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纯锋

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纯锋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市政建设工程事务中心 5181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城市建筑工程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作为建筑企业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是,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会有很多的缺陷,容易在实际管理时出现诸多问题,进而降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文章就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对策

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全国主要城市的建筑项目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建筑工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在追求施工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既可以保证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也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层不但要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控制监督,而且也要特别注意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加以分析解决。

1.工程概况

本场地现为灵芝公园,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地面绝对标高由约 +14.90m升至21.80m。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5.35m。地下室底板面相对高程-8.40m,考虑底板及垫层厚度0.60m,基底相对高程-9.00m。基坑深度8.55m~15.45m。基坑开挖底面积约为6885㎡,基坑大致为矩形,边长为81.2m×77.6m,坑底周长325.0m。根据本基坑周边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创业路侧采用桩锚支护方案,桩间三管旋喷截水帷幕;富海电脑商城侧采用放坡+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三轴搅拌桩止水,其余各边采用土钉墙支护。

1.1建筑物、管线调查及保护

开工前对基坑周边15m以内建筑物进行现状调查。重点查明建筑物裂缝及破损情况,照相记录并与告知业主。

开工前根据地下管线调查报告,现场确认管线位置,对于支护结构有影响的,应与管线所有单位协商进行改线。支护结构以外的,应在地面明确标识深度及类型,并采取保护措施,并进行变形监测。

1.2支护桩

1)支护桩可采用冲孔、钻孔或旋挖、人工挖孔等工艺施工。根据本场地地质条件,建议采用旋挖施工。旋挖工艺具有速度快,泥浆污染小等优势;

2)定位误差不大于30mm,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5%。施工应满足《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

3)桩体采用C30商品砼,水下浇筑工艺;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50mm,桩底沉渣不大于200mm;

4)支护桩应跳桩施工,待相邻桩浇筑砼24小时后,才可成孔施工;

5)施工桩顶冠梁前,桩顶应凿至新鲜面,出露钢筋应平直,浇筑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应保证支护桩与冠梁连接牢固。

1.3预应力锚索

1)锚索采用专门施工设备。为了减少土层扰动,影响民房,必须全套管跟进技术施工;无地下水时,可采用干钻成孔,高压风清孔;钻进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塌孔、流土现象的发生,以避免坑顶地面沉降;

2)锚索孔径180mm,孔位偏差不大于10mm,钻孔倾斜度偏差不大于2%;

3)锚索锚筋材料: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860MPa,直径15.24mm(7φ5);

4)锚索注浆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工艺。采用PO42.5水泥;注纯水泥浆,浆液28天单轴抗压强度不少于25MPa,浆液水灰比按照强度控制,建议采用为0.6~0.8。一次注浆用孔底反浆法,孔口溢浆即可停止注浆;二次注浆采用高压劈裂法,在一次注浆后,第一次水泥结石体达到5MPa后进行第二次注浆,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5.0MPa之间;

5)注浆体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张拉。为了保持受力平衡,应间隔张拉;张拉程序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6)正式施工之前应进行基本试验。数量不少于3根,试验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7)锚索外露长度满足张拉要求,且在施工期间不得切割,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二次张拉锁定。

2.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

2.1建筑工程缺乏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房屋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房屋建筑工程成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助力器之一。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设速度,必须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一些领导者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采取积极的工程管理措施去提高工程的质量、加快建设速度。另外,一些建筑单位的组织者为了节约相关的开发成本,往往只注重建设而不注重管理,导致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后处于无序化的施工状态,这不利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

2.2施工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能进行的实际管理工作也是有限的。施工人员自身水平,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较少,能将其进行有效实施的人员更少,这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3建筑工程所需材料的管理问题

建筑材料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材料的管理问题目前来看也是较为普遍的,部分材料质量不过关、以次充好,也有部分材料并不适合当前工程,同时,材料购进后的储存也需要注意,避免材料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都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用高层建筑加以分析,高层建筑施工一般都是在几十上百米的高空作业,在这样的高度上一个很细小的问题就有可能被放大后,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首先是高空坠物。一块砖头、一根细小的钢筋,如果通过几十上百米的加速,那么最终它们落地时的冲击力是十分巨大的。它们能轻易的毁坏我们的财物,而且如果落在人的身上,那么非死即伤。因此,高空坠物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施工人员的坠落。人在高空进行作业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好防范措施,很容易从高层上摔下来。最后,人类在面对一定高度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恐高心理。当我们从高处往下望的时候,心理会莫名的产生一些恐惧感,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而稍微的行差踏错,就可能会从高空坠落或者导致一些物品的掉落,最终影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应的解决对策

3.1强化对工程材料的管理

施工工序当中使用的任何施工原材料都需要依照标准来进行定时或者不定时进行清点,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严密的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工序的运作,减少出现施工不妥导致的工程品质问题,以此来降低工程采购材料的成本。在工程施工工序中的材料品质控制对施工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帮助,应用到施工阶段的材料要非常符合施工标准,依照施工策划书来进行检验材料,若检验符合标准才可以进入到工地的施工使用,减少出现因为材料而导致的施工搁置以及成本浪费现象。施工材料的特征决定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应用的范围,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关注,在施工中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性质较好的施工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3.2完善设计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能否进行的关键要素这一,完善、合理的设计

图纸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使用舒适性,同样,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图纸可能造成建筑质量不过关、使用舒适性下降。基于此,为求最大限度的完善设计图纸,必须要求设计人员有专业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施工前要到施工地点进行相关测量、考察等工作,详细了解施工环境,以期最大可能优化设计图纸。另外,考虑到部分设计人员经验有限,这部分设计人员应到现场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在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工作的同时,广泛和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吸取经验,使图纸尽可能趋于完善。

3.3施工组织的技术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首先要组建施工队伍。以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为参照依据,合理筹备施工人员队伍,并组织相关人员科学的入场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队伍最好混用专业和非专业人员,一方面能有效的节约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源占用,而且还能极大地促进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将人员关系矛盾降到最低。此外,在入场之前,还应做好入场人员的岗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工作,根据施工开工节点和人力需求计划有组织的进入施工现场。其次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通过教育和宣传两种途径来实现,即力争让每个入场作业人员对各部分的施工标准和质量要求有清楚的认识,在各分项工程中开展目标交检和互检活动,以提升施工质量。

3.4加强工程监理及验收

加强建筑工程监理,要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质量管理监督作用。监理员要巡查及跟踪检查相结合,实施预防为主、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实施重点监控,及时清除施工质量隐患,通过步步设防、层层把关,确保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对于经常出现的建筑质量通病,要明确其监控的办法,严格监控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工序,确保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建设单位除了现场检验建筑几何尺寸和总体外观外,更要做好工作的原始记录,通过统计数据对照评分反映建筑结构的宏观和内在质量。此外,在工程验收阶段,监理工程应当承担起检查、监督、确认、报告签署的职责,整个验收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5建筑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

明确工程施工的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施工质量的标准化。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材料管理标准化、进度管理标准化等方面。比如,在材料管理标准化做法上,要严把建筑材料进场关,在材料选购上,坚持“六不用”的标准(不用无试验报告材料、不用无出厂合格证材料、不用超过误差范围内材料、不用破损材料、不用超期失效材料、不用假冒伪劣产品),材料进场前,由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组成材料调研认证小组,比较选择,择优选择优质材料,并联合签订材料认证单。施工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对于隐蔽性工程及关键性工序都需要严格进行检验,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施工全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因此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与项目建设整体质量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瑞梅.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7,11:283-284.

[2]王小勇.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低碳世界,2016,19:156-157.

论文作者:李纯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纯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