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煤炭总医院集贤分院 155100;2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煤炭总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了解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浓度变化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AFP值明显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重型肝炎;甲胎蛋白;早期发现;实验室检查
重型肝炎(简称重肝)主要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的肝细胞损害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其主要病理特点是急剧发生的大面积肝坏死,主要临床表现是迅速发展的重度黄疸,除肝炎的症状极重外,常同时伴血液生化及代谢紊乱,可有出血、肝性脑病、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损害。本病病情凶险、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可高达70%~80%或以上,是多年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药物、化学毒物、毒蕈等也可引起严重肝损害,本文着重介绍重型肝炎的早期发现和实验室检查。
1 重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
1.1 发病原因 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别是变异的乙肝病毒引起者最为多见,虽然HAV、HCV、HDV、HEV等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但其发病少见,庚型肝炎病毒(HGV)及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能否引起重型肝炎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其他嗜肝病毒如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腺病毒、汉坦病毒等引起重肝者也可偶见。在药物、毒物及毒蕈等引起重型肝炎者近年时有所见。
1.2 诱发因素 各型重型肝炎起病多发生在过度劳累、病后未及时认真休息、营养状况差、酗酒、服用损肝药、妊娠及合并感染(包括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重叠感染以及继发的各种感染)等基础上,尤以劳累、酗酒、妊娠后期及感染等,易诱发本病。
2重型肝炎的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和确定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极为重要,有人提出下列口诀“一黄二神三出血,四鼓五水六肾衰,再加四低一分离,诊治重肝莫迟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谓(1)黄:是指进行性加深的黄疸,即总胆红素≥171μmol/L或≥17.1μmol/d;(2)神:是指神经精神症状,尤应注意性格改变,行为失常,精神异常和早期意识障碍;(3)血:是指出血倾向,早期较轻微,仅表现为齿龈出血和注射部位有瘀斑,即应高度警惕;(4)鼓:是指鼓肠,尤其是空腹时也有明显腹胀,常是重型肝炎早期表现之一;(5)水:是指腹水,早期量少时需通过B超检测才能发现;(6)肾衰:是指肝肾综合征(HRS),表现为尿量减少,≤50ml/d(无尿)或≤400ml/d(少尿),常伴三高征即高氮质血症、高血钾症和高血容量综合征;(7)四低:是指PTA、ALB、胆碱酯酶和血糖低,其中PTA减低最有诊断价值,如PTA≤60%为重肝趋势;PTA≤40%为重肝早期;PTA≤30%为重肝中期;PTA≤20%为重肝晚期,病危;(8)一分离:是指胆-酶分离,即总胆红素显著升高,而ALT不增高或轻度增高。
上述口诀,虽谈不上尽善尽美,但颇为实用,对早期发现和确定重型肝炎的诊断,十分有利,尤其对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3 重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除有关肝炎病毒标志物可阳性外,常有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液生化及代谢紊乱。
3.1 血常规 一般肝炎无明显变化,重型肝炎时可有血白细胞增多,PMN明显增加,此与重肝时内毒素血症或菌血症有关;在CSH,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减少,除脾功能亢进外,肝内淋巴细胞浸润和免疫杀伤消耗均起作用。除非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可出现轻重不等的贫血外,一般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正常。重肝时血小板往往降低,常<80×109/L,此与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和消耗增多有关,但罕有低至引起皮下出血的程度。
3.2 肝功能试验及有关生化改变
3.2.1 血清转氨酶 肝细胞受损时ALT常增高,但重肝可发生胆-酶分离现象,预后严重。AST及AST/ALT比值常增高,若比值>1.2示预后不良。
3.2.2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活力的高低反映肝脏的合成与储备功能,正常值男38~57u,女34~53u,下降速度越快越显著者,预后越差。
3.2.3 碱性磷酸酶(ALP,AKP) 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正常值成人32~92u/L,儿童高2~3倍,肝内胆汁淤积时增高,重肝时对黄疸有鉴别诊断意义。
3.2.4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 血清中γ-GT主要来源于肝脏,正常参考值为10~48u/L,梗阻性黄疸时升高明显,可鉴别黄疸性质,一旦肝外原因被排除,则γ-GT和ALP增高,提示为肝病所致。
3.2.5 总胆红素(T-BIL) 为重要检测项目,正常值多<17.1μmol/L(3.4~18.8μmol/L),若>170μmol/L为判断重型肝炎标准之一,若>350μmol/L血清胆红素含量与预后呈负相关。
3.2.6 蛋白质 血清总蛋白(TP):正常值60~80g/L,肝损害时TP减低:若TP 35~40g/L,比>40g/L者病死率高1倍;30g/L比>40g/L者病死率高2倍;<30g/L比>40g/L者病死率高4倍;血清白蛋白(ALB):正常值35~55g/L,其发生改变慢不能立即反映急性肝损害,故ASH往往ALB改变不明显,而SSH、CSH及肝硬化时,肝细胞储备功能降低,其含量明显下降,当ALB低于30g/L时,则预后不良。前白蛋白(pre-ALB):正常值为280~350ng/L,反映肝功能近期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炎时可显著降低。
3.2.7 血清胆固醇 正常值为3.09~4.3mmol/L,重肝时,明显下降,若低于2.34mmol/L示预后不良(<1.0mmol/L将死亡),下降速度越快,含量越低,预后越差。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降低亦有相似意义。
3.2.8 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12~14s,重肝时常延长,若>20s,预后欠佳。PTA:正常值80%~100%,PTA≤40%为判断重型肝炎的标准之一,若≤20%则几乎无生存的可能。
3.2.9 血氨(NH3) 正常值为12~59μmol/L,慢性肝性脑病时常明显升高,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3.2.10 甲胎蛋白(AFP) 正常值RIA法<30ng/ml,但AFP并非肝癌所独有,重型肝炎时AFP升高,说明肝细胞再生情况较好,预后亦较佳,反之则预后欠佳。
3.2.11 支/芳比值(BCAA/AAA) 正常值为3.0~3.5,若降至1以下示预后严重,将发生肝性脑病。
3.2.12 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值3.92~6.16mmol/L,约50%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降低,而暴发型肝炎患者可40%有严重低血糖,即血糖<2.2mmol/L(2.5mmol/L即45mg/dl)。
3.3 血内毒素定量测定 鲎试验(LLT)阳性示有内毒素血症发生,是检测严重肝损害简便、快速而灵敏特异的方法。暴发型肝炎患者发生内毒素血症往往预后不良。
3.4 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测定 重型肝炎时,常可发生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酸碱中毒等,对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煤炭总医院集贤矿分院检验科
论文作者:孙金凤,杨锋,张贤,宫雪, 赵开慧,赵英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肝炎论文; 血清论文; 正常值论文; 是指论文; 病毒论文; 患者论文; 双鸭山市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