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幼儿园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拟分析目前广大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在业已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理清改进思路,与广大同行商榷。
一、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
1.以主室、主墙为主
主室是指幼儿的活动室。主墙是指活动室里的面积较大、常常用于主要装饰的墙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即使具体落实到班上,也应该是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而目前在较多的幼儿园中,环境创设则多体现在活动室,活动室里又多体现在主墙上。这是较狡义地理解了环境创设的范围。
2.以平面创设为主
这里的平面创设主要是指平铺(粘贴)在墙上的装饰。由于这种布置手段比较单一,故对环境创设的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
3.以装饰功能为主
虽然多数教师能从理论上知道环境创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则较多地从材料本身的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去考虑,这实际上是下意识地突出了环境创设的装饰功能,而使其重要的教育性等功能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4.以视觉刺激为主
作为与幼儿主体相互作用的客观刺激物的环境的创设,应通过多个方面及多种途径作用于幼儿的多种感官,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环境更多的是提供给幼儿“看”为主,往往缺乏可动员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可让幼儿操作的、活动变化的内容和形式。
5.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
目前在环境创设活动中,教师全包全揽的现象已经很少了,或多或少让幼儿参与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是,为了参与而参与以及随意性地让幼儿参与的情况却普遍存在。这与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幼儿的主体性有关。实际上,忽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既忽视了幼儿作为主人翁的意识,又限制了幼儿的创意的表现及操作能力的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二、改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一些思路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环境创设
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充分利用原有的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含设施设备)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二是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三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上三个方面是互相关系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
当环境创设落实到“室”的范围时,应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在盥洗室的一排水龙头上方(或墙上)挂几个装有水的大汽球,使之呈“大水滴”状,让幼儿从这形象、夸张的水滴联想到“用水洗手”“节约用水”等,起到提示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还可以在“水滴”上贴上“满意”“不满意”等脸谱,用以评价当日幼儿的行为表现。
当环境创设落实到室内的范围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物品的特点,将其进行科学、艺术的摆设和创设。幼儿园室内不同方向的窗户、窗台,由活动室通往盥洗室、卧室的门,室内的墙角、墙沿、管道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地方。例如,活动室与盥洗室或卧室相连接的门,可将其装饰为“树洞口”或“山洞口”、幼儿喜欢的房屋门等,以引起幼儿有“钻”“进”的愿望。幼儿活动室里的桌椅、风(钢)琴、玩具柜(架)、小黑板等设施设备,除了根据自身结构、功用特点进行装饰以外,各种用品之间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特点,协调、艺术地组合成各种类型的环境氛围。例如,分格的玩具柜除了在摆放时要考虑幼儿取放方便以外,可以每小格用不同的色彩装饰,也可以根据玩具柜原有的基本形状(方型、长方型、半园型、不规则型等)加工设计成“小房子”“汽车”“帐蓬”等现象。同时,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根据室内构造、年龄班的特点,将桌椅、风(钢)琴、玩具柜、小黑板等调整、布置成“温馨的家”“我的学校”等的氛围,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整体效能。
当环境创设落实到室外的范围时,园内的绿化地带、水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我们应考虑到的地方。例如,夏季在戏水池上用长木板搭起“小桥”,让孩子们戏水的同时,也过过“小桥”,这既安全,也富有一定的真实性、冒险性和趣味性,还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又如,在幼儿必经的楼梯处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创设,可以在楼梯扶手或侧墙上挂(贴)有利幼儿触觉发展的生动有趣的饰物,这样既满足幼儿喜欢摸的好动行为和好奇心,又达到了训练其感知能力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不同楼层的阶梯的两侧画上各种色彩的几何图形,或者数字等,让单调枯燥的上下楼梯的过程也充满乐趣。
(2)采用幼儿的作品布置环境
