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含硫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黄文江[1]2016年在《基于吡啶类配体的Mo(W)S/Cu簇聚物和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MO_nS_(4-n)]2-(n = 0,1;M = Mo,W)为构造单元和亚铜盐反应,通过双吡啶桥联配体4,4'-偶氮联吡啶和4,4'-联吡啶连接,合成和表征了 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Mo(W)/S/Cu原子簇聚合物。此外,还合成了六个未见报道的亚铜类配位化合物和叁个Ag/Cu杂双金属配合物。其中二维簇聚物2个,叁维簇聚物6个以及一维配聚物7个和二维配聚物1个。此外,还合成得到了一个零维的W/S/Cu和一个零维的Ag-I簇合物。分别如下:[W_20_2S_6Cu_6(CN)_3(4,4'-azpy)_4]n(1)[Mo_2O_2S_6Cu_6(CN)_3(4,4'-azpy)_4]_n(2)[W_20_2S_6Cu_6(CN)_3(4,4'-azpy)_2]_n(3){[WOS_3Cu_3(SCN)(4,4'-azpy)_2]·CH_3CN}_n(4){[MoOS_3Cu_3(SCN)(4,4'-azpy)_2]·CH_3CN}_n(5){MoOS_3Cu_3(4,4'-bipy)_3[I]}_n(6){[MoS_4Cu_4(4,4'-bipy)_4]~(2+)[MoS_4Cu_4(4,4'-bipy)_2(I)4]~(2-)}_n(7)[Cu_2I_2(4,4'-azpy)_2]_n(8)[(4,4'-azpy)Cu_2(μ_2-I)_2(PPh_3)_2]_n(9)[(4,4'-azpy)Cu_2(μ_2-Br)_2(PPh_3)_2]_n(10)[(4,4'-azpy)Cu_2(μ_2-Cl)2(PPh_3)_2]_n(11){[Ni(4-pytpy)_2][Ag(CH_3CN)(NO_3)](N0_3)_2(H_2O)2}_n(12){[Ni(4-pytpy)_2][Ag_2(4,4'-bpy)](NO_3)_4(DMSO)_4}_n(13){[Ni(4-pytpy)_2][Cu_3(SCN)_5](CH_3CN)(DMF)(H_2O)_(0.5)}_n(14)[Cu_2Br_2(C_(13)H_(14)N_2)(C_(18)H_(15)P)_2]n_(15)[WOS_3Cu_3[(C_6H_5)_3P]_3Br](16){[Ce(DMF)_8][Cu_8I_(11)]·C_2H_5OH}_n(17){[Co(DMF)_6]_2[Ag_7I_(11)]}(18)(4,4'-azpy = 4,4'-偶氮联吡啶)1.通过使用4,4'-偶氮联吡啶桥联配体作为层连接器,把[M202S6Cu6(CN)3](M = Mo,W)簇构建成了具有叁维柱撑式结构的Mo(W)/S/Cu原子簇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和单晶结构表征。叁个原子簇聚合物1,2,3都属于单斜晶系。2.通过单桥和双桥4,4'-偶氮联吡啶桥联配体的桥联作用,把[MOS3Cu3(SCN>](M = Mo,W)簇构建成了两个叁维柱撑式且又具有相互穿插结构的Mo(W)/S/Cu原子簇聚合物4和5,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和结构表征。其中[MOS3]2-(M =Mo,W)构造单元显示了五连接配位方式。3.通过使用4,4'-联吡啶桥联配体的桥联作用,连接构筑单元[MoOnS_(4-n)]2-(=0,1)建造成了两个Mo/S/Cu原子簇聚合物,其中簇合物6是基于扭曲的四面体构型簇的二维Mo/S/Cu原子簇聚合物;簇合物7是一个由阴阳离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一个叁维Mo/S/Cu原子簇聚合物。4.利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由碘化亚铜和4,4'-偶氮联吡啶桥联配体配位形成的二维层状配合物8;通过构造第二构造单元的方法合成了叁个由卤化亚铜和4,4'-偶氮联吡啶桥联配体配位形成的一维链状配合物9-11,四个配合物均进行了红外、紫外和结构表征。5.利用室温扩散法,以前驱体[Ni(4-pytpy)2](NO3)2与过渡金属离子Cu+或者Ag+和辅助配体(4,4'-bpy,[SCN]-)组成的金属配离子单元反应得到了两个新颖的一维链状结构的杂双金属配位聚合物12,13和一个新型的二维网状结构的双金属配位聚合物14。6.利用溴化亚铜和桥联配体合成了一个亚铜类的简单配聚物15,利用溶剂扩散法合成了一个含{WOS3Cu3[(C6H5)3P]3}+的简单簇合物16。另外,还利用阳离子模板法合成了一个一维簇聚物17和零维簇合物18。

