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气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之一。本文主要根据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现状,总结概况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实践内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防雷安全监管;实践;问题;发展建议
引言
临汾隶属于山西省,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临汾雷暴天气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境内危化企业较多,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特别重要。在国家防灾减灾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临汾市气象局作为当地防雷安全监管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依法履职,加大对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同时做好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全力帮助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临汾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现状,总结概况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实践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可行性发展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临汾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水平,为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
1.临汾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1临汾市防雷安全监管实践
1.1.1发布《临汾市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的通告》
为不断加强临汾市防雷安全管理,规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消除防雷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临汾市于2017年8月10日发布了《临汾市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的通告》。在该通告中,对防雷工程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检测资质、防雷执法等方面的责任划分有了明确的诠释。
1.1.2大力开展防雷安全检查
近年来,临汾市严格履行防雷安全责任,不断加大检查力度,几乎每年临汾市气象局均会不定期组成防雷安全监管检查组,对辖区内防雷安全重点监管单位、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和下属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等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以不断提升全市防雷安全整体水平。特别是针对加油站、氧气站、炸药库等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化工企业、矿区等重点场所时常开展防雷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对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单位,发出防雷整改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整改,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1.2防雷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在“放”的同时,还需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但是当前气象体制机制还无法较好地适应,在机构、人员配置方面还没有较好地满足相关要求。此外,防雷监管人员十分缺乏。市局法规科人员少,且大部分基层气象部门十分缺乏专职防雷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防雷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基层缺乏完善的专业防雷执法机构,防雷执法人员不仅不足,且部分人员行政执法意识淡薄,不理解有关的法律规范,执法经验欠缺,这在很大程度影响到防雷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发展建议
2.1优化防雷管理职能
临汾市各级气象部门应紧抓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机遇,对防雷管理职能不断优化,以适应国家全面深化防雷改革的新形势。(1)对防雷安全管理思维方式进行改善,从审批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逐渐转变,由部门管理朝社会管理转变。(2)对防雷管理职能应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负责防雷公共服务以及防雷监管的技术支持;在省市两级设立的防雷安全检测公司参加市场公平竞争;县级地方气象机构履行防雷公共服务,防雷安全管理功能纳入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实切实达到职能统一性的目的。
2.2加强防雷安全隐患排查
临汾市气象局应针对防雷严峻形式,在雷暴多发期积极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动态更新本行政区域内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根据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所属行业,尤其是对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企业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工作责任人,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整改措施。通过建立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治理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雷电灾害安全隐患。加强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防雷减灾知识培训,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2.3强化防雷执法能力工作
(1)应建立健全防雷执法机构,落实好防雷执法工作人员。加大防雷管理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规范防雷执法行为。(2)充分整合执法资源,实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1+N联合执法,对县(市、区)政府和相关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情况进行考核。(3)大力促进气象行政处罚权划入综合执法管理制度,凭借全面联合执法的实行,尽可能填补气象执法力量薄弱的短板问题,不断提高防雷安全执法水平。
2.4创新防雷安全监管方式
临汾市气象局应该基于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及当地防雷现状,不断创新防雷安全监管方式,充分借助于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制定公布易燃易爆等重点场所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监管清单,录入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做好其它各功能模块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补录及更新,实现对易燃易爆等重点场所的防雷安全实时动态监控,实现监管方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进一步提升防雷安全监管效能。此外,临汾市气象局应积极主动的与安监等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并落实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管理经常性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开展联合监管,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推动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要实行“双随机一抽查”防雷监管,随机检查检查对象以及人员,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抽查和调查结果,降低企业压力,减少或规避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再者,探索审慎监管方式。对于潜在风险,有必要重点监督以及分级监管,不断提升临汾市防雷安全监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3.结语
总之,在国家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临汾市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要求,立足防雷市场实际,全面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防雷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地防范以及遏制重大防雷安全事故发生,更好发挥防雷减灾在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影响和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爱华,等.创新防雷安全监管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6).
[2]李家启,王月宾,周韶雄.着力构建防雷安全监管标准体系 努力提升防雷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J].气象标准化.2016.4.
[3]关象石.对深化改革后我国防雷行业前景的猜想[C].2016 年 SPD 标准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广东惠州,2016:18-20.
[4]刘琦.浅议加快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机制改革[J].浙江气象,2016,37(4):41-43.
[5]陈健,等.新形势下基层防雷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5(S1):105-108.
论文作者:郭智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
标签:防雷论文; 临汾市论文; 安全监管论文; 气象局论文; 工作论文; 重点论文; 气象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