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论文_刘晓科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论文_刘晓科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刘晓科

创新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学及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本学科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用教师“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生“学”的创新火焰,使生物课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学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创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呢?

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谈到创新,多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从而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曾经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据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告诉学生只要不墨守成规,而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属于创新。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物科学的新成果,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创建新理论、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的。例如:大家熟知的遗传病,往往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如果能采用巧妙的技术手段,把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切割下来,换上正常的基因,遗传病就能够根治。

湖南医科大学的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人员,就是靠大胆设想、大胆创新而成功的克隆了由高频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耳聋基因。这一成果的取得就是大胆设想、大胆创新的最好例证。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勇于怀疑,勇于批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教授对杂交水稻育种获得的巨大成功,便是有利的证明。按照传统的育种理论,水稻是没有杂交优势的,可他将选出的一株非常好的水稻种子种下,得到的却是高矮不一、稻穗大小不同的水稻,出现了分离现象,按常规实验失败了。可他以实验为依据,勇于怀疑,对传统的理论提出批判,不惟书、不惟上、大胆提出假设-- 水稻有杂交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此为前提,揭开了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源泉,连续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关。成为唯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途径,鼓励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想、善思,坚忍不拔,求真务实,给创新插上理想的翅膀,尝试把童话变为现实。

3 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当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应试”思想的支配,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把人脑当作储存知识的“仓库”,积累经验的“容器”,不给学生以实际体验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创新方法进行训练。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就像一个沉棰的巨人。”它不但有不可思议的储存能力,而且有一个相应的以新的方式重组信息———创造新的思想的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依据创新教育的探索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引导学生提取所学知识的未知部分,进而向学生授予揭示未知部分的步骤和方法。

3.1 布置研究课题。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的学习,布置一些研究课题让学生完成。例如在学习“青蛙的发育”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采集青蛙的受精卵,观察记录受精卵孵化成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并查阅有关资料,共同探讨,分别写出研究报告。用这种方式是为了教会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独立思考。

3.2 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掌握创新性的思维方法,例如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辨证思维,逆向思维、顿悟思维、发散思维等,并结合学习内容尝试运用。

3.3 构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忽视对新知识的探索,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发展;让学生增加人际交往,学会合作;让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学会生存。按照上述思路,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探索领先,学与导结合、优化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让他们去发现、去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心中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把学生当作这种探索过程的主体,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情景中去,进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够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情景,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真正做到润五细无声。只要老师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质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刘晓科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论文_刘晓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