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医医院 放射科 614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X线、CT检查、B超、核磁共振等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运用,且范围十分广泛,作为高端核心技术,核磁共振属于一项来自创建人体详细图像的扫描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势,随着硬件平台、软件技术进一步优化,核磁共振应用领域得到扩大。目前,已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技术手段,但多数群众不知道核磁共振是如何工作及应用范围。基于此,本文现对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禁忌症、注意事项予以分析,如下。
1核磁共振的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作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所有生命生存的资源,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水是由氧、氢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属于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的氢核,也可将其称为质子,排列在磁场中。而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时,因其极强的磁场,可促使质子发生“旋转”。另外,核磁共振扫描仪所产生的不同磁场射频电流能够被质子吸收、利用,即翻转它们的自旋。一旦磁场关闭,质子则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自旋状态,此过程称之为旋进。国外研究学者对这个过程进行了描述,指出返回过程能够产生一个无线电信号,通过扫描仪接收器对其测量后,可以绘制成图像。由于人体差异性,导致质子常常以不同速度形式返回正常的自转。所以,认为核磁共振扫描仪能够对不同类型组织进行鉴别区分。
2核磁共振的临床应用形式包括哪些?
核磁共振包括很多种形式,如磁共振灌注成像、功能性核磁共振、弥散性核磁共振等,临床应用如下:(1)核磁共振灌注成像,通常用于评价血流微循环,即毛细血管床内血流分布,是当前诊断肿瘤、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特别是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可以有效鉴别区分患者脑组织是否可以恢复、不可逆梗死。目前,关于核磁共振灌注成像的方法主要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法、对比剂首过法,前者,具有可重复性良好、组织对比度较高、无需使用外源性对比剂等特点,通过以血管内自由流动血液为内源性示踪剂,就可以有效评价组织的特异性灌注。动脉自旋标记法,最开始用于正常、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研究,在显示灌注缺损/低灌注区下,就可以测得局部脑血流量,与其他技术比较,一致性良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所致脑血流量降低时,动脉自旋标记法所测得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其他技术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者,是利用静脉快速团注1VIR射比剂,使血管内对比剂产生磁敏感梯度,进而引起周围组织局部磁场短暂变化,由此通过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变化,对组织血流灌注予以评价,包括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等参数。(2)扩散磁共振成像,用于活体的水分子扩散测量及成像。最早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缺血性脑梗死为例,可以有效鉴别区分急性脑梗死、亚急性脑梗死,以此评估脑梗死发展状况。此外,也可用于诊断感染、脑肿瘤、肝脏占位性病变、乳腺等疾病。(3)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用于癫痫、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术前脑功能定位。脱氧血红蛋白,也成为还原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无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存在一定的顺磁性,能够缩短组织T2/T2值,当其含量增加,就会降低相应组织在T2W/T2WI信号强度;氧合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分子可逆性结合、生成的物质,能够将氧气输送到组织当中,具有轻度反磁性,有助于延长组织T2/T2值,当其含量增加,则会促使相应组织在T2WI信号强度的增高。当人体大脑某区域被激活,就会增加此区域脑组织的耗氧量,进而增高脱氧血红蛋白含量,与此同时,相应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量也随之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含量也增高,进而增加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比例,促使WT2W/T2WI信号强度增高。
3核磁共振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您需要了解!
为了保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安全,操作者务必掌握关于核磁共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如下:(1)适应症,①神经系统病变,如外伤、脑梗塞、先天畸形等,通过准确的对病变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可以尽早发现病变,使其得到及时干预治疗;②腹部及盆腔疾病,如肝癌、肝囊肿、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前列腺及膀胱肿物等;③心血管疾病及胸部病变,如心脏病、心包积液、淋巴结等;④骨及关节,特别是细微病变组织,诊断效果尤为显著;⑤全身软组织病变,如神经、血管、肌肉等。(2)禁忌症及注意事项,①核磁共振设备周围5米以内的磁场较强,为此,要求患者、陪护家属在检查前,不可携带通讯设备、电子产品、磁场存储介质物品、铁磁性制品等,如手表、计算器、手机、钥匙、打火机等;②体内安装及携带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下腔静脉滤器、体内有子弹、术后固定钢板/钢钉、人工假肢、人工耳蜗、活动假牙等患者/陪护家属;③进行颈部、胸部、腰部、腹部、髋部等检查患者,务必脱掉带有拉链、铁扣衣裤,以及项链、戒指等,其中腹部检查患者,在检查前三天,不得口服含金属离子类药物;检查前12小时,保持空腹,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④对于有节育器、纹身等特殊患者,结合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检查;⑤确诊为幽闭恐惧症患者、生命支持危重患者等,不得进行核磁共振检查;⑥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及检查内容有所不同,所需检查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患者尽量提前十五分钟到达检查室,等待检查;⑦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期间噪音较大,这一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不要担心,或是恐慌,绝对保持静止不动,以免影响检查。
总结
核磁共振,是当代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通过分析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应用形式、禁忌症及应适应、注意事项等,能够加深广大群众的深入认识,使其明确核磁共振在各种疾病诊断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论文作者:谢兵1,项晔2,段霁书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核磁共振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组织论文; 患者论文; 磁场论文; 禁忌症论文; 质子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