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和发展中显特色——论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特色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全部行为的主旋律,不了解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就不懂得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如何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毛泽东的态度上。众所周知,1976年4月,经毛泽东提议撤消了邓小平的一切党内外职务,这是他在“十年文革”中第二次被“打倒”。那末,邓小平对待毛泽东又是什么态度呢?“文革”以前,居于党内高位的林彪、康生等野心家,为了个人目的掀起吹捧领袖的浪潮,社会上的一些群众出于对领袖的热爱产生了个人崇拜的势头,而毛泽东本人从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开始,已经表现出不大愿意听取不同意见。这时,作为总书记的邓小平,不畏个人得失,在1960年3月大讲要“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把毛泽东思想用得庸俗化”,把毛泽东的著作说得不合乎“实际”,认为不能把什么样的成绩都记在毛泽东思想上,“应该把毛泽东同志看作是党的集体领导中的一个成员”①。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倒台后,当时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推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当时还未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则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8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一股“非毛”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指出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②,并在他的主持下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邓小平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像一条红线贯串于他的全部著作中,贯串于他对改革开放的全部探索和设计中。1978年12月,改革刚起步,他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③1992年2月,改革开放经过了14年,他又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靠实践,靠实事求是。”④并且他自己身体力行,与“本本主义”、与“左”右倾错误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理论的开创者、倡导者和实践者。1930年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打开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的新思路;1937年他写的《实践论》、《矛盾论》批判了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为实事求是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40年代初他写的《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把实事求是确定为共产党人的“科学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党性的表现”,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求”事物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960年他发出“搞一个实事求是年”的号召。但可惜的是,就在1960年前后他的思想逐渐离开了实事求是原则,后来在林彪、康生、江青这帮野心家的煽动下出现了极“左”思潮,最后导致“十年文革”大灾难,使实事求是这一优良传统受到破坏。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继承,他多次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重申”、“恢复”、“重新确立”毛泽东曾经倡导过的思想路线,多处摘引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作为改革开放应该遵循的思想原则。这些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本本主义、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等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内容。发展,他在坚持毛泽东倡导过的实事求是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充实了实事求是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具有特色的实事求是理论。
邓小平在实事求是问题上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它们统一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实际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讲继承不讲发展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改革,就是要改革在毛泽东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开放,就是要对内对外都要搞活,要改变毛泽东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只有继承没有发展。
二
什么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呢?换言之,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理论上对毛泽东有哪些发展呢?
第一,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是与解放思想相联系的,是解放思想的实事求是。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怪现象就产生了”,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⑤。在他看来,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思想不解放,还固守旧的观念,不换脑筋,是不可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的。他在1980年12月讲:“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⑥1992年初,他要求:“改革开放胆子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使“改革迈不开步子,不敢闯”⑦,也是要求人们的思想要解放。当然,解放思想不是离开实事求是的。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⑧实事求是的内涵是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条条框框的原则出发,它要求人们的思想要解放,这才能作到真正的实事求是。
第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是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相联系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实事求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组织和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著作里早已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早已明确的问题,但由于“左”的干扰,人们反而习惯于以领袖的“语录”、片言只语、“本本”上的言语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尺,思想陷入僵化。在这种情况下,这场大讨论就成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它关系到能否从实际出发寻找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邓小平认为,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有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年9月他追叙说,这场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⑨在他看来,以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不仅要求你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且也是你是不是实事求是的标尺。在《邓选》中,邓小平几次都谈到人们对一些具体政策,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有不同意见,要说服这些持不同意见的人,改变他们的看法,是要“拿事实来说话”的。1992年初,他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改革的“判断的标准”)⑩,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改革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即是说,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就是实是求是的改革,凡是不符合“三个不利于”的改革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改革。实际上,当把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东西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就是把事实作为标准,而实事求是就在于让主观认识符合客观事实。
第三,邓小平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一概括加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原则的认识。他的这一概括是他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1956年11月,他有一篇《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文章,讲到要研究本国的特点,不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要反对主观主义,指出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问题是“要经常改正错误”(11)。在这里,除了讲到领袖也会犯错误外,与其他人讲的没有什么不同。后来经过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对“相结合”的认识更加深化了。1977年9月,他在讲到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的问题时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从哲学理论高度上讲的;1978年9月,他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2),把实事求是、基本点与“相结合”联系了起来;1982年9月,他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13),是就毛泽东思想的总体讲的;1992年2月,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4),是从50年代到90年代,三十年的经历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有了新的概括。
第四,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是与改革开放相联系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事求是。中国为什么还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为什么说“左”的干扰使中国的建设耽误了二十年,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选》是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分析这些问题的,认为改革开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邓选》第三卷119篇文章,几乎篇篇讲改革开放的迫切性,因为他的基本看法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在最后一篇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又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5)。综观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部著作,中国原有的落后的生产力,原有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始终是他讲的基本实事。他在这实事中“求”到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
以上四个方面是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邓小平实事求是理论的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要求人们不受“左”右两种错误思想的干扰,特别是传统“左”的干扰,使主观符合客观实际,它是实事求是的先决条件;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这要求人们以事实为根据去制定和评价方针政策、措施办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要求人们不要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与原则,应该从实际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实事求是,要求人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把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作为基本实事。
三
如果从哲学理论的角度说,邓小平只是在著作里指出实事求是是唯物论,是无产阶级世界观,除此以外,就没有其它哲学论证;如果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论证说,邓小平不仅重复了毛泽东曾讲过的一系列观点,而且就是上面所讲的四个方面,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下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断言,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没有创见、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因为:
其一,与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相联系的实事求是理论,在毛泽东的著作里并不是实事求是理论的重点,也没有作出这样直接的联系。可见,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在理论内容方面有新的突破。
其二,以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一个全新的概括。毛泽东虽然较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他没有对经典的共产主义学说作过这样的概括。
其三,邓小平和毛泽东都主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际有不同的见解。如商品制度,毛泽东要加以限制,而邓小平要健全和发展。由此生发出来实事求是中的“实事”的含义也不一样。
其四,邓小平和毛泽东都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是警惕“左”,主要反右,甚至于把林彪的极“左”也误认为右,只是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上批评江青的极“左”,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是警惕右,主要防止“左”,并把“左”提到会葬送社会主义的高度去认识。由此生发出来对实事求是中的“求是”也有差别。
其五,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在实践上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毛泽东也早就强调生产关系还有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地方,上层建筑还有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但其广度和深度都同今天的改革开放无法比拟。正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16)
总之,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有新的内容、新的概括、新的视野、新的方式,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当然,邓小平与毛泽东都属于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体系中的人物,都有着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的目的,都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所以他们的思想必然在基本原则上又是相同的。我们说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有自己的特色,毫不否定他的思想是对毛泽东的思想继承,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
没有发展,就没有真正的继承,重要的课题是研究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
注释:
①(11)《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第268-269、247-248页。
②③⑤⑥⑧(1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55、133、131-134、323、323、121页。
④⑦⑨⑩(13)(14)(15)(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372、11、372、10、382、372-375、116页。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毛泽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