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下图论文,试论论文,书馆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它已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已经扩展到馆际间、区际间、甚至国际间的共同协作范围。面对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信息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将如何发展?笔者拟陈述几点看法。
1 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偏低,外文文献收藏总量明显不足,且是不断削减趋势。以我馆为例:从1996年至1998年近三年时间购外文期刊不足百余册,其他书刊重复收藏情况严重,入藏品种逐年减少,文献资源建设呈下降趋势。
(1)经费紧张,馆藏断裂。尽管国家对图书馆的投入逐年增长,但由于书刊价格连年飞涨,图书馆的实际购书经费奇缺。致使有的图书馆多年不订新书,有的中断订购部分期刊,有的减少新书复本量,因而造成文献资源收藏的系统性、完整性出现严重断裂。以我馆为例:尽管年购书经费稳步增加,但由于上述原因,馆订购外文期刊已由1991年前上百种连年递减到1999年的十几种。
(2)重复采购,保障率低。为了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因书刊短缺而产生的负效应降到最低,图书馆不得不采取保刊压书、保品种压册数、保中文压外文的办法,集中在核心期刊、常用书刊的订购上。这种自我满足、实用化的原则便产生重复率更高、保障率更低、学科覆盖能力低、难以形成藏书体系的恶性循环。如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共采购外文期刊6000余种,重复率超过50%,会议文献重复率达10%。
(3)协调协作难以实现。面对上述形势,图书馆所谓的“大而全”、“小而全”也变得不大不小也不全了,你有他有不如我有又派生出一无都无的收藏空白,严重破坏了图书馆的藏书体系。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图书馆的协作协调组织召开会议,制定措施,力图挽救这种局面。但分散无权威的协调机构的决议很快就被传统的藏书观念和各自为政的格局化为乌有,形成了协作协调的名存实亡,成为只有意向没有行动的无序状态。
2 现代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影响
(1)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与信息传递技术的网络化。到目前为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多为印刷型文献信息。随着光电技术的应用,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Internet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与服务全球化成为可能,尤其是信息传递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2)信息资源配置要求更加科学。长期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基本上是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而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应相应增加网络型信息资源,如网上电子期刊、网上专题数据库等。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很少有有关科技经济、政策法规等信息,而这些信息资源80%以上集中在政府部门。当前,各级政府上网工程均已不同程度地展开。图书馆必须优化自身信息资源配置,减少彼此间不必要的重复,重点突出本系统的信息资源特色;同时,在增加网络信息资源时,分工协调非常重要,尤其要加强与政府机构及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作,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作用。
(3)信息开放思想的初步形成。长期以来,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自我封闭思想较严重,往往以自身的信息资源建设为出发点,信息服务基本上是在本系统内部开展的,缺乏横向联系与协调。199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图书馆在北京图书馆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标志着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已迈上新台阶。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的开放性是显而易见的。
(4)信息管理体制的进步、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分散管理和系统管理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本位主义”、“自我中心”、“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管理思想。而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必须以“网络管理”和“分工协作”为基本思路,如何在信息网络的结构中,规划、指挥、组织和协调好信息资源,是21世纪信息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3 在竞争中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1)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序。由于整个网络及其信息产生的无序性,网上信息资源缺乏秩序与控制,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它虽然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信息,却很难找到他所需要的。如何对网上无序的、急剧增长的、采用不同存取方式的各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采集,对其内涵、外延进行描述和标引、整序并提供有效的网上服务,即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传播、利用,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庞大的无序的不断增长的网络资源进行有序化整理并为网上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尽管它需要使用置标语言,建立无数据库,需要利用搜索引擎和浏览器进行检查,但工作原理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是相通的,这应该属于图书馆的特点与强项。图书馆界应充分发挥我们的规模优势,发挥图书馆协作网络的作用,按地区与学科分工担负起搜索网络资源的重任,对本地或本学科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并将网络资源按类著录标引,组建相关的目录库,方便网民。
(2)建立网上专题数据库。搜索引擎的普遍适应性与特定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专指性之间的矛盾,给图书馆提供了有所作为的空间。虽然面对网络,图书馆与读者处在同样的地位,但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分工,除了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还应担负起信息甄别、筛选、传播的工作,如果图书馆能够根据特定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龙头产业特点,根据读者的需求,针对特定人群,选择某些独具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人文特色、语言特色的资源,建立专题的网址库进行网络导航,则可大大节省读者的劳动,需要这些信息的读者将没有必要进行个体的、重复的摸索与寻找过程,这将为社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图书馆还可以将相关网站、相关网页的相关信息合法下载,组成专题镜像数据库提供给读者使用,这还将进一步解决网络信息稳定性差的问题。国家教育部系统CALIS计划有一个子项目“重点学科导航库”,就是各中心馆分科对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有组织的计划,这种有组织的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加强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工作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信息服务者,不论是一般信息服务馆员,还是高级信息服务馆员,首先都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恪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的信息服务馆员必须具备图书情报学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查询的技能、一至两门外语、教育学、读者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高级信息服务馆员在此基础上具备一门专业知识,并对该专业的一至两门学科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好专业信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