。其中显效2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4.2%,其血压下降幅度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贝那普利对照组(P<0.05)。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为(6.94±0.41)mmol/L,平均空腹血糖下降(2.24±0.25)mmol/L,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贝那普利引起的刺激性咳嗽,两组均有发生,但较轻能耐受,因而未停药。

4.讨论

DM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两者常在同一患者中合并存在。DM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DM患者的2倍,初诊2型DM患者至少1/3以上并存高血压。两者均为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共存时心血管病的死亡危险是正常血压DM患者的2~3倍。两者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即IR,因此针对2型DM并存高血压的患者在降糖的同时重视对IR的改善,从而增强降压效果,明显降低或延缓DM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DM合并高血压患者,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组,降压作用不是很明显,总有效率仅31.5%。而用贝那普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降压作用明显增强,总有效率84.2%,且贝那普利的用量较其单用有所减少,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由此可见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虽然贝那普利能抑制血浆和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达到舒张和保护外周动脉、降低肾小球球内压,保护肾功能,具良好降压的同时,有明显的降低和减缓DM肾病的发生、发展作用,因此在DM并存高血压时是强适应症的降压药物,但由于DM并存高血压的共同发病基础IR和高胰岛素血症未得到根本改善,因而影响了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而二甲双胍的主要药理机制就是改善IR,降低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明显增强贝那普利的降压作用。

综上所述,在DM合并高血压时,由于存在明显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单用贝那普利效果不理想,与二甲双胍合用可取得满意的降压效果。

【参考文献】

[1]纪宝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其治疗.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9):575-576.

[2]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一)高血压诊疗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85-88.

论文作者:杨长卫,马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论文_杨长卫,马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