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 4253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控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机械通气,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VAP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指标进行观察,做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VAP组患者在护理中安全风险因素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即VAP组患者存在机械性误吸、口腔护理不规范、呼吸机装置不完全消毒、联合应用抗生素、呼吸机的应用时间较长等现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重症医学科患者相对于其他科患者而已,病情较重,患者术后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通气换气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同时这些症状会令患者焦躁不安,所以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治疗措施【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们逐渐发现了应用呼吸机所带来的危害。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人们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可以预防VAP的发生以及为VAP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指出,机械性误吸、口腔护理不规范、呼吸机装置不完全消毒、联合应用抗生素、呼吸机的应用时间较长等是VAP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2】。通过对以上因素有效地控制,极大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机械通气,根据VAP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VAP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指标进行观察,做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该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机械通气,根据VAP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VAP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VAP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58—76岁左右,平均年龄为(59±7.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56—78岁左右,平均年龄为(58±8.2)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VAP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体温大于37.5℃,呼吸道中存在脓性分泌物,肺部听诊湿罗音,外周白细胞增多;X线检查:X线发现肺部存在浸润性阴影;化学检查:对痰液进行培养检查,发现存在病原菌。对两组患者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3】
对VAP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可以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两组患者除VAP发生情况不同外,在其他临床资料方面均无差异,研究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反映的情况进行理性评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共计35名患者出现了风险因素,如:机械性误吸、口腔护理不规范、呼吸机装置不完全消毒、联合应用抗生素、呼吸机的应用时间较长等。通过对VAP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发现,控制后,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观察结果见下表。
3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患者更加注重术后健康的恢复情况,渴望术后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4,5】。近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类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也多为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因其自身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他们在患有呼吸类疾病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就增加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6】。本研究显示,VAP与患者的年龄、机械性误吸、口腔护理不规范、呼吸机装置不完全消毒、联合应用抗生素、呼吸机的应用时间较长等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防控措施有:(1)加强病房及医院走廊的空气消毒情况,防止病菌空气传播;(2)医务工作者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尤其是对呼吸机等装置的彻底消毒;(3)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4)有意识的尽量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5)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6)有效彻底的口腔护理;(7)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大量滥用抗生素等。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云飞,周淑君,王雅妹.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33-234.
[2]贾随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02:149-150.
[3]吕沛华,曲淼,王忠东,李又林.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J].西部医学,2015,07:1116-1118.
[4]程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认知与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5]张志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山东大学,2012.
[6]刘香莲,刘小燕,周卫红.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4,08:12-15.
论文作者:王汝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因素论文; 重症论文; 医学论文; 危险论文; 性肺炎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