陈金香[2]2003年在《含硫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文中提出基于在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方面日益增多的新发现,合成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铜硫或银硫簇合物已成为无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课题利用二类不同的含硫配体与Cu(Ⅰ)和Ag(Ⅰ)反应,制备出了结构丰富的Cu(Ⅰ)和Ag(Ⅰ)的簇合物。以硫代金属酸盐为前驱体与Cu(Ⅰ)反应,合成了两个Mo(W)/Cu/S簇合物:[MoS_4 Cu_5 Br_3(Py)_7](1)和[Cp WS_3 Cu_3 Br(Py)_3 (dppm)](PF_6)(2)。用新的硫醇配体tabHPF_6(对叁甲铵苯硫酚六氟磷酸盐)与Ag(Ⅰ)反应,合成了六个不同化合物:{[AgBr_2](tabH)}_n,(3a),{[AgBr_2](tab)(NH_4)}_n(3b),{[Ag_2(tab)_4](PF_6)_2}_n (4),{[Ag_3(tab)_4](PF_6)_3·2DMF}_n(5),[Ag_(14) (μ6-S)(tab)_(12)(PPh_3)_8](PF_6)_(12) 12CH_3 CN(6),{[Ag_3Br_2(dppm)_3](PF_6)(7)。化合物1~7运用了元素分析和红外进行表征,除3b外的其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均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簇合物1含有一个共享MoSCuS平面的双网兜状结构。2的簇阳离子具有一个缺口WS_3Cu_3立方烷结构。3a,4,5均为一维聚合物结构。6的十二价簇阳离子具有一个由六个在面心,八个在顶点的Ag和十二个在棱边中心的S构成的Ag_(14)S_(12)(μ_6-S)的笼状结构。7的簇阳离子含有一个由叁个Ag,两个μ_3-Br和叁个μ-dppm构成的近似叁角双锥状结构。 簇合物1和2的成功合成为制备Mo(W)/Cu/S簇合物提供了新的合成途经。更为重要的是,簇合物3~7的合成和表征扩大了我们对这一类新的银硫簇合物结构化学的了解。

