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医院心胸外科 163714
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为对象,并以数字随机分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行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效果;
乳腺癌为临床较常见疾病,属于严重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等均造成较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为以采取手术治疗、抗癌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为对象,并以数字随机分方法分为2组。研究组:年龄:32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3.85±3.50)岁;TNM分期:TNMⅠ期有22例,TNMⅡ期有8例;手术类型:有1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8例乳腺癌根治术,有3例单侧乳腺癌切除术。对照组:年龄:33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3.65±3.75)岁;TNM分期:TNMⅠ期有21例,TNMⅡ期有9例;手术类型:有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10例乳腺癌根治术,有2例单侧乳腺癌切除术。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行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1)化疗前准备。给予患者常规静脉置管,以降低血管受化疗刺激;每次进行化疗治疗前30分钟均给予两组患者甲磺酸托烷司琼静脉注射,以降低其胃肠道不适反应;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水化[2]。(2)化疗治疗。化疗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给予环磷酰胺(600mg/ m2)+盐酸表柔比星(60mg/ m2),一个周期为21日,持续治疗3个周期;第4个周期开始,给予序贯多西他赛(90mg/ m2),一个周期为21日,持续治疗3个周期[3]。(3)赫赛汀治疗。赫赛汀具体用法用量为:首次给予患者静脉输注赫赛汀4mg/kg,随后调整为静脉输注赫赛汀2mg/kg,每隔21日给予患者静脉输注1次[4]。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处理分析两组数据,经比较,P<0.05为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5.65±11.65)分、(74.30±11.85)分;组间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3.9236,P值=0.0002。
3讨论
乳腺癌即乳腺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且以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约占99.00%),对妇女的身体健康、生命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尚未乳腺癌根治方法,以采取手术治疗联合抗癌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临床医学越来越重视及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分子机制,分子靶向治疗方案已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中,且在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价值。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而研究组则接受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从研究结果可知,经治疗后,两组均得到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且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其次,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差异性(P>0.05)。提示,运用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疾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质量。赫赛汀药物为全球首个依据HER-2作为靶点治疗乳腺癌疾病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乳腺癌患者的疾病特点,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晓天.正电子分子靶向探针在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0):786-789.
[2]迟瑞玲,李进,王飞燕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135-138.
[3]佟仲生.抗HER-2靶向治疗乳腺癌在研临床试验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3):630-634.
[4]雷霄,赵文锐,梁英魁等.PET/CT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10):660-663.
[5]李媛媛,何俊瑛,郭小肃等.脑膜癌病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3):185-189.
论文作者:孟祥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乳腺癌论文; 靶向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分子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