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检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论文_李月水1,唐柳生2

HIV检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论文_李月水1,唐柳生2

广西龙潭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HIV病毒引发艾滋病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早发现HIV病毒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HIV检测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且诊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本文就来HIV检测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检测技术

1.1HIV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是HIV抗体检测常用方法之一[1]。ELISA试剂在经历到第4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第4代检测试剂检测窗口期明显缩短。ELISA法目前仍然是最常用的筛查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PA是一种快速、简便的筛查试验,适合对少量标本的检测,但灵敏度和准确度不如ELISA法。金标快速反应试验 用于快速检测HIV抗体。特点:出结果快,特异性好,快速简便,适用于应急检测以及边远地区检测。免疫印迹试验 被称为HIV抗体检测的“金标准”,它通过电泳把蛋白带分离开来,再把不同蛋白转移到醋酸纤维素膜上,每一条醋酸纤维素薄膜上均含有经电泳分离过的HIV病毒抗原[2]。免疫层析/渗滤实验 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检测方法[3]。特异性好,敏感度也较高,适宜于偏远地区临床用血检测。免疫荧光试验(IFA)此法操作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较ELISA法高,但对某些血清非特异性荧光难以去除,仪器价格昂贵,结果判断主观性强。无创性HIV抗体检测[4] 适用于人体体液检测HIV。这些体液的收集避免静脉穿刺,优点是标本来源是无创的,易被接受,尤其是采血困难的人群,缺点是不适合大量样品的同时检测。

1.2非HIV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包括PCR和RT-PCR,可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大类。①定性检测 HIV核酸定性检测常用PCR,检测前病毒DNA序列,RT-PCR检测血浆中HIV的RNA。是HIV感染早期检测手段之一。②定量检测 HIV核酸检测即病毒载量测定,一般以拷贝数来表示。病毒载量测定主要用于评估HIV感染的进程、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HIV感染早期的辅助诊断[5]。HIV病毒载量检测主要有[6]:PCR法和bDNA法以及NASBA法。 p24抗原检测 HIV病毒感染早期,抗体不易检出,可通过检测p24抗原,作为辅助检测HIV方法。

1.3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7] 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应用于HIV的检测,核酸检测已经成为HIV检测发展方向,可在血清学变化前检测到HIV,且比P24更灵敏。主要有以下方法:⑴核酸分子杂交 是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有Southem印记杂交、斑点杂交、分支链技术、原位杂交等。其中Southem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的杂交方法。⑵分支链技术 近年,分支链技术作广泛应用于HIV研究,是目前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中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一。⑶原位杂交(insite hyrization)指应用特定的标记探针以分子杂交法直接检测标本中的HIV病毒靶核酸,最初为放射性标记,后发展为酶标记或化学发光试剂标记。HIV核酸采用PCR技术,能从HIV感染后1~14d的患者血浆中检测到HIV RNA,可用于急性感染等情况的辅助诊断或筛查。HIV核酸定量检测意义在于:早期辅助诊断,可在其他血清学和病毒学标出现前检出病毒核酸,使窗口期缩短6~11.5d;⑷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突出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医学上,PCR被用于鉴别遗传疾病和快速检测病毒、病菌感染:用PCR,即可以迅速判断人体细胞(比如血液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病菌的DNA(比如HIV的DNA)而确诊。

1.4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PCR技术与核酸分子杂交的结合,通过对HIV基因组分析,将该病毒的高度保守序列作为鉴定指标,可直接对病毒病原体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基因芯片技术有RT-PCR法,由于RT-PCR技术可在2h内扩增产物达到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法可检测的水平,改良RT-PCR检测方法可实现HIV的快速临床诊断[8]。另外,HIV基因芯片技术是把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完美结合,是在厘米见方的固相载体上,将基因以微点阵的形式排列,应用核酸杂交的原理来检测未知基因,具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靶分子种类多、成本低、结果客观性强等特点。

1.5之外 纳米粒子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BCA)是新方法。BCA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应用特异性抗-P24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样本中的P24蛋白抗原,通过生物条形码DNA准确而特异地放大,间接定量检测HIV-1 P24抗原[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HIV检测技术的现状