陈银强[3]2008年在《含硫族元素有机多核后过渡金属碳硼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现代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碳硼烷衍生物及其配合物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碳硼烷化合物一直是化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碳硼烷化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在本课题组之前的工作基础上,本论文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含硫族元素碳硼烷后过渡有机金属钴的多核配合物,测定了大部分配和物的单晶结构,完成了所有化合物的表征与研究工作,主要工作与结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合成了具有半夹心结构碳硼烷化合物Cp'Co(E_2C_2B_(10)H_(10))[Cp'=Cp,E=S(3S),E=Se(3Se);Cp'=Cp*,E=S(4S),E=Se(4Se)],晶体结构研究显示该类化合物由Co,S(Se),C五个原子形成的金属硫(硒)环,是具有dπ-pπ相互作用的类芳香性金属五元环,有一定的电子不饱和性和共轭类芳香性。金属中心的电子不饱和性被硫族原子的孤对电子所稳定,金属中心的缺电子性易形成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成键,有利于构筑金属簇合物单元。利用这一特征,用其与低价态过度金属配合物Mo(CO)_3(NC_5H_5)_3,W(CO)_3(NC_5H_5)_3反应,合成了含有Co-M(M=Mo,W)金属键的一系列金属原子簇合物。在反应过程中Co(Ⅲ)被低价态的过度金属还原,同时Co-M之间的形成了金属金属键。由于钴系碳硼烷配合物本身的反应活性较高,在不加入脱羰基试剂的条件下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反应,环戊二烯取代基团的不同,溶剂的改变,不同的硫族元素对反应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2.16电子的半夹心结构碳硼烷化合物Cp'Co(E_2C_2B_(10)H_(10))[Cp'=Cp,E=S(3S),E=Se(3Se);Cp'=Cp*,E=S(4S),E=Se(4Se)]与等量的Fe(CO)_5,Co_2(CO)_8,Ni(COD)_2进行反应,形成各种双核,或叁核的,含有不同Co-M(M=Fe,Co,Ni)金属金属键的金属簇合物,其中有些反应需要脱羰基试剂的作用,有些在室温下即可反应。由于羰基配合能力不强,易离去,含有Co-Co键的闭式叁核配合物在宽频紫外灯光的长时间照射的条件下,与金属钴原子相连的羰基会离去,而化合物构型会由原来的闭式叁角型构型向开式得直线型转变,环戊二烯取代基团的不同以及含硫或者含硒的化合物,对这一反应得影响比较大。脱羰基试剂,Me_3NO的加入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产率,而对于4S和4Se与Co_2(CO)_8的反应而言,过量的叁甲基硝酰能使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团与钴原子之间的成键断裂,得到单核四配位平面构型的钴的碳硼烷配合物。3S,3Se与Ni(COD)_2在甲苯中长时间地反应也可得到线性叁核化合物,中心金属Ni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3.研究了类芳香性半夹心碳硼烷化合物3S~4Se与[Rh(COD)Cl]_2或[Ir(COD)Cl]_2的反应,在该系列反应中分离并得到表征的为双核铑与双核铱的含硫族元素碳硼烷配合物,说明后两个周期的金属原子相对原子半径稍小的钴原子而言,对硫或者硒有更强的配位能力,而在反应中原先的金属硫族元素共轭五元环被破坏,随着硫族元素与COD金属单元形成新的配位键,原来的平面构型也会发生相应的扭曲,所得双核配合物中,铑和铱为近似平面四方形构型。而环戊二烯与金属钴形成的单元则被Rh,Ir的半夹心结构代替。研究了3S与有机小分子的锂盐的反应,在弱碱的作用下,长时间的反应可以使碳硼烷笼状结构打开,并可以与金属钴原子以η~5配位,形成金属碳硼烷结构,而B_3位置也发生B-H活化。4.合成了含有带氧或者硫原子支链的环戊二烯基团的金属铑半夹心碘化物[η~5-C_5H_4(CH_2)_2SCH_2CH_3]RhI_2 21和{[η~5-C_5H_4(CH_2)_2OCH_3]RhI_2}22。研究了含有带氧或者硫原子支链的环戊二烯基团的金属铑和钴的半夹心碘化物及其乙烯聚合的催化活性。此类结构的第九族过渡金属碘化物,于具有限定几何构型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有着类似之处。环戊二烯基团作为稳定的配体屏蔽金属中心的半边,而S原子可以与金属形成较弱的配位键,在乙烯聚合的过程中有可能为活性金属周围提供更多的配位空间。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在MAO的作用下对乙烯聚合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可以得到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完成了对化合物21,22的单晶结构的表征工作。而其对降冰片烯也有中等催化活性,测试了不同条件下的聚合反应得催化活性,并测定了其分子量变化。

彭慧[4]2013年在《Mo(W)/S/Cu(Ag)簇合物及含氮杂环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研究了W(Mo)/S/Cu(Ag)原子簇聚合物和含氮杂环配聚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采用溶剂热一步合成法制备了2个叁维W(Mo)/S/Cu簇合物和2个叁维配位聚合物,又用常温扩散法得到了3个一维W/S/Ag簇合物,并研究了其中3个聚合物的荧光性能。分别如下:(1)[WS4Cu4(CN)2(4-bpt)].(4-bpt=3,5-二吡啶-4-氨基-1,2,4-叁唑)(2)[MoS4Cu4(CN)2(4-bpt)·CH3CN]n(3){[W3S12Ag3][Sm(DMF)(DMSO)7]}n(4)([W3S12Ag3][Er(DMF)(DMSO)7]}n(5){[W3S12Ag3][Dy(DMF)4(DMSO)4]}n(6)[Cu2(SCN)(4-bpt)]n(7)[Zn(C7H5N2)2·H2O]n(C7H5N2=苯并咪唑基)1.探讨了多齿含氮配体配位方式的复杂性对簇合物结构的影响。采用溶剂热一步合成法,4-bpt(4-bpt=3,5-二吡啶-4-氨基-1,2,4-叁唑)作为叁齿连接器,与多一个面的飞轮型簇结构单元[MS4Cu4]2+(M=W,Mo)建造了两个具有超大微孔道结构的叁维Mo(W)/S/Cu原子簇聚合物1和2,其中空隙率分别为53.5%、48.1%,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并研究了簇合物的荧光性质。2.探讨银源中阴离子对簇合物结构的影响,以前驱体Ag(dmpymt)(Hdmpymt=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为起始原料,在大型平衡阳离子的调控下合成了2个1:2阶梯链型和1个直链型的W/S/Ag簇合物3-5,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3.采用溶剂热一步合成法,将呈V型连接方式的配体(苯并咪唑、4-bpt)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合成2个叁维聚合物6和7,通过配体在自组装过程中空间构型的改变,成功的得到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表征,并分析了聚合物6的荧光性能。

