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_商业论文

县级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_商业论文

县级商业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级论文,改革发展论文,研讨会论文,观点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县级国有商业改革,是流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问题多、难度大。为积极探索和交流经验,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陕西省商业经济学会于1995年9 月联合组织召开“县级商业改革发展之路”理论研讨会,并就此专题开展“华山杯”征文活动,现已结束。本刊除将征文陆续选载外,现将研讨会综述刊载于后,以供参考。

一、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在经营方法方面。

1.适应市场环境,重组工商关系,重构批发零售格局,大力推进灵活机动的销售策略。有些商业企业为了很快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通过重组和建立新型工商关系、商商关系、掌握重要货源、拓展辐射市场和扩大销售等方式,塑造新的购销渠道;有些商业企业通过重构批发、零售格局,调整库存、改变大购大销,开展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扩大销售,从而使县级商业企业重新取得信誉、货源、经营价格和资金等优势,形成新的发展基础,占领了失去的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发挥规模优势和抢占经营权。有些县级商业企业通过联合具有优势的工业企业,抢占头道批发权,大力发展总代理、总经销和特约经销,调整经营结构,推行品牌战略,扩大重点商品经营规模,培植经营优势和特色,参与大贸易、大流通,争做大买卖,用规模经营的方法求得规模效益。同时,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出击域外市场,在经营区域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经营触角向外延伸,拓展市场经营范围。有些县级商业企业将原县商业局改革成为商业集团总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过渡体制和二级核算制,明确管理体制和资金使用方法,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优势带劣势,协调前进,共同发展。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发展商业网点。有的县级商业企业以立足主业、确保主业为准则,通过扩建、改建、重建营业场所,扩大营业面积、重构商业网点、改善购物环境的方法来加强商业经营的硬件设施建设,以巩固商业经营阵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4.专业划细,突出专项经营。有些县级批发企业,根据新的市场竞争情况,将批发专业划细,实行更加专一的商品经营,使批发企业出现了专业突出、竞争实力强、精干高效的可喜局面,巩固了市场。

(二)在产权制度的改革方面。各县级商业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明晰产权、转机建制、增强活力、推动发展为目标,进行了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重点的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对企业规模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人员素质比较高的县级商业企业,按《企业法》的规范要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2.对微亏小型县级商业企业实行国有民营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在不改变所有制的前提下,以门店柜组为基本经营单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商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具体方法有的商业企业采取:职工自筹资金、自选人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柜组包到个人,包干上交税费的方法;有的商业企业是:定人员、定承包期、定期抽回商品资金、商店实行统一管理、企业产权关系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的方法;有的建立健全了经营责任制、内审监督制度等管理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实践看,这些国有民营的方法都收到了较好效果,使商业企业职工经营积极性提高,竞争意识增强,服务态度改善,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个人收入增加。

3.对企业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经营困难的商业,企业实行产权转让,划并经营。让兼并企业对被兼并企业承担债权债务,使闲置的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原有资产由死变活。

(三)管理方法的改革方面。不少县级商业企业在企业管理方法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具体方法包括:在用工制度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使优化组合和试岗、上岗、待岗的用工办法,使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在分配上,探索档案工资制,扩大弹性分配,缩小固定分配,酬效挂钩,奖优罚劣。在资金管理上,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商品保利、保本期分析等办法,盘活资金存量,加快周转速度,降低费用,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县级商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众所周知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也有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1.包袱沉重。包括:富余人员包袱、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包袱、医疗费用包袱、库存包袱、债务包袱、贷款包袱和利息包袱等,使县级商业企业步履艰难。

2.资金严重不足。县级商业企业普遍自有资金少或基本上没有,全靠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利息加大、经营费用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加之企业之间互相拖欠、银行信贷紧缩,使县级商业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制约。

3.税收政策上,对待国有商业企业是依率计征,对待集体、个体商业则是目标税或定额纳税,从而造成竞争不平等。

4.企业改革力度不大,步伐不到位,经营观念陈旧,经营方式保守和不思进取等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问题。

5.经营设施老化。原有的门店、仓库、厂房及机械设施等经营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一时无力改变。

6.承包过程中包盈不包亏。搞一次承包,挂帐损失增加一次,亏损烂在集体,亏了国家,业务骨干流失,人心不安,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的雪上加霜问题。

7.县级国有商业企业之间组织分散,协调不力,孤军奋斗,各自为战,主渠道作用减弱,国有商业群体优势和竞争能力下降问题。

8.劳保、医疗、退休、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措施改革滞后,因而造成的拖延县级商业改革步伐的问题。

三、改革、发展的展望与对策

(一)关于县级商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改革以来,县级商业前后进行了联销计酬、内部承包责任制、四放开、公司制和国有民营等一系列的改革,程度不同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我国县级商业企业的总体来看,还基本没有走出困境,没有真正找到一条改革与发展的规范化模式。这次征文中,虽有的提出,是否将我国县级商业企业从总体上转变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设想,但大多数文章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县级国有商业。理由有三:一是现有商业企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无论是人才和物质条件都比较好,只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同样可以使国有商业变得充满生机。另外,国有商业几十年来在保证城乡人民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消费者心目中奠定了良好的信誉,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不良经济现象,还需要国有商业发挥其模范和主导作用。二是照目前国家政策,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比如粮、油、化肥、棉花、石油、食盐、烟草、医药等都是不能完全放开市场自由经营的商品,特别对这部分商品的批发经营权,更不可以放任由非国有商业来经营。三是县级国有商业从业人员在县级就业人员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国有商业企业的历史包袱没有很好解决、社会保障体系还没完善、劳动人才市场没有健全之前,保持稳定十分重要。

巩固和发展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的具体方法,征文中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总体思路是: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之下,以搞活企业为目标,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流失为原则,因地制宜地深化改革,求得发展。具体讲: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好的县级商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公司制改革;对微亏的、影响不大的商业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国有民营的改革;对那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濒临倒闭的商业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改、转、租、卖。有的提出:还可通过以企业固定资产偿还银行贷款,办理还款手续,然后再从银行将资产返租回来,实行“抵贷返租”或“破产返租”方式进行资产重组改革。

(二)关于县级商业企业的经营对策问题。对当前县级商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证文中提出不少很好的对策和建议:

1.要在提高商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加强改革与管理,克服目前县级商业企业的小型化、分散化的趋势,发挥县级商业企业的集团优势,以规模经营取得竞争主动。

2.要大胆地进行县级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与探索,积极稳妥地发展专业化连锁经营、代理经营等先进经营方式,兴办实业,走科、工、贸一体集团化和一条龙服务之路,并改革和组建与之相适应的商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3.积极发展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好,商品品种全的大型商场,在交通便利处,兴建专业市场,发挥当地产品优势,提供产品、技术、销售、联运等一条龙服务。

4.要在提高县级商业企业的人员素质上下功夫。破除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的错误做法,提倡优胜劣汰、优上劣下、奖优罚劣的干部任免制度,提高广大县级商业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思想水平、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和业务素质。

刘星原整理

标签:;  ;  ;  

县级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