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论文_宋鹏

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论文_宋鹏

宋鹏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8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脑卒中;吞咽障碍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cerebral apoplex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ysphagia after strok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cupuncture; stroke; dysphagia

脑卒中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属于一项神经系统性疾病,通常被叫做脑中风,主要是因为各种诱发性原因而造成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是破裂而引发的急性脑血液循环不畅。脑瘫会导致患者发生瘫痪、失语、抑郁、吞咽功能障碍等,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负担[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情况,旨在提高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能力,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60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8~66岁,平均年龄(49.6±3.3)岁,病程范围15~60d,平均病程(26.6±2.9)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39~67岁,平均年龄(50.8±2.9)岁,病程范围17~58d,平均病程(27.1±2.7)d。脑卒中吞咽障碍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中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肝等重要器官和血液病变者,临床治疗期间不遵医行为者。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将所有电极片经正中线进行竖直排列,患者喉结下方紧贴I、II蝶形电极片,并用绷带对电极片进行有效固定。开展双通道,通过微型安全连接器进行绝缘,进行成人连续脉冲式输出交流,30min/次,1次/d,6次/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发音、颊肌、舌肌训练,1天训练2~3次,每次训练持续10~20min,改善舌部肌群功能恢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度开展深呼吸→憋气→咳出训练,作用于强化异物防御反射,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1天训练2~3次,每次训练进行10~15次循环;进食前,针对患者采取咽部冷刺激,积极促进患者吞咽神经反射。针刺治疗:轻缓拉出患者舌体,采用30号1.5寸毫针,取患者舌面金津、玉液、舌尖、舌的后1/3、舌体两侧及舌三针、廉泉,点刺不留针。再针刺风池、百会、翳风、四关等穴,采取捻转泻法,留针30min,1次/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脑卒中咽障碍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吞咽功能显著改善;有效:患者营养状况较好,吞咽功能有所好转;无效:患者营养状况一般,吞咽功能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常规内科治疗针对早期、轻度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变患者脑部受损部位一些蛋白的基因表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在正常的状况下处于潜伏状态的突触,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达到重建轴突联系,增强健侧大脑半球相应皮质代偿的目的[3]。但是随着脑卒中吞咽障碍程度的不断加重,常规的内科治疗临床疗效就明显低于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方法[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能够达到最大程度,通过主动或是被动的参与、反复学习与训练,通过对患者进行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康复训练,能够开发患者的大脑功能,促使其发生重组以及适应性的潜力[5]。配合中医针刺治疗,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等病理特征,直接作用于脑组织至咽部经络穴位,达到利咽通窍、通经活络等功效,有效修复、重新构建患者吞咽反射弧,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100例[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9( 14) :108-109.

[2] 石学敏,申鹏飞,卞金玲,等. 石学敏针刺手法[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

[3] 白艳杰.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72-74.

[4] 顾海,顾旭东,姚云海,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61-462.

[5] Cola MG,Daniels SK,Orey DM. Relevance of subcortical stroke in dysphagiaI[J]. Stroke,2010,41( 3) :482-486.

论文作者:宋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论文_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