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论文_徐方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论文_徐方

长兴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长兴 313100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逐渐趋于高层化及功能多样化,工程结构更为复杂,对于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其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尺寸超过1 m,并且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将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温度应力,控制在工程施工的允许范围之内,使其不会出现裂缝的一种混凝土结构。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是工程建设中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可能会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点

顾名思义,大体积混凝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其体积较为庞大,这也是其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最为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所指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均在80cm以上,这一数值大大超过了传统混凝土的基本参数。正是由于其具有庞大的体积与更高的厚度,使得其拥有更加稳定的结构性能,适应了现代建筑工程更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当然,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且施工技术体系也必然会持续扩充。具体来说,当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1 施工程序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涵盖了多样化的施工要素,因此环境相对复杂,这就使得各个环节的施工均会受到现场施工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庞大,加之其施工过程对于温度等环境条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施工的基本质量,需要配套更加复杂的施工程序,同时,也需要制备更高标准、更多元化的建筑材料。

1.2 裂缝问题容易出现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更为常见,任何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会导致裂缝问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较为厚实,在现场施工中受周边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会产生更大的水化热,同时这些热量的散发相对较慢,从而使得内外部结构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为裂缝滋生提供了条件。而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也会严重阻碍工程进度的有效推进,这也就要求施工队伍必须选择更高质量的配套技术。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某商住楼项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长64.2m 宽35.2m 厚1.m 的筏板基础,基础混凝土总方量23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积大、钢筋密、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2.1 原材料控制

(1)提前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协商,试配,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2)选择表面清洁、级配良好的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3)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可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力学热学、变形、耐久性等性能。

2.2混凝土拌制及泵送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要求,确定搅拌机械的规格及数量,并由专门操作人员调试设备参数,并加水空转,使其内壁完全湿润,随后按照配合比例要求投放原材料,合理控制拌合时间,混凝土搅拌均匀之后方可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为尽量减少温度和水分流失,应加强覆盖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泵送之前检验其坍落度及和易性,且不得出现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禁止应用在施工之中。采用混凝土泵将其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规划管道路线,运输管道表面不得存在破损现象,在后期浇筑施工时,应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检验管道磨损情况,以免出现爆管现象。

2.3施工控制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如降低拌合水温度,骨料用井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施工时内部预留孔道,在内部通过循环冷水冷却。采用分块分层浇筑,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2.4浇筑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采用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底板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平面分条斜面分层,由浇筑段底板下口开始浇筑,循序退打,每层均由下向上找坡浇筑。在浇捣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自然流淌太大及混凝土供应迟缓而形成施工冷缝,混凝土要具有一定的缓凝性。为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层与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2.5混凝土的振捣

在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由施工人员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捣鼓,振捣时要保证插入点交错均匀,振捣棒可以以垂直或斜插的形式插入混凝土面,倾斜角度控制在40°~50°的合理范围之内。施工中需要注意操作的平稳性,以“快插慢拨”的方法保证频率稳定。为了尽可能降低上下层混凝土的间隙,应当在上一层振捣的过程中,将振捣棒下插50cm左右。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振捣中振捣棒同模板底部与边缘位置的接触,从而有效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冲击。此外,冷锋问题一旦出现,也会威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应当匹配充足的材料供应,保证振捣过程中能实现不间断供应。

2.6养护与温测

(1)根据本工程基础的结构特点,在施气候条件确定采用保湿法。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养护方法:在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再用麻袋覆盖,洒水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侧模外挂麻袋保温保湿,根据测温结果指导养护工作,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在整个养护期间内处于湿润状态为宜,当气温较低时,覆盖麻袋保温保湿养护,气温较高时,采用蓄水养护,蓄水深度不小于20cm。这样既可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或气温的差值,防止混凝士开裂,也可以起到对侧面混凝土的养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发生龟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之前,不得踩踏、安装模板及支架等。

(2)表面保温材料保护可以减小内外温差,但同时也导致混凝土体内温度较高。为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必须及时测温并随时将结果反馈,测温由专人负责。本工程基础混凝土施工测温点对称布置,测温孔分上、中、下三层分布,此外大气中布设2个测温点,以比较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测温仪测读,测温时按测温线编号顺序进行,依次分别测出高、中、低三个温度值,按照测温点编号做好记录。

(3)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还需防止过速冷却和超冷,过速冷却不仅会使混凝土温度梯度过大,而且早期的过速超冷会影响水泥胶体体系的水化程度和早期强度,更易产生早期热裂缝。超冷会使混凝土温差过大,引起温差裂缝,本工程浇筑时间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混凝土泵送时,可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工期进度的停滞,也会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较大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组织专业的施工人员,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严格遵循施工的基本程序与标准要求,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方思儒.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3.

[2]黄福灵.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河南建材,2018(04):460-462.

[3]徐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8):257.

论文作者:徐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论文_徐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