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的实验化学习尝试论文_高千凯

有关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的实验化学习尝试论文_高千凯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 271000)

摘要:物理课程属于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学习存在较多趣味性及可实践性。因此,学习物理应结合实际生活及课堂实验,综合分析物理现象,明确其意图,以实现物理学习效果的提高。对于习题学习与解答,实验化学习是主要措施,也是重要手段,笔者就关于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的实验化学习尝试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指出了方法,以便为学生学好物理及提高学习成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习题;实验化学习

关于物理,高中学生日常学习中应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尤其对于理科学生,对于提高高考成绩及考入理想大学生造起到积极作用。而基于目前实际情况,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理解不透彻等情况,而该点问题在学生习题练习中尤为突出;如实际表现在学生对课堂知识已掌握、例题已掌握,但落实到实际题目中则无法下手,不能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采用合适的方法应对物理学习中所存在问题可对学好物理起到积极效果。而实验化学习是主要措施,笔者对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练习中的实验化学习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1关于高中物理实验化学习重要性及主要途径分析

1.1高中物理实验化学习重要性分析

受我国传统教育影响,在应试教育体制模式下,学生学习常采用课本加习题的模式,常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造成思维僵化,导致原本充满乐趣的物理课程变得趣味全无,使得学生学习物理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全无,导致了学习即为考试的局面,不利于学习的推广。对于此,通过有效的策略进行物理学习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实验学习法是其中措施之一,尤其在习题解答中,通过实验结合习题创设场景可对习题解答起到一定效果[1]。如力学学习中,学生应从所进行的课堂实验等入手,联想实际,创设习题所设立的场景,使习题所设定的情形时态化,形象化,可对学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起到积极的意义。而该种方法的应用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对于物理学习意义重大。

1.2高中物理实验化学习主要途径分析

对于应用物理实验化学习手段,实现物理成绩的提高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其一,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对实现该目标其到一定效果。如学生学习中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并在习题训练中学会联想,思考习题所述内容与课堂实验或生活实验中的那类情境有关,已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学生学习中,教师及家长应从多个方面为学生构建物理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试验的方式联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习题的解答创设良好氛围,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其三,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通过集中讨论与分析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中,实现物理效果的提高[2]。

2关于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的实验化学习实践

2.1应用实验模型对习题解答中的应用与思考

高中力学学习中,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力学试验必设的一种试验,也是高考的热门考点,其考试类型千变万化,但其最终思路均在与力、加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如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试验模型进行讨论,具体试验方式为:选取若干个质量一致的砝码,分别置于挂钩与小车上,依次增加挂钩上砝码数量及减少小车砝码数量,研究在一平板上小车在不同作用力持续作用下的速度变化,以实现对其加速度的分析;对于该模型,实际考试中会变化多种形式,学生如学会上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明确其基本模型,将对由此引发的该类题型的理解与解答提供必要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来讲,对于该问题,结合教材,在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其研究对象为小车,应将砝码、小车及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如视小车质量为M,挂钩挂物为m,假定小车质量与砝码质量相当,差别不大,则在小车上砝码逐渐移至挂钩的时候,小车会由于砝码重力作用而克服小车与桌面的摩擦力向前推进,并在砝码拉力(重力)作用下实现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砝码虽多,加速度越大,则速度越快,宏观表现为小车运动所拉动的打字机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纸带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间隔越长[3]。该种表现,对于初学牛顿定律的学生存在一定难度,在理解上所存在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实验的方式展示,并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则对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应对该类问题或者应用牛顿定律解题起到促进作用,而也可便于该类知识更多被学生接受并取得较好效果。

2.2试验分析与习题解答中的区别与联系

众所周知,在试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或一些实验中无法避免的实际情况,难免造成实验结果与书本所述的定理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习题解答中,其通过一种假定的试验场景理论化的分析假定的情境。与试验相比,所得数据几乎贴近理想状态,数据无误差。以试验来讲,如在人教版课程中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具体试验方式及内容见教材),造成该试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阻力;即在无阻力的情况下,所得直线的斜率应为合力,即mg;如差异结果不大,则测试所得数据与理论相符,通过图形分析则应为直线。但当将重锤改为铝锤等,且在上面设置挡风板,则可能在实验所得的数据图形变成曲线形式;对于此,可以分析,如各作用力之间的合力为恒力,即所得试验结果与实际相符,即为一条直线,但随着时间的变换,速度逐渐增大,阻力也会变大,合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越来越小,最终结果将可能导致数据呈曲线分布,试验结果会与实际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4]。基于此,实际应用中,学生应能够掌握试验所说明的精髓及内涵,明确试验过程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以便在习题训练中能够有所保留的取舍,择取有用部分,以便能对解题提供思路及情境创设,以提高学生对习题的认知及理解。

3高中物理力学习题实验化学习的几点建议思考

力学学习的基本理论是相同的,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实现学生对习题的理解与实验化学习提供必要保证。而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应结合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思路,探究性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便得出与物理学原理相一致的结论,可在后期解题中设定场景而举一反三[5]。另,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学常识相结合,对学生理解复杂的物理学原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以起到对物理学知识深入理解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为应对目前巨大的升学压力及面对当前高考形式,学生物理可对提高高考成绩及升学起到积极意义。在目前应试教育情况下,习题学习与练习应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进行对待。而对于学生而言,部分习题的多样化及抽象化为学生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实验化学习方法可应对该类问题。笔者对实验化学习在高中物理力学习题解答中的应用方法及内容进行了说明,以便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爱民.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尝试教学理论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7(07)

[2]顾红洁.预设与生成并存—也谈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4(50)

[3]严云佳.习题教学中化“静”为“动”的策略与方法[J].物理教师.2014(02)

[4]余海霞.探析学生创造力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09)

[5]游庆光.高中物理定性实验应用于习题教学的分析[J].神州.2012(36)

论文作者:高千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有关高中物理力学习题的实验化学习尝试论文_高千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