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课堂中肯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教学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发现地理中的乐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问题;对策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它包括环境地理、气候地理和地理地质等丰富的地理内容,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造较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内容,探究地理的奥秘。小组合作教学很适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特点,将小组合作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地理的实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对地理知识仅有书本层面的了解。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压力都很大,如果采用单一的复习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更加厌烦,通过合作复习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感到新奇,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困惑
(一)缺乏兴趣
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学生们普遍对地理缺乏兴趣,可能是由于之前没有学过地理的原因,在学习中学生感觉到地理非常难学,在学习中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遇到问题都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刚接触地理学习的学生难免会感到新奇,但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就会感到地理没有兴趣。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然后通过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升。
(二)缺乏归类能力
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在现今的学习中,很多初中生缺乏归类能力,面对地理知识没有整合的基本能力,在学习时总是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地理,感觉地理很繁琐,就是不会把知识归类。在复习时,面对系统复杂的知识就头疼了,不知道怎样可以把知识进行归类,总是将自己的知识放在零散的状态上,没有一个合理的归类基准。
(三)教材快速更新问题
当前教材中由于结合新课标的思维,经常对知识进行同步更新,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教学中的模式和方法,依旧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去讲课,在很多方面都失去了时代性,教师也并没有及时地更新自己的观点和专业知识,导致自身在教学时出现了脱节。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对策
(一)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模式改变
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的形成学生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八大行星的运转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课,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并和同学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知识的梳理,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真实地认识到行星究竟是怎样运转的。学生们在展示中激发了探究热情,都要争着在下一节课还要介绍。地理素养提高了,探究能力也提升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探究,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
(二)学生学习地理自主意识的提升
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已知的教学水平和超过学生正常能力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地理课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学科特征,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时间和地理空间结合点,让学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中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能够对各个事件进行管理,体会不同时空地理的变化发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最近发展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我让学生基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一部分,让他们基于当前的空间思考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什么运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思考说地球每天都在自转,那我们也随着地球其实在公转。学生回答得非常正确,这就是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形成地理素养,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认识地理的变化发展,在地理学习中做道德的主人,做社会的实践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三)进行分组学习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要先做好准备工作,综合学生的成绩、性格和优缺点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有秩序的分组,要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平均分配,让每一个组里都有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不能让优生和差生太过集中,不利于团队合作中 “以优生带差生”方法的实施,或者挫伤小组的信心。教师进行有效的分组后,也要及时发现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合作等问题,及时调解,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们创造思考和讨论的机会,让小组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比如说,比如在复习人文地理时,这部分是比较难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的题目,教师在初步讲解了内容之后,可以出一些例题,让小组的成员一起讨论,用集体的思考结晶和智慧解答出来。一个人的想法总是不免片面,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问题,则会注意到问题的全面性,更好地结合教材知识,提出完整的思路和创新的观点。学生之间的讨论,也会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学习到更好的读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很有益。
(四)布置任务
任务型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举例说明,教师在讲到地球的各种地貌特征的时候,由于这一节的内容很多,层次较为复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让学生们选择某一种地貌特征,可以让学生当一次老师,通过小组课下搜集的资料,包括地貌的形成和因素等制作PPT并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进行解说,这个过程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人负责某一部分的任务,例如资料的搜集、材料的分析和整理、地理知识的渗透和最后的讲演等等。规定每个人担任的工作和负责的内容,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打分,评价并肯定他们的努力成果。当学生们享受努力之后的付出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赞赏,会让他们更加喜欢地理课堂,激励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地理知识,自觉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结束语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文化知识丰富,人文素养能力较高的人才。在教学中要基于核心目标加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对于教学目标来说要忠于教材,高于教材,根据教材的核心内容作为教材的中心,让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面对出现的地理现象偶有独立分析的能力,看到地理中存在的特点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探究中。地理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地理的变化发展,把握当下的科学精神,领略自然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黎瑞京.浅淡初中地理翻转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124.
[2]何宇.初中地理导学案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17,(5):51-52.
[3]林平果.培养创新能力,构建优质地理课堂——浅析初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8,(17):78-79.
[4]玛依热·牙生.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式,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8,(7):234.
论文作者:林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