幼儿的作品往往丰富多彩,我们应当使之在环境创设中发挥作用。当幼儿经常受到由自己作品参与而创设的环境的影响时,自信心得以加强,积极性得以调动,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布置时应考虑将作品特点和所布置场地特点结合起来。
我们在考虑环境创设时,还不能忽视“标志”所起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环境中的标志越来越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少方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逐步以一些形象生动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标志影响他们,这样可以丰富幼儿知识,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同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自己和他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也必须利用环境的暗示、感染、提示作用。标志能用自身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吸引幼儿,也可以在某些场合代替教师告诉或提示幼儿的言行举止,督促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幼儿园环境中的标志,应既有社会通用的,也应有幼儿园“专用”的,并且这些“专用”的标志最好是幼儿参与设计的。例如,一个中班孩子设计制作的表示“不能踩踏草地”的标志是一正提起的脚下,有一棵绿色的小草,一个大红叉盖在上面;还有的幼儿把“扔垃圾的地方”“放玩具的地方”“应该走这条路”“这里有一个坑,危险”等都按自己理解的、形象的图示画出来制成标志,很受小朋友欢迎。
(3)环境创设中要全方位地协调好各教育活动之间、各室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无论是为适应进行主题活动、区角活动或随机教育等活动,无论是在活动室、盥洗室或卧室,也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不能各自孤立安排布置,而应全面、整体地考虑。
2.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综合教育功能
无论是从充分扩大、发挥教育影响的角度,还是从考虑教师的精力的角度出发,环境创设都应该尽量突出“一创设,多功能”的特点。例如,关于“季节”的主题是常见的创设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主墙饰中),一些教师在构思时往往跳不出“季节”在认知领域方面的作用,因此多在使用材料以及一些具体细节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它的多种功能。我们曾将“秋天的落叶”这一主题交给幼儿考虑,发给每个幼儿一片用旧挂历纸剪的“落叶”(幼儿愿意自己剪更好),请他们设想“如果你是一片落叶,你会想些什么?”并将他们的情感用简单的脸谱画在落叶上,孩子们经过一番自发的议论后,各自在落叶上画上了不同的脸谱,有高兴的、发愁的、哭泣的……,当师生们共同把这些不同表情的“落叶”贴(挂)在“大树”上后,这幅师生共同创设的长着各种表情、形状的树叶的奇特大树的墙饰很明显地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成为幼儿知觉的对象。约一周内,孩子们都自发地、三三俩俩地围在“树”前议论着,有的说,“我离开大树妈妈会很难过,因为孩子不应该离开妈妈”,有的说,“我离开大树妈妈会很高兴,因为只有我走了,新的树芽宝宝才能长出来”,还有的说,“我落在了地上,就会变成有营养的泥土,围在树妈妈的脚下,让妈妈长得更壮”。当我们听着和看着这些情景时,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环境创设所起到的不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作用,因为当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是幼儿自主性的体现;当孩子们画表情时,是其情感的体验,这里有亲情、同情,甚至奉献精神的萌芽;当孩子们相互议论和争议时,是他们主动交往的表现。
3.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进行环境创设
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看,我们都应该考虑到园有园的特点,班有班的特点,室有室的特点,不能统一规划、机械照搬。例如,若有的活动室的建构有一凹凸的地方或相对偏僻的角落,可根据该班幼儿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用“挂藤”或“门帘”(用旧布条编织而成的)隔离开来,成为孩子们的“悄悄话小天地”,一个令他们觉得神秘的地方。而没有这个条件的,便不能勉强。
4.正确认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幼儿是环境创设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怎样布置,我怎样创设环境”上,而应当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上面,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地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搜集、准备材料,参与布置、装饰环境等的活动,也只有幼儿参与创设了的环境,才是幼儿喜欢的环境,才是富有意趣的环境。例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这一知识幼儿一般都已掌握,一些教师虽然也了解这些情况,但是在进行有关环境创设时,仍然常为“去年秋天布置的是树上结梨子,今年的秋天是否布置结苹果”而困惑,没有想到问问幼儿“你希望这树上长(结)出什么?”我们曾将这一问题交给大班的孩子并要求他们画出来,结果各种画面想象丰富,其中的一幅以独特的构思被选为主墙布置的草图。这种由幼儿参与的环境创设活动,其意义在于更充分显示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
5.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活动要具有动态的特点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幼儿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随时了解和分析这些动态的变化,要努力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成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