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集团论文,预警系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及问题
企业集团,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由一大批企业联合组成的经济组织。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很快,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已有两万户左右。其中大多数是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组建而成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要素在社会范围内或区域中的重组。但由于其产生、发展所处阶段的特殊性以及组建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企业集团本身的机制与规模来看,一方面我国企业集团缺乏一种产权关系作为管理其成员企业的法律基础。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主要的或典型的形态是产品(技术)联结型,参加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多数未改变本身的所有制特性,因而集团在内部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作为集团的核心——集团公司未建立与成员企业的控、持股关系,对各成员企业的生产资料并不都具有所有、占有与支配权。根据1992年统计,在我国431个比较规范的企业集团中, 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的只有165个,仅占38%。 另一方面是我国企业集团资本集中以及市场垄断程度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集团核心成员的规模不大,二是生产集中程度低,国家计划单列的55家企业集团1990年销售收入合计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通用(GM)公司销售收入合计约为1270亿美元。可见我国企业集团的规模偏小、竞争实力相当薄弱。更严重的是,我国一些企业集团的管理思想因循守旧,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重视不够,对规模经济追求不够。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比如我国现在有些地区的企业集团规模已达到或超过了英国70年代的水平,然而它们的效益却不及当时英国的平均利润率的十分之一。
其次,从我国企业集团与政府关系角度来看,一方面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政府对企业集团的过多控制,使得一些大型投资决策缓慢,跟不上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一些地区与部门没有正确理解政府的作用,不注重政府在聚集生产要素方面的宏观调控功能,不从政策、资金、物力方面培植企业集团,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
再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绝大部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一直为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和顺利贯彻落实,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成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影响了我国企业集团的顺利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使我国企业集团更快地发展与更好地完善,为了使我国各企业集团的决策层能更好地分析与预测本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很有必要建立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具体特点的预警系统。
(二)、我国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设计思想
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所谓企业集团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集团发展偏离正常轨道而建立的报警系统。由于现阶段的企业经营管理已从以实物形态为中心转为以价值形态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企业集团的供产销的再生产循环系统在市场竞争与价值规律下运作。企业集团的目的就是赢利,如果计划经济下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在面对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时,总把物流放在中心地位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则是把资金流放在中心地位,或者说,企业集团的管理者把价值和资金,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生产、技术等物的管理也是围绕资金和价值的经营来进行的,并为之服务。在我国目前建立市场经济的初期,困挠企业集团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资金运转不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性方面的原因,还有管理方面的原因等。总而言之,资金的运转不灵最容易引起企业集团发生危机。近年来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不断地提出了以资金、成本管理为重点,通过强化以资金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运营机制,这就充分反映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建立企业集团预警系统应主要针对资金流进行设计。
(三)、我国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结构
(1)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结构图1所示。
图1
企业集团预警系统实质上是根据企业集团经营情况波动的原因和特点,通过对企业集团经营情况的综合评价,以获得企业集团经营运行可能出现的波动乃至动荡的信息并进行超前预测的体系。因此有关企业集团经营情况的综合评价是企业集团预警的基础。根据我国1993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我们可得到综合评价企业集团的指标体系如图2。
图2
图2, 偿债能力指标反映企业集团负债的安全性与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企业集团销售能力和应收帐款的回收速度,揭示企业集团资金流动速度及企业集团销售情况及其正常支付能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企业集团的资本金收益水平和获利能力。上述八大指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能充分地反映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企业集团的综合情况进行量化, 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
(2).企业集团财务报警系统是通过对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些指标进行历史现状趋势的分析评价,确定这些指标变化的正常界限,即确定界值。如果某指标接近临界值,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可能脱离正常的运行范围,即出现警情,这时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防止企业集团财务与经营出现超常波动,避免重大损失。下表所示的10项指标常被用来判断企业集团的财务状态是否处于危险情况。
在这些指标中总资本经常收益率、销售收入经常收益率、经常收益增长率是检查收益情况的指标。如果这些指标有大幅度的下降,那么出现了危险的信号,特别是出现了负数,就必须更引起注意。当然这也包括一时亏损的情况。接着可再分析销售收入利息率是否接近6%, 一个利息负担过重的企业集团想要提高经营收益是比较困难的。然后分析负债比率,经营恶化的企业集团一般都是债务偿还困难,而且金融借款也有所增加,所以这些比率将增加。另外,如果自有资本比率为负的话,表示资本被亏损侵蚀,如果负债增加的话,那么自有资本比率也将下降。在上述情况下,长期适应比率和流动比率将趋于恶化。根据经营借款倍率以及金融借款倍率是否超过4倍同时也能判断恶化的程度。
(3).由于企业集团预警系统具有预测性,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预测系统也是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集团财务预测系统是在销售预测基础上,通过对产品产销量、价格、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计量,推算企业集团未来期间的利润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4).以上三部分主要是针对资金流设计的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然而企业集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人流、物流、信息流建立报警系统也是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对于人流来,人的素质的下降,特别是失去一个关键人物往往给企业集团带来危机,甚至危及企业集团的生存,美国王安公司由兴到衰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明证。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劳动力要素流动性增加,建立针对人流的企业集团报警系统更为迫切。建立针对人流的报警系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应分析企业集团中各级决策人物,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普通职工的作用,特别是企业集团关键人物的特征与作用必须着重研究。同时可预演失去关键人物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这样可以发现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干部分工不明确、安全措施放松、内部争权夺利等。然后根据得到的结果,企业集团应努力采取预防措施来保证企业集团的安全与发展。所谓预防措施,主要是指改变关键人物所负的责任,将其责任进行简单分解,并尽早培养关键人物的接班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对企业集团组织的机构和职务进行全面地改组,以适应建立预警系统的要求。
二是在企业集团中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正确地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核心层企业起着最高管理机构的作用,它具有投资中心功能,通过控股、持股等方式控制着子公司和相关联企业的人事、发展方向等重大事务的决策;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应给予每一个子公司和成员企业的管理者应有的职权,使它在企业集团发展规划的指导与章程的规定范围内,对市场与盈利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对子公司和成员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有权自主经营,进行全面管理。
由上分析可知它具有下面的特性:一是参照性。根据企业集团发展规律和结构特点,从众多的指标中选出能灵敏、准确地反映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的指标以及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经济学、统计学基本原理等相关学科测算指标以及指标体系,反映企业集团发展的状态,为企业集团决策层提供指示器或参照物。二是预测性。企业集团预警系统可以预测企业集团发展趋势和变化。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尽量减少企业集团决策层的失误。企业集团预警系统建立后,根据预警指标系统,可以找到现实中存在的差距,找到企业集团内部的薄弱环节,同时还可以对企业集团进行动态的监测与管理。从动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总之,企业集团是一个很复杂的大系统,如果企业集团的决策层对集团资本经营、生产经营等系统的波动及其方向、程度缺乏预见性与敏感性,对波动是否超过警戒缺乏及时的反馈信息,这种信息的延误和功能的缺陷将使企业集团的决策层对企业集团的管理严重弱化。其结果将导致企业集团经济产生失调、失稳乃至动荡。特别对于我国目前企业集团所处的阶段而言,由于其本身的不完善以及面临正在建设中的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确定性因素、非程序化的管理以及诸如流动资金周转不灵、企业信用下降、股票价格暴跌、法庭起诉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建立企业集团预警系统也就更为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