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锐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温浏乡中心学校 663208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自身辅助和服务作用的发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调动起来,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聚焦起来,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同时,高效课堂的核心要义在于强化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借助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认知。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209-01
一、强化教学情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趣味性”高效课堂
魏书生老师曾经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某个角度为切入进行良好的情景创设,帮助和诱导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步步深化的探究,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问题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情景创设策略的核心要义就是将学生们带入到他们比较喜欢或者非常熟悉的情景中,让知识内容的展示更直观、问题解决过程更可见、可观,让学生实现更深切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处于感性阶段,且正处于求知、学习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学知识内容,将丰富的音像资料、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等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器官的综合刺激与作用之下更深入、更有效地感知和体验历史。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在对英国的援助上,西奥多罗斯福运用了将水管借给邻居这样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并且通过学习资料提供的形式,将罗斯福在政治上的远见、外交上的智慧讲解清楚、阐释明白。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语言、情景、图片、视频展示等方法,将中学生带入到良好的教学预设情景之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有效地认知和理解初中历史中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过程和影响,而且可以让中学生保持对历史学科认真学习、持续学习探究的源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初中历史“趣味性”高效课堂的构建,带动和引领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强化教学拓展延伸,构建初中历史“人文性”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教育应当秉持“宏观引导”的教育理念,注重历史这一人文学科特点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国情教育作为切入点,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引导,特别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与融入,让学生们在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锦绣河山、统一多民族国家等内容。在古代历史文化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我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历史等相关内容进行播放,将中国古代先贤提出的一些先进思想、发明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技、将中国的汉朝、唐朝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充分的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切实增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自豪感。在侵略与反抗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将戚继光抗倭、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硝烟等故事引入进来,让学生们更真实、更具体地了解和认知民族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可以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列强的欺凌和侮辱等内容延伸出来,让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充分地提振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落后就必然要挨打”的道理,更加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向学生们讲清楚,将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向学生们讲明白,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康社会道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思路,将学生对伟大的党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对伟大领袖的拥护和爱戴之情充分地激发出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党、爱国主义思想情怀。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够初中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强化教学交流探究,构建初中历史“发散性”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多元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历史事件的看待与分析,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们的思考和探究提供良好环境和平台,实现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充分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强化学生学科素养、创新素养和思维素养的最大化培养,教师还应当强化对学生动态的捕捉并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引导。在《义和团运动》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假如义和团运动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此时学生们的兴趣就被充分的激发起来了,有的学生认为受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很可能会建立起另外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权;有的学生认为即使能够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还是难以跳出历史的周期律,因为并没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出现,也难以对社会做出根本性的变革;有的学生认为义和团运动即使推翻清朝统治也必将会像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一样,难以实现长久的维持和存在。有的学生认为义和团的首领也会像后期的太平天国的首领一样陷入内斗、内耗的漩涡之中,难以实现成功。在“大统一的汉朝”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大汉王朝之所以会长期兴盛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行探究,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汉武帝彻底地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仅仅是这些吗?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进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样的教学在充分的交流与探究中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散,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获得更多的辩证思维与分析技巧,不仅强化了生动、活化的“发散性”高效课堂构建,而且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极为有益的。
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多种思维策略和技术方法强化高效课堂构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教学情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趣味性”高效课堂;强化教学拓展延伸,构建初中历史“人文性”高效课堂;强化教学交流探究,构建初中历史“发散性”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飞飞.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2).
[2]李冬冬.基于核心素养下探讨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高考,2018(20).
[3]刘菊.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微[J].高考,2018(12).
[4]余建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7(4).
论文作者:赵春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素养论文; 课堂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 核心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