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兴文 644400)
高中《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与其它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改变方面。这就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没有身体力行,体育学习就无法进行。这就是体育课的最大特征。”《课程标准解读》还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它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运动技能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那么应以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组合和成套的技术动作为主,这一学段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要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细节。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活动化”,“趣味化”,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应与体育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进行,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依据上述新课程理念,我注意了在体育教学课中的设计应用,尽量注意把体育知识的教学与学生活动的结合,并注意把运动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活动相结合,体现教学内容活动化,技能训练趣味化。下面以《篮球变向运动》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希望能给同仁们提高有益的参考。
教学课题:变向运动
一、教学活动设计
1、活动内容:(1)教师示范讲授:篮球变向运球的要点与技能(2)学生互动游戏:绕障碍运球接力比赛;
2、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记住变向运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学生能做出变向运球的的动作。(2)学生知道游戏的规则和要求,顺利完成绕障碍运球接力。(3)通过小组间竞技和游戏兴趣比赛,激发竞争拼搏的斗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场地器材准备:篮球场地2个,篮球40个,小垫子12个,录音机1台,挂图2张;
4、活动形式:全班分组练习,各组自编自练,展示学习效果。
5、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所需的篮球和小垫子放置到位。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5分钟)。老师向学生交待活动范围和练习要求,由小骨干带领学生讨论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参与练习。
新授内容(15分钟)。(1)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阅读、认识、理解挂图。(2)语言讲授,重点提示,观察学生练习,及时难点点拨。(3)教师示范和请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评价。(4)巡视点拨,引导学生实践创新。
3、巩固训练,兴趣比赛(15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运用变方向运球进行游戏,指导学生练习,组织小组间比赛。
4、教师小结、点评(5分钟)(1)整理放松,学生手拉手散开跳四步舞,意念放松。(2)师生回顾本课练习情况,教师总结。
三、教学反思
1、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培养学生自锻炼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手”,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主体地位。教师先提出活动范围和要求“各组自编自练,用篮球做交接球、运球、传球或游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主动学习的、积极动脑的的强烈愿望,为进一步练习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新授教材开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自学、自练,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在主教材最后的学生实践创新等。通过“创编”,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提高,自锻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2、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态条件下参与活动,即采用了“寓教于乐,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中学生如能做到“乐学”,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将会大大提高。本课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如课的开始用语言激励法、准确活动自编自练游戏,结束部分欢快放松身心的舞蹈,以及意念放松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的“乐学”思想。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小骨干,小群体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思想,绝非放松对教学过程的控制,绝非“放羊式”教学,恰恰相反,这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本次课在竞争意识方面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绕障碍接力,小骨干带领分组活动,推荐学生表演等都激励学生锐意争先的精神。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评委、教师点评,并对比各个小组的总分。这些教学活动都可以将集体主义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
5.注重参与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
课中设计除用适当语言激励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外,主要是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参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自我,使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6.渗透美育教育。
在课的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将变方向运球的动作,运用美术课或课余时间画下来,下节课进行检查验收。利用学生画画的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美育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变方向运球的印象。
7.精心组织,努力实现心理、生理训练双获益。
课的设计使各个部分之间有机结合,前一个练习为后一个练习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都能做好准备,层层递进、高潮迭起,给学生以自然完美的感觉。
8、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挂图因为页面太小,影响了全班学生的观看,若能用大屏幕的多媒体进行动画分解展示,其效果会更加明显;二是少数学生因为没有运球基础,技能训练一时无法到位,导致小组比赛时不能全员参与,只能各小组选派选手进行比赛。
论文作者:唐浩然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学生论文; 运球论文; 教师论文; 技能论文; 体育论文; 领域论文; 给学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