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钢异形双曲面模板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锋,吴奕君[1](2021)在《大面积超高大跨度弧形双曲面GRG装饰墙数字化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大面积超高大跨度弧形双曲面GRG装饰墙数字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采用BIM数控测量、3D激光扫描、五轴雕刻、三维放线、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等多种技术,大幅提高了弧形骨架、面板测量定位的精度,保证GRG装饰墙曲面顺滑流畅,饰面木纹自然对接,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测量放线、检测纠偏的效率,缩短工期,节省工程成本。
庞程程,王刚,沈洁,陈华,赵辉,潘钧俊[2](2020)在《超大截面异形曲面清水混凝土墩台柱组合模板施工技术》文中指出以杭州萧山机场三期项目新建T4航站楼超大截面异形曲面清水混凝土墩台柱为例,详细阐述了异形柱模板选型制作、加工成型的施工工艺。浇筑完成拆模后其外形质量完全符合设计理念,清水混凝土成型效果良好。通过实践证明了该组合模板施工体系的实用性,为后续类似异形结构工程模板施工体系的选择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与借鉴,作为新兴组合模板体系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意义。
孙琦[3](2020)在《外钢套-内玻璃钢组合模板在巨型异形褶皱清水混凝土构件施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上海天安阳光广场(西地块)巨型异形褶皱清水构件施工为例,针对其体积庞大、造型复杂、表面纹理精度要求高以及施工工期紧等特点,通过外钢套-内玻璃钢组合模板体系的研发、母模材质调整优化、模板体系支撑架创新优化等方法,有效保证了巨型异形褶皱清水混凝土构件的成形效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李辰[4](2020)在《数字化3D打印建筑模板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传统建筑模板存在制造方式落后、生产周期过长等问题,通过对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究,对一种数字化3D打印的制造方法,在开展了材料性能试验后,造型构件从技术和质量方面均可达到现有模板的相关要求。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运用于复杂造型模板的制造,为建筑行业智能化制造提供了一定思路和解决方案。
陈立业[5](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异型结构桥梁施工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新技术使用也在不断更新,BIM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桥梁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也面临着BIM新技术使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提高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被时代的车轮所淘汰。本文以某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对BIM技术的基础理论和BIM软件使用的学习了解,探索了BIM技术在异型结构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BIM软件不同建模和功能特点之后,结合项目实际选择采用Rhinoceros作为建模软件,建立了桥梁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其他相关软件等进行分析,使得在该桥梁施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加以解决。本文初步研究了BIM技术在某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内容重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BIM技术,基于确定后的桥型建筑方案,结合设计图纸进行三维建模,然后进行设计图纸碰撞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即时进行设计图纸修改,循环反复,直到解决全部的设计问题。本项目用Rhinoceros作为建模软件,建立了该桥梁的三维模型,运用软件Midas2013对桥梁设计重要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复核施工图设计的准确性,通过碰撞检查发现了与临近建筑物的冲突,提前做了设计修改,减少了桥梁施工中的成本的浪费,避免了设计变更对项目施工进度的整体影响,同时对BIM技术在协同设计、精细化设计的应用举例说明;(2)运用BIM建模对异型墩柱整个施工管理流程进行研究,解决了异型墩柱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管理复杂的的问题。