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及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治疗疗效,降低了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及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抗抑郁治疗;康复疗效;影响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颅内血管发生爆裂或者血管堵塞血液不能流入到大脑内,引起的脑部损伤。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治疗原理是溶栓、保护大脑及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增加活动能力。经过有效的救治,患者可以生存,但是50%-70%之间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语言障碍及肢体障碍对生活造成了影响,所以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会影响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康复疗效,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对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各项技能的恢复[1],减少抑郁情绪。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55-92)岁,平均(58.25±8.53)岁,出血型脑卒中31例,缺血型脑卒中28例;观察组59例,男34例,女25例,年龄(62-86)岁,平均(63.54±6.31)岁,出血型脑卒中29例,缺血型脑卒中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关检查及常规治疗,调整患者的血糖,降低血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30mg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80495,3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联合75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25mg),早晨服用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给予口服5mg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88,规格:10mg)每天1次,服用7天后若无不良反应增加至每天10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4个月。指导两组患者做康复训练[2]及早期认知训练。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表进行评分,最高分1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神经系缺损程度越低,评分越高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越高。(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根据HAMD评分,对各阶段患者进行打分,若总分值小于7分说明正常,7-17分之间是轻度抑郁,18 -25分之间说明是中度抑郁,大于25分说明是重度抑郁。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我国老龄化人群越来越多,脑卒中患者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有很多,如: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脂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这些病症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脑部组织坏死,从而导致血液出现硬化或者血栓,进而使血管堵塞,出现急性脑供血不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治疗后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患者易出现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差,增加卒中的复发率,不利于患者的各项功能康复,严重影响患者自主生活及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提高大脑神经支配,促进大脑中血流动力平稳,增加大脑中血流量,满足脑部氧气与血液的供给。加强患者认知训练,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恢复正常语言沟通能力,减少患者的心里负担及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抑郁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程度[3],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功功能、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早期抗抑郁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的信心,利于患者康复[4]。
综上所述,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治疗疗效,降低了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及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燃, 张保华, 付志新,等. 抑郁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7):2190-2192.
[2]李明, 王强, 马健,等. 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4):283-286.
[3]李继, 王建军, 李烨,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5):589-592.
[4]李小莹, 张志达, 张瑭.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10):1344-1346.
论文作者:李莹,刘建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患者论文; 个月论文; 神经系统论文; 评分论文; 抑郁论文; 两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