目前HIV筛查方法存在窗口期,窗口期漏检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窗口期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此期机体自身是否真正针对HIV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而产生HIV抗体;二是如果有抗体产生,所使用的抗体检测试剂敏感度不够,仍检测不出抗体,也被归为窗口期。由于窗口期影响,临床合格血液在仍存在着传播HIV的风险[10]。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易受温度、孵育时间、洗涤等诸多因素影响。温育时间是影响 ELISA 法测定 HIV 抗体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温育时间不够,会导致弱阳性样本漏检,温育时间过长,液体蒸发,使非特异性结合紧附于反应孔周围,难以清洗彻底。阳性血清量的多少对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操作过程中样本及试剂应垂直加样,不可太快,若加样过快,容易溅出和产生气泡,难以保证加样量的准确性[11]。从另实验室层面考虑[12]:酶标仪、洗板机和专用加样器是进行HIV抗体检测必需的基本设备。技术人员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功不扎实是造成漏检的主要原因。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完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薄弱没有制定HIV抗体检测标准操作程序,不能有效地指导日常检测工作。一些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淡漠,无有效的质控措施,未设立外部对照,没有建立质量控制图,故无法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实验室废物处理 用过的血清标本或器具置于适合的容器内,要用消毒液消毒后再洗涤,HIV对一般消毒剂敏感,消毒方法与病毒性肝炎相同。HIV核酸定性检测不能单独确诊。载量检测值的影响因素应注意血浆中病毒载量水平比血清中的要高出30%~80%。血清样本中HIV-1RNA水平偏低,可能与凝血过程中游离的病毒颗粒或病毒免疫复合物的捕获有关 [13]。

3 HIV检测技术进展

近年来,HIV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发展了ICD p24法、ICD、第四代HIV检测试剂、超敏感EIA、线性免疫酶测定等,使检测出HIV感染的时间大大提前。检测试剂问世到现在已发展到了第4代。它的优点:同时检测抗原和抗体,降低血源筛查的残余危险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它在提高敏感性,检测的窗口期缩短到4-14d,大大减少急性感染者窗口期的漏检,第4代试剂特异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异性[14],劳丽嫦[15]认为一步法和二步法的敏感性均达到100%张玲玲对89 5O1例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假阳性率达78.8%[16]。理论和实践都说明双抗原夹心双位点一步法检测HIV抗体确实存在因浓度过高而出现假阴性的漏检问题,检测效果还与各种因素相关。封闭的质量差可能引起Hb的非特异吸附而造成假阳性。ELISA的分析方法,灵敏度终归是有限的,相对化学发光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等更为先进的分析方法,其灵敏度仍较低BCA法不失为一种早期检出P24的较为敏感的方法[17]。病毒分离培养常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进行病毒培养,能提供HIV病毒感染早期及临床艾滋病期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用高灵敏的分析方法诊断艾滋病将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避免漏检,有助于对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疗效评价、预测和监测疾病进展,提高检测的灵敏性、缩短窗口期,是HIV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持续发展的方向[18]。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HIV的检测技术正朝着快速、敏感、准确、自动化方向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这一领域。

参考文献:

[1] 唐钧,陈善昌.酶联免疫与胶体金法检测艾滋抗体的应用评价[J].华夏医学,2014,14(3):45-47.

[2] Stevens W,Horsfield P,Scott LE.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the automated NucliSENS easyMAG and Easy Q systems versus theRoche.Am PliPrep-AMPLICOR combination forhigh-throughput monitoring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oad.J Clin Microbiol,2007,45:1244-1249.

[3] Tang S,Zhao J,Storhoff JJ,et a.l Nanoparticle-based biobarcodeamplification assay(BCA)for sensitive and early detection ofhu-man immunodeficiency type 1 capsid(P24)antigen.J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07,46(2):231—237.

[4] 劳丽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步法在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9,22(6):948-449.

[5] 张玲玲,,穆士杰,孙文利,等.89 501例献血者血液抗一HIV初筛试验的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3):143-147.

[6] 李红叶.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注意事项[J].兵团医学,2005,3(1):58-60.

[7] Kim EY,Stanton J,KorberBT,eta.l Detection ofHIV-1 P24 Gagin plasma by a nanoparticle-based bio-barcode-amplificationmethod.Nanomed,2008,3(3):293—303.

论文作者:李月水1,唐柳生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HIV检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论文_李月水1,唐柳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