首先通过了解设计理念,建立三维模型,分析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接着利用三维模型指导制作钢模板,保证了施工质量,然后根据模型确定钢筋下料尺寸,避免原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最后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安全交底,消除安全隐患点,确保施工工人的作业安全。通过本项目的应用实例,总结了环形悬挑墩柱,异型门式带斜撑墩柱,异型双曲面墩柱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工艺流程,提出了采用BIM建模+施工图深化+分次浇筑成型的墩柱施工方法解决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安全、质量等施工管理问题,既减少了成本,又保证了工期;(3)运用BIM技术建立弧形箱梁三维模型,解决如何满足弧形箱梁施工精度要求,保证建造完成桥面线形顺畅的问题,通过对比传统测量技术特点,测量放样时,在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模板放样的关键点,并且运用BIM技术复核非关键点模板安装的准确性,再者通过模型提前确定钢筋和模板的安装位置和顺序,避免箱梁施工出现质量问题。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分析明确施工的重难点,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利用模型进行现场施工质量安全交底,更为直观,也保证了项目施工时安全高效。本论文以某景观桥梁为研究对象,在设计过程中运用BIM技术,碰撞检查发现了与临近建筑物的冲突,对项目施工管理提前控制提供了很大帮助,对在异型墩柱施工和弧形箱梁施工中碰到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实际施工中的问题,提前做了分析和预判,在技术方面有效的支持了桥梁施工管理,对现场施工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供以后类似桥梁施工管理中借鉴。
陈辉,白亮,苏杭,张裕华[6](2019)在《以非曲面脆性材料实现双曲面造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文中指出一般双曲面造型多由双曲面的材料来实现较为简单,但是造价较高。结合某工程实际,通过运用"犀牛"软件进行整体建模、三维激光扫描定点、玻璃板块工厂拼装、现场整体吊装等方法,成功地实现了用非曲面脆性材料——平板玻璃来完成双曲面造型的设计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建造成本,提升了施工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悦[7](2018)在《机械臂技术在数字建造中的应用 ——以编织形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建筑学人,我们手中的工具一直在变化,建筑学向复杂性和高整合度发展,数字技术及数字工具的深度介入理所当然。今天数字技术及其衍生物已经渗入建筑领域,建筑学在历经数字设计和控制工具发展之后,建造过程开始更多在工厂进行。机械臂的引入是建造方式的一次革新,建筑师需要具备建造方面的思维转向,去接纳数字时代的建造方式。未来设计师将完成从数字设计建模、加工路径编程、加工机械的控制等工作,一种崭新的“数字制造”或“智能建造”生产模式将要大规模出现。编织形态是一种对建筑设计很重要的特定几何体,在数字建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特点。当代参数化设计方法使得编织建筑的设计和实践日趋增多,通常情况下编织形式的建造往往很难。如今在数字设计师主宰的“数字工厂”和“数字工坊”中,建筑师被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制造激发,在当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把传统工艺操作同数字工艺制造结合起来,研究提出新编织结构体系可以使用机械臂编织工艺建造。基于机械臂编织工艺的数字建造把对编织的数字建筑探索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编织图形的建构特征和逻辑秩序一直是参数化建模与相关设计研究的重点。基于科学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来探索、研究梳理编织图形的生形理论;继而以编织图形生形理论为导向展开编织图形的生形策略研究。使用机械臂编织工艺模拟传统手工操作实现设计、加工、建造的无缝衔接。运用Rhino、Grasshopper三维建模软件、KUKA|PRC数字建造软件、Kangaroo物理模拟引擎、Karamba力学分析软件从几何原型创建、性能模拟分析、建造路径规划等几方面阐述机械臂编织工艺的数字建造。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构建研究框架。其次学习国内外关于机械臂在数字建造领域的先进经验,梳理数字建造中编织形态的产生缘由、设计策略,建造方法,结合工业机械臂在制造业领域的定制化优势,提出将编织动作操作方式引入机械臂的加工工艺中。在实例研究中选取滑模技术结合机械臂编织工艺进行混凝土异形柱的生形探索。探索传统的滑模技术在新的自控工具下对构件形体表现的推动作用。新设计和施工的编织结构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设计,构建,这个系统将设计和建造结合在一起,编织结构的建造完全基于数控机器人平台的运作。使用机械臂模拟编织动作进行有机曲线形式构建以及复杂连续曲面创建,进而表达复杂形式的编织空间。