王荣方[5]2005年在《IB、ⅡB金属含硒簇(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ⅠB、ⅡB族金属含硒有机配体簇(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对该类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与分析测试方法做了综述;合成并表征了几种新型的金属含硒簇(配)合物,研究了其性能。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合成了叁配位配合物[~n-Bu_4N][Hg(PhSe)_3],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和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配位结构是由叁个苯硒酚的硒原子与汞原子配位形成的一个稍有变形的平面叁角形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数:α=9.724(2)nm,b=17.319(4)nm,C=2.1771(5)nm,β=95.357(5)°,Dc=1.685g/cm~3,V=3.6504(14)nm~3,Z=4,R_1=0.0432,_wR_2=0.1167 2.由HgBr_2和PPh_3、PhSeH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一个类金刚烷结构的汞-硒多核配合物[Hg_4(PhSe)_8(PPh_3)_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和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叁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7322(11)nm,b=1.47879(12)nm,c=2.26406(18)nm,α=73.095(2)°,β=73.579(2)°,γ=65.783(1)°,D_c=1.839g/cm~3,V=3.9409(6)nm~3,Z=4,R_1=0.0319,_wR_2=0.0707。该分子中4个Hg原子和苯硒酚中的4个Se原子构成类金刚烷结构。 3.由AgNO_3和PPh_3、PhSeH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含硒、磷的双核银配合物[Ag_2(PhSe)_2(PPh_3)_3],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叁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0749(6)nm,b=1.34572(7)nm,c=2.05010(11)nm,α=80.666(1)°,β=86.561(2)°,γ=72.516

白正帅[6]2005年在《过渡金属—硫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本论文综述了过渡金属—硫簇合物的研究进展。 2.合成了叁种新颖的含硫配体:4-苯基-3-甲基叁氮唑基-1,2,4-叁氮唑-5-硫酮、3-苄基-4-苯基-1,2,4-叁氮唑-5-硫酮和4-苯基-1-异丙叉氨基硫脲。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X-衍射法测定了叁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重新确定了2—巯基苯并噻唑的晶体结构。 3.合成出新颖的巯基乙烷系列双皇冠状铁、钴金属冠醚簇合物并培养了它们的单晶,重新确定了巯基乙烷镍的单晶结构,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由叁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我们得知这叁种化合物有类似的结构:每个金属被μ2-SCH_2CH_3配体的四个S原子以变形四面体形式环绕,边界公用的S_4平面正方形连接形成一个环,两个乙基巯醇配体上的S原子作为桥基连接相邻的金属原子;单胞中六个硫原子在六个金属原子平面的上面,另六个硫原子在六个金属原子平面的下面形成了双皇冠的构型。 4.设计合成了2-巯基苯并噻唑系列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分别是[Fe_4O(MBT)_6]、[Co_4O(MBT)_6]、[Ni_4O(MBT)_6]、[Cu_4O(MBT)_6]和[Cd_4O(MBT)_6](MBT=2-巯基苯并噻唑);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结构和性质的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Fe_4O(MBT)_6]、[Co_4O(MBT)_6]和[Ni_4O(MBT)_6]的单晶结构我们知道上述簇合物都具有四核夹心氧原子结构;测定了其中部分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硫化性能,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很好的非线性光学吸收,其中,[Fe_4O(MBT)_6]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最大,为1.7288×10~(-45)cm~4s/photon,表明它可能是潜在的光学材料;硫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还可以作为橡胶硫化促进剂。

