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在众多不稳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涉及网络舆情的案件也开始成为了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首要的难题,给和谐社会的推进带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涉警;网络舆情
1涉警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围绕重大社会实践的发生、进展和变化,人民群众对国家管理阶层产生的看法与态度。有学者认为舆情是指个人及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期对自身关系以及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人们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利用互联网传播自身的态度和意见,其拥有的力量是巨大的,若无法有效引导和控制,对社会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涉警网络舆情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表达自身对涉及警方事件及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简而言之就是涉及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涉警网络舆情对警方工作的展开、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公安机关性质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人们会关注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鉴别真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
2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探究
2.1舆情涉及部门众多
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整个过程都会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和机构。例如:在一起失独人员聚众上访省政府案例中,失独人员上访诉求政府机关应当在其晩年生活中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事件牵涉到:省政府办公厅、维稳办、市级政府的办公厅、维稳办、省市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控申处、特警、交警、国保支队、网监支队、宣传处等众多部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这种事件的管辖权单位众多,职责交叉,职权划分不明。一旦舆情爆发,很难第一时间划清责任,导致推脱、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舆情,影响舆情的处理,从而造成隐患。
2.2制度设计仍需优化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走不出“自由与管制的二元籓篱”,摆脱不了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二元对立的运行模式。科层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管理范式。随着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简称“网管办”)更名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互联网言论自由的“个人-企业-政府”三角关系替代了传统的“个人-政府”二元对立,是对言论自由思考中政府与个人、公与私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但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没有有效的规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力边界,“大政府、小社会”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和二元行政运行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出了各级政府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角色的错位。
2.3公安机关公信力缺失
涉警网络舆情近几年高发的现状,有其决定性的根源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的背景之下造成了涉警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的缩短,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步一步的接轨,贫富的差距也开始慢慢的显露出来,贫富阶层的分化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逐步积压,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致使一部分土地被征收,也有一部分转型企业进行裁员。贫富差距的增大使得一些人出现仇富心理,也有一些官员开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了玩弄手段来中饱私囊。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大众出现仇富、仇权、仇官的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极易被一步一步的抹黑从而造成公安机关的形象大大损毁,使得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大幅度丧失。
3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3.1提高对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重视
从涉警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舆论升级的重要原因是各级公安机关没有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高,错误的估计了舆论对群众情绪的影响;部分领导认为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大,没有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影响,对涉警网络舆情也保持着错误的观念;部分领导由于没有掌握正确引导舆论的方法,当涉警网络舆情出现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部分领导则认为清者自清,不需要多加解释,甚至认为过段时间事件就会平息下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提高领导应对和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视,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合理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3.2建立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
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管理机构则对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统一的调度。例如: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方法、成立涉警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义务,使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流程系统化和规范化。以弘扬科学发展观、主导涉警网络舆情为目的,选择舆情管理人员为引导者,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微博收集网民的意见,跟踪报道时事新闻。例如:微博大V江宁公安在线,其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其主要通过发布相关时事新闻、解答网友的提问、说明不实事件的真相,其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近200万粉丝,且被网友们戏称为“江宁婆婆”。
3.3强化自身媒体建设
毋庸置疑,公安机关要在涉誓舆情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让其正面形象深入人也。例如:积极开设公安机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主流的社交媒体传达公安部门的信息,并且加强和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涉答舆情工作的展开。开展"互联网+"业务主动设立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及时地发布涉警舆情信息,强势引导网络舆情。同时,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道路情况、防火防盗常识、开设反电信诈骗网络报警平台、网上110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贴也的关怀。同时,公安机关要在专业的宣传人员和评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上多花些功夫,以使得专业人员能够对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进行积极的宣传。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以实际的网络舆论引导效力来界定一个网络舆论宣传员的优秀与否。
3.4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
涉警舆情引导就是一个阵地,我们只有不懈地进行正面形象的宣传,才能在人民群众也目树立有良好的形象。这对各级公安机关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要切实把机关的正面形象宣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使宣传能够持续性地进行,以获得效果的最大化,用正面典型牢牢占领舆论阵地,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动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的迅速普及,将公安机关在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沉疴积弊迅速全面地呈现。在此背景下,及时、有效地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不仅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净化网络环境,而且对于改善公安队伍形象,提升公信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通过完善舆情信息管理机制、优化舆情干预机制和建立警媒合作机制,实现公安机关从封、删、堵的舆情控制工作模式向以沟通协作为导向的舆情引导模式转换。
参考文献
[1]郑晓均,杨经德.公安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方略[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2.11.
[2]胡刚.自媒体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1):15.
论文作者:葛燕1,赵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舆情论文; 网络论文; 公安机关论文; 互联网论文; 社会论文; 形象论文; 事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