张云鹏,周涛,张伟平[8](2017)在《三维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三维曲面自然肌理清水混凝土柱对模板的变形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BAQUS软件对三维曲面玻璃钢-钢板组合模板体系进行了施工阶段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3次浇筑段模板体系在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方面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连接螺栓却属于该模板体系的薄弱环节,模板在拼缝部位易发生较大的变形。此外,还探讨了在柱类构件模板计算中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产生侧压力的计算方法,以此来确定模型施加荷载的取值。
梅玥[9](2015)在《基于数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造研究》文中提出数字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经过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区别于传统平面化的工作,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在形态、材料和构造逻辑上均有与其相应的特殊个性特征。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全面发展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其理论和技术在现代产业化生产序列中倾向于片段化。劳动力成本降低了装配式建造流程完整的必要性。然而在今天,这种必要性已经被数字建筑设计产品所唤醒。另一个层面,流于形式化并以视觉导向占主流的设计倾向正在逐渐显露。与建造脱节的大量设计项目在实践中显现出的种种问题使其在造价和完成度等方面差强人意。由于部分设计师对于形态的构造理念和逻辑认识并不充分,对于构造的实现和相应的经济成本缺乏量化控制。信息媒介对项目的实践逻辑传达并不全面,易于忽视建筑建造和实现的逻辑关系。本文在回顾数字建筑技术和装配式建造的发展和应用后,选取了国内外大量实践案例,按照大型综合性建筑、小型实验性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的类别阐述并分析总结了数字技术和装配式建造在功能属性、规模、构造与材料、节点与装配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为实现数字技术下的建筑作品,与其形态和构造逻辑相适应的建筑材料和加工方法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切入点。在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思维方法的建立过程中,本文试图寻找到数字建筑和与其相应的装配建造的思维方式和一般性的建造流程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小型设计实践活动中。通过应用理论成果,找寻到与之贴切的实践方向。对于具有适应特性的玻璃钢材料,本文在研究其理化材料性能后以一种可实现的构造方法,将其应用在设计案例中,并对其与各专业设计内容的结合点、分块、构造、节点、特殊部位、建造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并在其防火性能、节能设计、结构构造和多样性扩展等方面结合实际展开分析,希望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特定思维方式,对其他情况下材料技术的应用提供参照。文章的最后对于未来数字技术下的装配建造发展的适宜框架提出畅想,希望技术的发展能够与建筑设计和建造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促进行业的进步与繁荣。
李义全,孟占广,刘晓彬,董家宝,要锦伟[10](2014)在《大型双曲面玻璃钢制品成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双曲面玻璃钢模具成型的理论研究,利用五轴数控机床加工制造技术及生产全过程的方法,探索出一次性简易成型模具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玻璃钢异形双曲面模板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钢异形双曲面模板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大面积超高大跨度弧形双曲面GRG装饰墙数字化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施工难点分析 |
3 解决措施及操作要点 |
3.1 中庭GRG造型钢架施工难点解决方案 |
3.1.1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
3.1.2 操作要点 |