魏玮[7]2016年在《含膦、硫配体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作为一种典型而又重要的金属原子簇,一直是原子簇化学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过渡羰基羰基簇合物中的羰基可被非碳配位原子基团(如氮、磷、硫)所取代,过渡金属又可呈现出多种类型的配位方式,因而可以将其作为制备其他金属原子簇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试剂。本文从过渡金属的特性和配体原子基团两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几种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作为试剂,尝试合成全新的异核金属簇合物。实验选用了Co(CO)4SnPh3作为底物,将元素Au插入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钴锡簇合物中,利用双金属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合成出催化活性更为高效的新物质。结果表明,底物与有机金配体反应时,Co-Sn键断裂,Co(CO)4部分与有机金配体形成Co-Au键,得到含钴、金的双金属羰基簇合物。虽然没有得到含钴、锡、金的叁核金属羰基簇合物,但是成功探索了一条合成钻金双金属簇合物的新路线。考察了Sn[Fe(CO)4]4与VA配体(SbPh3、PPh3)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成功合成了一个双金属含膦衍生物Fe4(CO)15(PPh3)(μ-Sn)和一个叁金属Fe-Sn-Sb羰基簇合物Fe4(CO)15(SbPh3)(μ4-Sn),并通过对照实验Fe(CO)5分别与PPh3、SbPh3, Fe2(CO)9分别与PPh3、SbPh3反应,发现Fe4(CO)16(μ4-Sn)与含VA配体发生反应过程中Fe原子与Sn原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在Sn原子的参与下,对Fe原子产生影响,从而脱羰基后与富电子的含VA配体成键生成含P(或Sb)的Fe-Sn羰基簇合物。对这两种新物质采用X射线单品衍射、红外、1H NMR、31P{1H}NMR、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Fe4(CO)15(PPh3)(μ4-Sn)与Fe4(CO)15(SbPh3)(μ4-Sn)的结构并不是一致的,含P基团与Sn(1)原子处于反位上,而含Sb基团与Sn(1)原子处于顺位。

宋龄瑛, 谭建欣, 蒋笃孝, 徐敏, 黄宁兴[8]2007年在《金属簇合物的研究与发展概况》文中认为简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簇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年合成的几种具有新结构形式和新成键方式的金属羰基簇合物的衍生物及手性四面体金属簇合物,探讨了金属簇合物的发展趋势.

