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娜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了认知行为干预对于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共计100例,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经过常规化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后,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更加有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实践应用

冠心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一旦发病便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很有必要,而通过常规化护理与认知行为干预的融合,往往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认知行为干预”,即结合行为训练,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从而达到提升其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的目的[2]。为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本文主要对比了单一化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共计100例,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组患者均为50例。干预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1~77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62~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放松训练、情绪护理等,其中,放松训练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通过口头指导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使其保持平稳心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通过对话和交流的方式,使患者缓慢的深呼吸,从而使其全身肌肉逐渐进入到放松的状态。情绪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找出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交流,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与呵护,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

在干预过程中,若现实条件允许,护理人员可一对一与患者进行交流,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此外,在患者入院之后,还要对其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焦虑、抑郁、健康等情况,之后进行分级评分,对于不同分数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效果。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涉及到的测量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等,对患者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生理机能等进行了解。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沟通后,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目的在于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够良好的护理,使患者家属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升重视程度,从而在离院之后能够配合医生自觉的对患者认知、行为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为患者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在满意度方面,满分为100分,患者分数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患者分数在70~90为“基本满意”,患者分数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护体的对比指标包括“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冠心病知识了解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同时行“t”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在经过常规化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后,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2.2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在经过常规化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后,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3.讨论

在国内的冠心病治疗研究领域中,相关医疗人员更加关心由该疾病使患者产生的抑郁、焦虑等问题,并对其心里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找出对冠心病临床治疗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3]。通过对很多久治不愈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不仅会降低的患者生活质量,且在消极情绪下也会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危及其生命安全。在国外的医学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比较容易受到情绪因素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治疗效果,使患者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在不断加重病情的同时,还会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康复周期,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4]。

关于冠心病,传统的护理模式虽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很难对患者负面情绪问题进行彻底消除,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之下,患者身心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放松,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出现。通过常规化护理模式与认知行为干预的有效配合,不仅可对上述问题进行缓解,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冠心病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相比于单一化的常规护理,更加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与好转具有重要作用,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6]。

参考文献:

[1]毛茹蔚. 认知行为干预在4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 2015,577:363-363.

[2]沈贵春. 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584:543-575.

[3]范素梅, 张丽, 刘锦凤.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1697-1699.

[4]刘蕾. 认知行为理论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33):169-169.

[5]钟美容, 胡明, 麦超,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16(28):3390-3391.

[6]曹佳, 卢立立, 徐蕾,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4,987:1916-1919.

论文作者:黄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