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高 课堂 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 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 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 “解读” 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 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亲身经历将 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学习的天地就多么广阔。当前 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 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 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数学地思考。
2、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 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3、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 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 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 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 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要加强目标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记着自己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刻围绕着自己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更要明白,你要引导学生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而且还要明白学生得到了什么,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更要深钻教材,正如许多名师所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当是一片海洋"。教学中学生知识(包括感性认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三、要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十分有效,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
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
四、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扶植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就有许多事物可供我们教学使用。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大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学数学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找角、指角、说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新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具体形象的感知逐渐过渡到抽象的层面。当学完了新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角在生活的运用,如:工程师用的角尺、大吊车、能收缩的躺椅、指甲钳等等。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教学需要跟进教师的有效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不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教师教学反思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有助于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适应。适合教师个性特征的教学反思策略能够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论文作者:王二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