3.2 中庭GRG施工难点解决措施 |
3.3 中庭GRG造型表面木纹漆难点的解决措施 |
4 结语 |
(2)超大截面异形曲面清水混凝土墩台柱组合模板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组合模板体系选型 |
3 工艺原理 |
4 模板制作 |
4.1 模板制作施工流程 |
4.2 外模钢板制作 |
4.3 内模木模制作 |
4.4 内模和外模间聚氨酯弹性体灌注 |
5 成型效果 |
6 结语 |
(3)外钢套-内玻璃钢组合模板在巨型异形褶皱清水混凝土构件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巨型异形褶皱清水混凝土构件概况 |
3 模板体系的研发、实施及优化 |
3.1 模板体系比选 |
3.2 模板设计 |
3.2.1 母模材质调整优化及制作原理 |
3.2.2 内模制作原理 |
3.2.3 外钢模设计 |
3.3 制作工艺 |
3.3.1 钢模制作工艺 |
3.3.2 内模制作工艺 |
3.3.3 复合模具组合工艺 |
3.4 模板加工工艺 |
3.5 模板施工 |
3.5.1 巨型台盆模板支撑搭设及加固 |
3.5.2 巨型台盆模板吊装前准备 |
3.5.3 巨型台盆模板吊装施工 |
3.5.4 巨型台盆模板拆除 |
3.5.5 巨型种植池支撑搭设及加固 |
4 结语 |
(4)数字化3D打印建筑模板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数字化建筑模板 |
3 数字化建筑模板制作的可行性分析 |
3.1 材料性能试验 |
3.1.1 试样设计 |
3.1.2 加载装置及试验过程 |
3.1.3 材料弯曲试验结果 |
3.1.4 材料弹性模量计算 |
3.1.5 计算结果仿真对比 |
3.2 模板设计与仿真分析 |
3.2.1 计算模型 |
3.2.2 计算结果 |
3.3 材料表面质量 |
3.4 造型最大尺寸 |
4 数字化建筑模板制作的应用分析 |
4.1 几何复杂性 |
4.2 与BIM协作的三维设计 |
4.3 制造周期 |
5 结语 |
(5)基于BIM技术的异型结构桥梁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BIM技术 |
1.3.1 概念 |
1.3.2 BIM的定义 |
1.3.3 BIM基本特性 |
1.3.4 BIM技术的主要软件 |
1.4 研究内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盛世游艇会1号桥工程项目 |
2.1 工程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1号桥简介 |
2.1.3 工程概况 |
2.2 工程重难点分析 |
2.3 解决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设计中的BIM应用 |
3.1 1号桥设计的BIM应用 |
3.2 基于BIM模型的复核计算 |
3.3 运用BIM模型的碰撞检查 |
3.4 BIM在桥梁工程协同设计和精细化设计中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的桥梁施工应用 |
4.1 基于BIM的异型墩柱施工 |
4.1.1 模板设计深化 |
4.1.2 施工过程管理 |
4.1.3 施工重点控制 |
4.2 基于BIM的人行桥箱梁施工 |
4.2.1 传统测量方法 |
4.2.2 测量技术对比 |
4.2.3 BIM技术在测量放样阶段的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以非曲面脆性材料实现双曲面造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设计与施工难点 |
2.1 主体钢结构施工变形偏差消化 |
2.2 以非曲面脆性材料实现双曲造型 |
3 相关系统设计 |
3.1 初始方案:框架式散拼方案 |
3.2 改进方案:整体单元式安装方案 |
4 现场安装施工 |
4.1 施工流程 |
4.2 施工工艺 |
4.2.1 钢连接件安装 |
4.2.2 吊装轨道架设 |
4.2.3 吊装设备安装 |
4.2.4 玻璃单元加工 |
4.2.5 玻璃单元安装 |
5 结语 |
(7)机械臂技术在数字建造中的应用 ——以编织形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从工业制造到智能建造 |
1.1.2 参数化设计 |
1.1.3 数字化建造手段的发展 |
1.1.4 数控工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 |
1.2 编织形态研究的意义 |
1.2.1 编织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1.2.2 编织在数字建构中的应用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数字控制工具下建造思维的变革 |
1.3.1 为什么是机器人 |
1.3.2 从工业机械臂到建筑机械臂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范围界定 |
1.4.2 研究对象界定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收集 |
1.5.2 实地调研 |
1.5.3 模拟仿真 |
1.5.4 实际建造 |
1.5.5 研究框架图 |
第二章 机械臂在建筑学领域中应用 |
2.1 机械臂的工具环境 |
2.1.1 机械臂的发展历程 |
2.1.2 工业机械臂的机械结构 |
2.1.3 工业机械臂的工作原理 |
2.1.4 工业机械臂的运动机制 |
