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政治高考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考核,特别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核,主要是采用新教材、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力图在新创设的情境中考核学生对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不仅不回避热点,而且迎着热点上。据统计,1997年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有22个,其分值占试卷总分的2/3。1998年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有24个,其分值超过总分的80%。可见,热点问题在1998年试卷中有更加突出的反映,充分体现了考点、重点和热点的统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那么,1999年政治备考中,应当着重把握与考点、重点密切相关的哪些热点问题呢?
一、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8年10月14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总结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二是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同时,提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十条方针”。三是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四是深化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五是加快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六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七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八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九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其中,第一个方面,具体讲了五条基本经验,可以运用经济、政治、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第二个方面,《决定》对国情特别是农村发展状况的概括,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哲学观点进行分析;关于目标的表达,可以运用经济、政治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理解;“十条方针”的第一条至第七条都主要包含了经济常识的有关道理,第八条至第十条既包含了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又可以从哲学上进行分析论述。第三、四方面除包括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外,还可以从哲学上加以分析。第七方面,运用经济、政治常识有关理论进行分析。第八方面侧重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进行分析,突出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国。第九方面可以从政治、哲学常识的角度去分析论述。第十方面涉及政治常识有关知识。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998年12月7日~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其会议主要精神,有许多热点问题可以作为考查基本理论的切入点。
(1)运用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分析我国的经济形势。第一,1998年遇到两大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加上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种种矛盾,使经济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局面。第二,国内经济形势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必须看到在前进道路上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弄清主流和支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认识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出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我们要继续积极审慎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既顺应潮流,又循序渐进,趋利避害。要积极做工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3)运用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和把握199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4)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1999年着重抓好的三项重点工作:第一,稳定和加强农业;第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搞好金融工作,努力完成1999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
(5)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6)运用矛盾的观点、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深刻认识:①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②速度指标的含义;③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协调发展、讲求质量效益的速度;④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也不要相互攀比速度、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7)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扩大国内需要、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
(8)运用经济常识货币、财政等方面的知识分析认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9)运用政治常识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原理,哲学常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抓主要矛盾的原理等,深刻理解1999年需要把握好的“四个重大问题”的第四个方面。
(10)运用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原理、联系的观点,深刻理解和分析:要发挥政治优势,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改革和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11)会议提出,1999年,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三、改革开放20年
1998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这20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总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1998年粮食又获丰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对外经贸合作取得重大成绩,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从经济常识来看,第一,可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表明这种生产关系具有活力。
从政治常识来看,第一,政治根源于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我们所采取的改革开放政策,说到底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社会政治稳定,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第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哲学上来看,第一,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第二,事物的主要方面(主流)决定事物的性质,表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生命活力中的应有之义。第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第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改革开放政策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它又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第五,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
四、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
1998年12月14日,江泽民同志发表讲话指出,必须十分重视和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和法制建设。
(1)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认识社会保障问题。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健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
(2)运用政治常识、哲学常识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继续抓住各方面的法制建设,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完备的法制保障。”
五、战胜洪灾后的反思
(1)可以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分析说明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气候、生态与洪水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内在联系,把握规律。
(3)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造成洪灾的原因。
(4)抗洪英雄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舍生忘死,不怕流血牺牲,真正体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
(5)“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这是江泽民总书记为全国军民的抗洪精神所作的精辟论述。弘扬抗洪精神,对于我们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解决前进道路上的许许多多困难,增强必胜信念,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可以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论述。
(6)运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领导核心等政治常识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说明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7)用国家性质、职能等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是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有效地履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8)用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双重任务的知识,说明军队对抗洪斗争的胜利所起的重大作用。
