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
摘要:2017年6月,我正式开始担任17旅游升学1班的班主任,
关键词:2017年9月,我所管理的班级被学校教学部安排做的工区区域确定为:学校展厅两侧,以及展厅到学校正大门之间的所有区域。
工区区域解读:
1,"面子"大。 是各级领导前来参观的必经之地,是学校的第一张"脸"。也是校园环境最重要的美容区。
2,任务重。这块清洁包含的有:
(1)4条长约100米的马路 (2)8块草坪
(3)8个花坛 (4)2个长约50米的宣传栏
(5)1个雕塑 (6)1块石碑
(7)2个特大号垃圾桶 (8)2个固定垃圾桶(共包含4个小桶)
3,要求高,难度大。学生清洁部门要求:
(1)马路----两侧的草清除干净,4条马路侧边共有8个。
(2)8块草坪----草坪里的落叶清理干净。
(3)8个花坛----每个花坛的4边水泥台清洗的一尘不染。
(4)2个长约50米的宣传栏----擦洗的一尘不染。
(5)1个雕塑----擦拭的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6)一块石碑,同上。
(7)两个特大号垃圾桶----女生力气小,很难把垃圾桶抬起来倒到学校的垃圾处理地点(本班恰好女生多)。
(8)两个固定垃圾桶(共包含四个小桶)。
才接手这块工区区域,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学校清洁部门反复通知我,催促我,哪个花坛没有洗干净,雕塑有灰尘,草坪里有落叶……班级同学向我多次反映,垃圾桶搬不动,垃圾桶是带滚轮,可是推到学校垃圾处理处,还需要把垃圾倒出来。学生反映,清洗花坛边,清洗花坛边的难度在于,下雨过后,泥土多,把花坛边的泥土洗干净,总有同学开溜……
凭心而论,我班三个生活委员一定是非常负责任的,尽职尽责的用尽所有力气去抬搬不动的垃圾,花几个小时一盆水一盆水浇洒花坛侧边,用毛巾擦拭水泥台,用专用刷子扫把清理杂草……
但是偌大的工区难道就任由着问题一次次出现? 我也愤愤不平过,我也多次抱怨过。当然,一边忍受着煎熬,我一边绞尽脑汁思考解决办法,思考如何带动全班同学去做好这个五脏俱全的工区。
那天,天高云淡。又是一次卫生大扫除,全班三十几名学生出动前往老大难的工区,我用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发现了一个关键点。有些同学去工区不带清洁工具,有些同学在工区不知道做什么,我所有的绞尽脑汁持续发酵了这么久,终是醇香。一个解决方案仿佛映入眼帘。这一刻,我眼前一亮。持续多天的阴影瞬间烟消云散。
我再次踏足工区,与生活委员一起统计了工区的五花八门的清洁种类和数量。一副工区平面图跃然纸上。
我的方案:
1,全班抽签确定----谁负责工区清洁,谁负责教室清洁。
2,统计工区种类数量,进行编号。大致均匀分给负责工区需要的人手----31个同学。
3,负责工区的同学抽签,只能自行调换,不能私自更改。
4,带每一位同学亲自步入自己负责的区域,确保每位学生清楚自己负责的是哪一块区域。
5,根据全班的抽签结果,再次明细分工:哪些人带扫把,哪些人带毛巾,哪几个同学带垃圾口袋和撮箕,如图下。
6,每周安排两次卫生大扫除,严格按照抽签后的结果进行,哪个序号对应的工区清洁有问题,第一时间查阅平面图,通知负责人做清洁。
7,如有同学请假,需由生活委员协助打扫,共3个生活委员。
自这以后,偌大的工区,越来越井井有条。五脏俱全的工区越来越干净整洁。攻克了这个难题,故事到此结束了吗? 我思绪万千。这座大山给了我很多启迪:第一,作为班主任,安排任务时,假定学生什么是"傻瓜",确保自己的任务安排一目了然。第二,安排任务时,假定学生什么是"傻瓜",确保学生知道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和步骤,确保学生知道如何做,做什么。这正是我所谈及的"傻瓜式"思维把----假定学生是一无所知的"傻瓜"。
后来的班主任工作中,安排各种任务,我采用这种"傻瓜"式思维,很多问题变得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比如,安排学生14:00到足球场,我会这样通知学生:请13:40起床,13:50离开寝室,13:55到达足球场,班长13:55考勤。
这个故事告一段落,现如今,已是2019年,因为学校重新规划,这片工区的林林总总的宣传栏、花坛、石碑等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这片区域如今开阔无比,在这个开阔的感恩广场,取而代之的是两颗茂盛无比的丹桂,但是这片曾经在我眼里包罗万象的区域,依然记忆犹新,带给我的"傻瓜"思维时刻伴我左右。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都在摸索前进的路上。这一路走来,也许步履维艰,也许荆棘遍布,实际工作中,却也有花香弥漫,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感动,诚恳,善意,欢乐,正是这些支撑着我们无惧个人得失,坦然迎接第二天的太阳。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庞杂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忘掉消极的、负面的、记住真诚的,感恩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并将这份快乐传播给每一个人。
论文作者:朱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工区论文; 学生论文; 花坛论文; 垃圾桶论文; 清洁论文; 同学论文; 区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