2.1.5 工业机械臂的坐标系统 |
2.1.6 机械臂运动轨迹规划 |
2.2 机械臂相关建造插件介绍 |
2.2.1 KUKA|PRC插件 |
2.2.2 HAL插件 |
2.3 机械臂建造的相关材料研究 |
2.3.1 材料建造观念的引入 |
2.3.2 材料建造对设计的影响 |
2.4 基于材料性能的建造实践 |
2.4.1 石材 |
2.4.2 木材 |
2.4.3 金属 |
第三章 编织的生形理论 |
3.1 “编织”概念的解析 |
3.2 编织形态的生形理论 |
3.3 编织形态的计算机图形表达 |
3.3.1 基于Nurbs曲线或曲面的图形表达 |
3.3.2 基于Mesh的图形表达 |
3.4 编织形态的结构性能找形 |
3.4.1 物理模型找形 |
3.4.2 计算机力学模拟找形 |
3.5 基于材料计算的编织形态 |
3.5.1 纤维材料与机械臂编织建造的形态设计 |
3.5.2 三维打印材料与机械臂编织建造的空间探索 |
第四章 编织的生形及建造策略 |
4.1 编织的参数化生成逻辑 |
4.2 计算机数字技术表达方式的编织形态策略 |
4.2.1 建立结构面 |
4.2.2 网格划分 |
4.2.3 网格线与节点处理 |
4.3 力学模拟结合力学分析的编织形态策略 |
4.3.1 编织形态的几何原形 |
4.3.2 几何原形的力学分析 |
4.3.3 编织形态的生成逻辑 |
4.3.4 建造实例 |
4.4 材料计算结合机械臂技术的编织建造工艺策略 |
4.5 纤维编织形态的生成逻辑 |
4.6 KKUKA|PRC进行编织路径规划 |
4.6.1 基于纤维计算的编织建造路径 |
4.6.2 基于力学模拟结合力学分析的编织工艺 |
第五章 机械臂“编织”数字柔墙的工程实践 |
5.1 项目概况 |
5.2 滑模工艺在构件化中应用 |
5.3 机械臂编织工艺建造异形柱 |
5.3.1 工具端TCP与法兰盘中心坐标 |
5.3.2 四点法、ABC两点法测定TCP |
5.4 滑模工艺的机械臂路径规划与仿真 |
5.4.1 机械臂编织路径规划 |
5.4.2 机械臂编织工艺仿真 |
5.5 气动夹具(工具端) |
5.6 混凝土材料实验 |
5.7 实际建造 |
5.8 案例总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三维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
1.1 工程概况 |
1.2 模板体系设计 |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1 建模分析软件 |
2.2 材料属性 |
2.3 相互作用 |
2.4 荷载 |
2.5 边界条件 |
3 计算结果分析 |
3.1 应力结果分析 |
3.2 位移结果分析 |
4 结语 |
(9)基于数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4 相关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数字建筑技术与装配式建造 |
2.1 数字建筑技术 |
2.1.1 起源:产品制造与工程建造 |
2.1.2 发展:从数字设计到数控建造 |
2.1.3 工具:与软硬件技术的相互推动 |
2.2 装配式建造 |
2.2.1 装配式建造的发展进程 |
2.2.2 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
2.2.3 装配式建造与数字建筑技术的联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案例研究(1)——大型综合性建筑 |
3.1 深圳T3航站楼 |
3.1.1 项目概况 |
3.1.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参数化蜂巢单元 |
3.1.3 装配建造:通用性可变节点 |
3.2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
3.2.1 项目概况 |
3.2.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复杂钢结构节点和异形铝板幕墙 |
3.2.3 装配建造: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模拟与组织 |
3.3 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
3.3.1 项目概况 |
3.3.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非标准箱型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
3.3.3 装配建造:可调钢抱箍节点 |
3.4 广州歌剧院 |
3.4.1 项目概况 |
3.4.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三角拟合立面、异形铸钢节点等 |
3.4.3 装配建造:异形构件的空间就位 |
3.5 国家体育场 |
3.5.1 项目概况 |
3.5.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参数化异形钢结构加工 |
3.5.3 装配建造:数字定位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研究(2)——小型实验性建筑 |
4.1 2013-2014年ICD/ITKE研究馆 |
4.1.1 项目概况 |
4.1.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参数化机械臂缠绕纤维 |
4.1.3 装配建造:手工就位 |
