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卫红
(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1)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情况,引出厦门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厦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思路,协助推进打造厦门新材料基础研究集群、应用创新集群和产业化集群的战略布局,使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末突破产值千亿元,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新材料培育和产业化基地。
关键词:新材料;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一、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近年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牵动了所有人的目光。从全球范围来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特色,一是规模高速扩张,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趋势明显;二是技术、资金高度密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结合;三是由军事需求转向经济需求;四是高端领域寡头垄断的国际产业整体格局基本形成;五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1]。
在我国,新材料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优先培育、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2012年1月,国家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新材料作为产业整体规划发展。《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也明确把新材料产业列入主要任务,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培育3家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厦门作为福建省及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在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拥有国家钨材料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已形成了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等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集中带。其中,全球原钨消耗25%源自厦钨;厦顺铝箔是中国最大的薄规格铝箔产品出口商;宝龙公司在国内外率先建成一条军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和特种用途的大电池生产线;七二五所厦门材料研究院的各向异性粘结NdFeB永磁材料及其器件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厦门新钢公司具有国际先进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环氧树脂涂层钢绞线、环氧树脂涂层钢丝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以三安光电为主的外延片、芯片等LED用光电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居全国前列;以正新轮胎为龙头的自行车轮胎和摩托车轮胎产量和质量跻身世界第一;厦门新凯复材是全球最大的球拍生产商,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5%以上;三达膜是中国过滤纯化领军企业。同时,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和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厦门材料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研究所等国家级院所,也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研发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也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厦门市已将新材料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结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将打造新材料千亿产业链。厦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重点支持产业化基地、科技孵化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央企、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落户;培育软件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集群”。
为此,特提出建设“厦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思路,以着力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推进打造新材料基础研究集群、应用创新集群和产业化集群的战略布局,使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末突破产值千亿元,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新材料培育和产业化基地。
二、建设思路
本项目建议采用新的建设思路,以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典范,具体如下:
(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孵化器+创新平台+中试基地+产业示范基地”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打造“育苗造林”系统通道。
(二)依托厦门新材料领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政产学研用资源的厦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用理事会的管理模式,逐步构建完善的政产学研用系统协调发展的模式,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
(三)创新“引智招商”新模式和工作机制,引入央企大院大所、知名工科高校和中科院院所及两岸的骨干企事业单位,保障科技资源、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
(四)将建立“发现—评价—培育—推进”的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发现新材料科技成果、采用多种因素评价新材料科技成果、寻找多种途径培育新材料科技成果、发挥多种主体促进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
(五)将依托厦门独特的对台优势,实现资源的聚合和跨区域、跨领域的网络联动,提升联盟协作和孵化能力;建立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提高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的能力。
(六)确立“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式的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全链条衔接在新材料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协调、引导和服务作用;运用全要素组合优化和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转化要素资源网络中的成果、资金、人才、信息、管理、政策、基础设施、市场等;调动多元化主体能动性,建立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体系[2]。
三、建设方案
建议依托厦门现有的新材料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以半导体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以特殊钢和新型合金为主的先进结构材料,以碳纤维为主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拟建设内容如下:
(一)综合服务区
1、引智招商工作平台
(1)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在逻辑上建立起一个与招商引资相关的数据资源库,该数据库从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库获取相关数据,汇总而得到与招商引资相关的所有信息,是招商引资信息化系统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挖掘的基础。
(2)搭建引智招商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平台主要面对的用户为投资方、招商引资人员。主要功能包括投资环境信息发布、政策法规信息发布、你问我答、WEB GIS、短消息信息发布。
(3)引智招商信息管理平台:其主要的功能有投资方关系管理、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各类基础数据维护、地理资源数据动态发布维护、产业聚集投资自动化管理、综合考评管理、数据分析报表及财务管理。
2、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技术转移一直存在信息不畅通,成果拥有方、成果需求方、风险投资方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解决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一个可行而又有效的方式。通过平台,产学研三方面向市场,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市场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交换,从而保持各自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学研联合的层次和水平。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技术转移平台主要面向企业用户、技术持有人和系统管理员。实现的功能主要有用户管理、新闻发布、科研成果发布、企业需求发布、在线讨论、统计分析等功能。
3、企业成长综合支撑平台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强大的“软件”平台服务,主要包括:技术成果转让和企业产权(股权)融资、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供场所;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各类配套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引入科技、经济、人才、工商、税收、银行、保险、法律等部门提供代办服务;吸引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担保公司、孵化基金等入场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提供技术转让、科技评估、法律、审计等中介服务;科技文献、科学仪器共享、创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科技成果展示、信息发布与交易系统、信息交流、项目推介与宣传服务等。
(二)孵化加速区
1、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定位为新材料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重点选择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厦门具有相对产业优势的3-5个领域,由厦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建设相应的新材料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二是整合厦门市高校院所、企业已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相应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如“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统一纳入新材材料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进行运营和管理。
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一方面将为推广或引进的新材料科研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提供公共研发平台和实验开发设备共享,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产学研联盟的定位,通过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市场为纽带,延伸和拓展服务范围,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创新方面的服务。在打好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材料企业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带动和培育其他研发机构的形成。积极推动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内知名工科院校共同组建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形成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2、工程化中试与检测平台:定位为承接符合新兴产业定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相关技术产品和工艺的中扩试和检测。重点吸引国家863、973、支撑计划、省市科技计划及台湾院校可转移技术中已具备中扩试条件的项目入驻,同时吸引校办企业或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技术合作的企业入驻。同时联合两岸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华侨大学中试产业化基地、台湾工研院产业服务中心等,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转移转化,有效提升厦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厦门市对台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产业示范区
采用“开发主体+企业自建”的开发模式,推进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符合材料领域的新材料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总结
厦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建成,将有助于促进国内外新材料科技成果的在厦转化,从而形成一批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品,为厦门培育一批具有“高端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新材料企业,实现厦门新材料产业基础研究集群、应用创新集群和产业化集群的战略布局,使厦门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新材料培育和产业化基地。
参考文献
[1] 左振军.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成 谋发展[J]. 中国科技投资,2012,(18):54-55.
[2] 闫傲霜. 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技产业,2010,(12):58-62
作者简介:翁卫红,女,1978年生,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创新大厦智慧系统示范工程”、“厦门市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并成功协助引进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厦门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基地落户厦门。
论文作者:翁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探索科学》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新材料论文; 厦门论文; 产业论文; 成果转化论文; 材料论文; 科技论文; 厦门市论文; 《探索科学》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