宋洪彬[9]2009年在《以4-乙炔吡啶及5-乙炔嘧啶-银(Ⅰ)簇合物为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的组装》文中提出有机共轭炔烃及其过渡金属配(簇)合物,由于其特有的刚性与共轭结构,具一类常用于合成光、电材料的前体和组装配位超分子的构筑单元,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导线、液晶材料等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另一方面,端基炔也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有机配(簇)合物,这类配(簇)合物可用作金属有机“建筑块”构筑配位超分子化合物。我们认为,通过在这种共轭有机炔烃上引进配位原子,可以将这类有机炔-银配(簇)合物修饰成为一类特殊的双功能构筑单元(同时具有多个可配位的金属中心及有机配体的功能)。按照上述设想,本实验室利用有机配体5-乙炔基嘧啶合成了有机炔银簇合物[5-C_4H_3N_2(C≡C)Ag]·3AgNO_3·H_2O,其晶体结构研究发现: [5-C_4H_3N_2(C≡C)Ag_4]~(3+)金属有机簇合物单元通过Ag(I)-N(嘧啶)自组装成“变形”蜂窝状的二维配位网络结构。为了研究配体的配位模式与配位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本论文选择了两个带有不同配位基团的共轭有机配体(5-乙炔基嘧啶和4-乙炔基吡啶),利用其和银盐反应合成和结构表征了叁个新的乙炔基银簇合物: (4-Py-C_2Ag)_3·6CF_3CO_2Ag·2H_2O (1), [(4-Py-C_2Ag)_2·4AgNO_3] (2)和(5-Pyrim-C_2Ag)·3CF_3CO_2Ag·3H_2O (3),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在(4-Py-C_2Ag)_3·6CF_3CO_2Ag·2H_2O (1), [(4-Py-C_2Ag)_2·4AgNO_3] (2)中,两者均是以[4-C_5H_4N(C≡C)Ag_4]~(3+)簇合物作为构筑单元通过Ag(I)-N(吡啶)配位键作用形成一直线链,这些直线链进一步通过Ag(I)-乙炔基和Ag-Ag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配位格子(形状和大小都存在差异)。而在簇合物(5-Pyrim-C_2Ag)·3CF_3CO_2Ag·3H_2O (3)中,以[5-C_4H_3N_2(C≡C)Ag_4]~(3+)簇合物作为构筑单元通过Ag(I)-N(嘧啶)自组装成“变形”蜂窝状的二维配位网络结构。这些二维的配位网络进而通过阴离子(即CF_3CO_2~-和NO_3~-)连接起来形成叁维空间网络结构。所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有机炔-银簇合物为构筑单元所组装的金属有机配位网络中,配体的配位模式在决定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的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阴离子也是影响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姚小强[10]2008年在《Mo(W)-Cu-S簇合物和两个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包括四部分内容:一、绪论部分;二、以高对称性的叁角架配体合成了二个Mo(W)/S/Cu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叁、碘化亚铜和2,4,6-tris(pyrazole-1-yl)-1,3,5-s-triazine(tpzt)反应得到Cu(I)的一个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一些表征;四、合成了一个甜菜碱的稀士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一、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有关此领域的当前研究现状。二、配位聚合物大多是通过金属离子和各种有机配体反应而得到的,在这些配位聚合物中,以金属离子为节点,有机配体为桥,形成了一维链状、二维层状、叁维网状等多种多样的结构,而以簇合物为节点的配位聚合物较少。一些研究小组开始尝试由簇合物取代金属离子,由于簇合物含有多个金属离子,易形成刚性的结构。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由于其多变的结构,特别是由于其优良的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而备受瞩目,大多数原子簇聚合物是以单体形式存在,而以原子簇单体为节点,以有机配体为桥联配体的的原子簇聚合物比较少见。在系统研究原子簇化合物和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聚合物效应有可能增强其叁阶非线性光学性质。以往基于异核含硫簇合物构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大多数是通过低对称性的桥联配体连接起来的,例如:本课题组以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得到一个叁维阴阳离子穿插的类金刚烷结构的原子簇聚合物。通过高对称性的叁角架配体构成的簇合物较少,有机配体对称性的改变可能会产生不同于低对称性有机配体构筑的原子簇聚合物。我们以叁角架配体2,4,6-叁咪唑-1,3,5-叁嗪(timtz)为桥联配体,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叁维网状结构的原子簇聚合物。叁、合成了一个以叁角架配体2,4,6-tris(pyrazole-1-yl)-1,3,5-s-triazine(tpzt)为桥联配体的亚铜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四、甜菜碱(betaine)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组织中,在有机物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被用来作为氨基酸合成的甲基转化剂,是生物系统中复杂的类脂物的主要成分,它的衍生物吡啶甜菜碱(pyridine betaine, C5H5N+CH2COO-,简称pybet)存在着一个自由的羧基和一个水溶性胺基,其结构和性质已引起有关学者的兴趣,本文用吡啶甜菜碱作为配体,合成一个钕离子和甜菜碱为配体的单核配合物[Nd(pyBET)4·4H2O](ClO4)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参考文献:

[1]. 基于吡啶类配体的Mo(W)S/Cu簇聚物和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D]. 黄文江. 南京理工大学. 2016

[2]. 含硫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 陈金香. 苏州大学. 2003

[3]. 含硫族元素有机多核后过渡金属碳硼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 陈银强. 复旦大学. 2008

[4]. Mo(W)/S/Cu(Ag)簇合物及含氮杂环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能的研究[D]. 彭慧.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5]. IB、ⅡB金属含硒簇(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 王荣方. 华南师范大学. 2005

[6]. 过渡金属—硫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 白正帅. 青岛科技大学. 2005

[7]. 含膦、硫配体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魏玮. 湖南大学. 2016

[8]. 金属簇合物的研究与发展概况[J]. 宋龄瑛, 谭建欣, 蒋笃孝, 徐敏, 黄宁兴.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9]. 以4-乙炔吡啶及5-乙炔嘧啶-银(Ⅰ)簇合物为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的组装[D]. 宋洪彬.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0]. Mo(W)-Cu-S簇合物和两个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 姚小强.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含硫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