4.2 甘腾宾酒窖 |
4.2.1 项目概况 |
4.2.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参数化机械臂砌筑砖块 |
4.2.3 装配建造:单元吊装 |
4.3 [c] space Pavilion |
4.3.1 项目概况 |
4.3.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参数化数控切割 |
4.3.3 装配建造:卡槽连接空间构架 |
4.4 香奈儿流动艺术展馆 |
4.4.1 项目概况 |
4.4.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非标准分块设计 |
4.4.3 装配建造:顺序装配 |
4.5 霍夫多普汽车站 |
4.5.1 项目概况 |
4.5.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数控切削成形 |
4.5.3 装配建造:粘结与接缝处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研究(3)——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 |
5.1 波士顿Ban Q餐厅 |
5.1.1 项目概况 |
5.1.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切片拟合 |
5.1.3 装配建造:吊挂就位 |
5.2 银河SOHO售楼处 |
5.2.1 项目概况 |
5.2.2 数字设计与加工制造:非标准成形 |
5.2.3 装配建造:接缝处理 |
5.3 杭州ROMANTICISM服装店 |
5.3.1 项目概况 |
5.3.2 数字设计与装配建造:非标准形态的手工糊制 |
5.4“绸墙”项目 |
5.4.1 项目概况 |
5.4.2 数字设计与装配建造:手工模拟非标准砌筑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案例分析的数字装配式建造特点阐述 |
6.1 基于研究案例的分项特点汇总与分析 |
6.1.1 研究案例的分项特点汇总 |
6.1.2 数字装配式建造与分项属性相互关系的分析 |
6.2 数字装配式建造的特点的研究 |
6.2.1 数字装配式建造特点产生的内在逻辑 |
6.2.2 数字装配式建造与传统建造方式的异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工程案例探索——装配式玻璃钢建筑 |
7.1 玻璃钢材料研究 |
7.1.1 结合设计条件的材料选择 |
7.1.2 材料性能研究 |
7.2 案例探索——装配式玻璃钢小住宅 |
7.2.1 项目概述 |
7.2.2 装配建造设计要点 |
7.3 结合材料的设计要点扩展分析 |
7.3.1 防火设计 |
7.3.2 节能设计 |
7.3.3 结构构造分析 |
7.3.4 多样性扩展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探索适宜方法和框架 |
8.1 在现代建造技术的潮流中——建造与建筑师 |
8.2 方法和框架:对接——建造产业化与自动化 |
8.3 后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研究案例的分项特点汇总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玻璃钢异形双曲面模板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面积超高大跨度弧形双曲面GRG装饰墙数字化施工技术[J]. 李云锋,吴奕君.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11)
- [2]超大截面异形曲面清水混凝土墩台柱组合模板施工技术[J]. 庞程程,王刚,沈洁,陈华,赵辉,潘钧俊. 建筑结构, 2020(S2)
- [3]外钢套-内玻璃钢组合模板在巨型异形褶皱清水混凝土构件施工中的应用[J]. 孙琦. 建筑施工, 2020(08)
- [4]数字化3D打印建筑模板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J]. 李辰. 山西建筑, 2020(10)
- [5]基于BIM技术的异型结构桥梁施工管理研究[D]. 陈立业.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以非曲面脆性材料实现双曲面造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 陈辉,白亮,苏杭,张裕华. 建筑施工, 2019(03)
- [7]机械臂技术在数字建造中的应用 ——以编织形态为例[D]. 同悦. 天津大学, 2018(06)
- [8]三维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有限元分析[J]. 张云鹏,周涛,张伟平. 建筑施工, 2017(11)
- [9]基于数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造研究[D]. 梅玥. 清华大学, 2015(08)
- [10]大型双曲面玻璃钢制品成型技术研究[A]. 李义全,孟占广,刘晓彬,董家宝,要锦伟. 第二十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科建设、学术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论文集, 2014(总第2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