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人民医院的50例患者(男35例,女15例)的分析,从入院48h-96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转,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 高血压除了医疗和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高血压病情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临床特点 护理对策 健康教育 院外护理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病因学分析,主要与年龄大小、遗传因素、职业类型、所在环境、饮食习惯及体重有关。血压长期增高,可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经常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大脑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经很普遍,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有很大的作用。了解高血压患者个体的发病因素,可以更好的治疗和稳定高血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有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的是45岁,最大82岁[[1] 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等.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64-269.][1]。
1.2方法
住院后24-48h测量高血压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过度吸烟、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记录在发病阶段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包括当前和过去抗高血压的药物及治疗效果,确定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精神压力、饮食习惯、平时活动量、肥胖症、季节差异、职业因素)。体位采取坐位或者卧位,需测三次,间隔4-5min,取平均数。对于可疑对象应逐日增加次数测血压,然后探讨、总结。对有疑问的对象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下结论为妥。
1.3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1mmHg=0.133kPa),正常高值为120-139/80-89mmHg以下,140/90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角度,对高血压患者作了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2] 李金枝.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26.][2]。
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1、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2、吸烟;3、血胆固醇大于5.72mmol/L;4、糖尿病;5、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小于65岁,男性小于55岁);6、左心室肥厚、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7、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8、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疾病。
1.4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也可有视物模糊、鼻出血。一般缺乏特殊的表现。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中或发生并发症时被发现。一般血压在夜间低,早晨起床活动后血压升高。听诊时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病人可在颈部或腹部听到血管杂音。其中,急进型高血压者,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
2治疗
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嘱患者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2级高血压患者,开始时就可合用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根据个体的差别让患者有选择的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 mm 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另外要指导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者突然撤换药物。
3结果
3.1一般情况
5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产生。经过护理人员的指导,多数患者都能正确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乐观的去对待,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和稳定有很大的作用。
3.2相关知识的了解
护理人员的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减轻心、脑、肾的损害。
4讨论
4.1 肥胖症患者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体重正常者的2-6倍,因此,体重增加与否是监测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标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3] 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3]。
4.2食盐的摄入与血压呈正比。血压对盐的敏感性通常涉及种族、精神状况、社会因素、肾脏功能和饮食等方面,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在6 g之内。
4.3职业因素、环境的嘈杂、过度的劳累和精神紧张也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脑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发病率高于农村。所以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做到睡眠充足,参加适当的运动,保持好的心情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5护理措施
5.1合理饮食
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盐的摄入量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导致人体变胖,肥胖促进血压升高[[4] 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4]。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控制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取。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要保证食物具有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的钙、铁、锌,但不宜过量。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便秘。戒烟酒,避免食用咖啡、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限制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品[[5] 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5]。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循环血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合理饮食,减轻体重饮食中脂肪的增加会促进有肥胖倾向者的危险,体重增加明显者应减少肉类的摄入。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
5.2休息与活动
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5.3头痛、头晕的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刺激加重头痛。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加重患者不适感。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音乐疗法、缓慢呼吸。避免加重头痛的因素,如劳累、缺乏睡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环境嘈杂等。监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及对症处理。
5.4高血压危急症的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搬动和一切不良刺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评估患者有无急性左心衰竭和颅内高压表现。遵医嘱给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速效降压、脱水、镇静剂,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寻找有无诱发因素。
5.5用药护理
5.5.1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使用利尿剂应注意电解质的平衡。钙通道阻滞剂可引起头痛、面红、下肢水肿、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刺激性干咳、乏力、头晕、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防低血压;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血常规;心力衰竭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剂量要小。
5.5.2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要指导患者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者突然撤换药物。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足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患者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急性低血压发生;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汽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外出活动 应有人陪护,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5.6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和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是可治疗和治疗的长期性,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注意劳逸结合,遇事要沉着冷静,并教会患者放松的技巧,如心理训练、音乐治疗和缓慢呼吸等,以维持稳定的血压。
6健康指导
6.1疾病知识的宣教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的损害。
6.2生活方式的指导
饮食要低盐低脂,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做到睡眠充足,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健身操等;学会自身心理的调节,保持乐观的情绪。
6.3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学会在院外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和护理,嘱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或者随意停药,坚持服药,保证疗效。
6.4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患者及家属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并定时门诊随访复查,病情变化随时及时就医。
7结论 :针对高血压病的普遍和并发症的严重,护理工作的展开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稳定和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建立健全一套合理有效、切实可行且易于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的护理措施,并制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手册;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系统的培训,把健康指导融入临床工作中,全面提高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等.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64-269.
[2] 李金枝.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26.
论文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4
标签: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因素论文; 剂量论文; 药物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