六、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煤炭工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1998年11月11日,吴邦国副总理宣布了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定,从现在起到1999年底,关闭各类小煤矿2.58万处,压减非法和不合理产量2.5亿吨左右。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很快,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煤炭开发建设布局和产量结构不合理,煤矿数量太多,资源配置效率过低,国有煤矿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受到制约。1997年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力利用率仅88%,能力闲置4426万吨。1998年以来,国有重点煤矿60%以上的矿井被迫停产或限产,有的省区国有重点煤矿几乎全部停产,生产能力闲置9000万吨。关闭非法和不合理煤矿是国家对煤矿工业采取的一项重大宏观调控举措,是煤炭行业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对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调整和优化煤炭工业结构,规范生产经营,实现煤炭产需平衡,促进煤炭工业摆脱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材料体现了许多经济常识的道理。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被迫停产。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搞好结构的调整,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生产秩序,实现产需平衡。③正是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供求、产需不平衡,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就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布局趋于合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七、台湾问题
1998年6月前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当事人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民事权益,在祖国大陆将会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司法保护。
1998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希望台湾当局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放弃所谓“戒急用忍”的方针。
1998年9月11日,尼加拉瓜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未能列入五十三届联大议程,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的图谋再次失败。
1998年11月,美国政府派遣能源部长理查森访台,还会见了李登辉等台湾当局政要,中国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这些事件体现的政治常识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容许别国插手和干预,这是国家的主权问题。第二,台湾问题国际化,是与插手台湾事务的那些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第三,台湾问题的解决,应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两岸共同努力,进行政治谈判,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八、我国外交新进展
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克林顿访问中国。标志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使两国进一步明确了,两国是伙伴,不是对手;要对话,不搞对抗。克林顿公开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和其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简称“三不”原则)。
1998年7月3日至4日,江泽民主席出席中哈吉俄塔五国会晤,加强了中国与四国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1998年11月22日至25日,江泽民主席出访俄罗斯。这是中俄首脑第6次最高级会晤。双方希望把一个更加健康、成熟的中俄伙伴关系带入21世纪。
1998年11月25日至30日,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这是中日两国交流史上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中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8年11月17日至18日,江泽民主席出席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间会见了美国副总统戈尔,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广泛交换了意见。
上述材料表明: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了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②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从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九、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自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金融危机使韩国、印尼和泰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托管地”。1998年4月以来,俄罗斯连续两次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卢布大幅度贬值,物价上涨,经济严重衰退,从而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政府更迭。日本是另一个金融危机中心,自1998年4月以来,日元大幅下跌,进一步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一热点问题,可以运用政治常识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可以运用经济常识“纸币与通货膨胀”“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一体化”等知识进行分析。上升到哲学高度,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等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十、美英空袭伊拉克
从1998年12月中旬开始,美国和英国已先后多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中国和俄罗斯外长呼吁美英立即停止军事行动。
唐家璇外长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单方面对伊使用武力,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美、英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避免造成更多无辜平民伤亡和导致海湾和中东地区更加紧张。中国正在积极做有关方面的工作,寻求政治解决这场危机。
俄罗斯外长表示,美、英对伊采取军事行动不但将使伊的裁军问题出现倒退,而且损害了以联合国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俄方不能允许当前世界回到冷战时期,因为那个时期从来都是强权胜过法治。
这一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可以从政治常识角度找到许多切入点。第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美、英的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美国要保证从海湾地区安全地进口石油,等等,为实现其利益,通过局部战争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二,美、英对伊实行军事打击,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果。第三,美、英的做法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对国际法的公开践踏,是对别国主权的粗暴干涉,是一种侵略行为。第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人民面临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大任务。第五,我国的立场和态度,表明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采用政治途径解决伊拉克危机。第六,俄罗斯的态度,一方面是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即出于对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出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考虑。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哲学的角度看,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内外因辩证关系等原理进行分析,但在难度上更大一些。
十一、欧元启动
1999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欧盟11国正式使用。欧元是欧盟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而采取的共同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产物。它是一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世界舆论认为,欧元的诞生使经济全球化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也将对世界经济和政治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在国际舞台上,欧元国家将尽力表现出政治一致。
(1)从经济角度,可以看出货币统一可以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2)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原理。欧元的启动,不纯粹是一个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辩证联系。
(3)要透过欧元启动的现象,认识其本质,把握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变化趋势。这可以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进行分析。
十二、科索沃再度危机
1998年2月28日,阿族与塞族引发冲突,南联盟狠狠打击了阿族分裂势力。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对南联盟施加压力,10月13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出了“空中打击”的“行动命令”,同日,北约同南联盟又达成协议,十分紧张的科索沃局势暂时趋于缓和。科索沃危机出现重大转机,除北约的高压政策和南联盟的及时妥协之外,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广大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中国的坚决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在通过的有关决议中才不得不删除文中所有暗含授权北约对南联盟动武的内容。
可是1999年1月,北约借口南联盟境内发生多起阿族平民被屠杀事件,又向南联盟发出了武力解决科索沃危机的警告。2月20日,克林顿强调,如有必要,北约将随时对南联盟采取军事行动。2月21日,七架携带巡航导弹的美国B-52轰炸机飞抵美国一个空军基地,准备参加北约可能对南联盟实施的“空中打击”行动。
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在尊重南斯拉夫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科索沃地区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和平解决问题,反对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及南联盟有关各方继续通过耐心对话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上述材料体现了一系列政治常识的观点。主要有:
(1)地区冲突不断,世界仍然不安宁。和平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民族问题对一个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十分重要。
(4)任何一个国家对别国诉诸于武力的做法,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准则,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粗暴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
(5)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共同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6)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
(7)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8)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职能和外交政策。
(9)战争作为政治的继续,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原理。
除上述十二大热点问题之外,1999年3月5日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也必定是1999年高考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