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蔡金芬
【摘要】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本文总结一些使化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在教学中对症下药,最后达到转化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学习困难学生 转化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教育一直是学校及班级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又常常忽视学困生,如在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取等,往往以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参照对象,结果在初中升学考中本来差距不大的学生在高一就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其结果,必然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出现,这时教师在教学中显然不能顾及两头,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以人为本,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困生。这是教师教学职责之所在。
二、化学学困生的界定
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化学学科的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学习困难,难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平时各类测试成绩一直处在学校或班级下游的学生。相对评价的标准为学习成绩低于集体平均成绩1.5个标准差的学生。按照群体理论,无论多么优秀的集体,总有10%-20%相对落后的部分,所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所指的化学学困生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绝对学习困难生,即常规意义上的学习困难生,这类学生在我们学校几乎不会到2%。二是相对困难生,即站在学校平台上,学习质量和效果达不到发展要求的学生,这类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10%左右。
三、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对策
1、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教师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要了解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化学的知识点及学生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教学,弥补学生初中知识的缺陷,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尽量延缓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出现。教师教学时,应控制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进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学习的困难,要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式的学习。
2、构建知识体系。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如表格化、类化等,从而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让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注意培养“点→线→网”的学习方法。如实验室制取气体,氧气、氨气等是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固体与液体(不加热)所得;氯气、乙烯等是固体与液体混合加热制成。这三种方法基本上涵盖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这些气体制备实验和其它化学实验互相交叉,使化学知识网状化、一体化,使学生对各物质及其共性、特性全面认识。
3、正确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学困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思维很乱,主要原因是由于概念模糊,不能正确推理。如认为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石墨能导电,所以它就是电解质;同分异构体与同种物质、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之间的关系分不清;电池充电与放电之间的关系以及引出的一些相关知识弄不清。另一方面是记忆的知识没有程序和线索,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差,不能同化新知识。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有意识运用概念的形成,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
4、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可通过风趣的语言、趣味小实验、作业评语点评等手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询问他们的听课、作业、考试情况,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从化学教师的关心中树立起学习化学的信心。
5、重视化学实验是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另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现象有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因此上课时能够做的实验应尽可能地做,演示实验,还应尽可能设计使其现象明显,可见度大,让一部分好胜心强,实验兴趣浓厚的学困生轮流参与演示,这样可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方式既避免了老师唱“独角戏”,又可避免部分学生对实验抱以看热闹看过就忘记的弊病,还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实验,要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仔细观察现象并及时总结。课后,教师还可布置一些简易的小实验,如“自制汽水”、“魔棒点灯”等,这样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而且激发了学化学的浓厚兴趣。
6、建立学困生档案,强化个体辅导
每个学困生的情形各不相同,教师除了在教学中注意解决共性问题外,还应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因分类,建立学困生的个体档案,找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利用电子阅览室,使学困生将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外自主补充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总之,如何消除导致学困生的原因,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教师要善于捕捉形成障碍的原因,及时掌握学习困难学生的生理脉搏,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努力开辟一个适合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领地。那么大面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一定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新 高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调查及对策 杨思中学
2、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与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论文作者:蔡金芬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化学论文; 困难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