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析论文_陈隆辉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国土城建和水务局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建筑工程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型建设项目随处可见,建筑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建筑工程项目参建单位、人员、机械设备、材物料、事务性管理众多,近几年来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工程纠纷、群体事件频见报导。实际工作中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应用能及时高效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管理问题,本文依据近几年南海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及移动执法终端试点实施进行探讨,希望为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建筑工程;

前言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建筑行业向来具有从业人员多、分布广泛、现场施工环境恶劣等特点,建筑工地属于环境复杂,人员复杂的区域,如何确保工地现场规范、文明、安全与绿色施工,是质量与安全管理者们关心的头等大事。为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保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财产安全,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施工操作工作面上的各安全要素如塔吊、施工电梯、中小型施工机械、安全网、外脚手架、临时用电线路架设、深基坑及高支模防护、边坡支护,以及施工人员安全帽配戴、工地施工的扬尘、噪音等实施有效监控,实时将上述各类信息提供给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信息,及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保证现场监督、项目管控、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建筑工程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及智能化移动终端对质量与安全监管、建设主管部门与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对互联网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背景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近几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南海区2012年已将“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南海一点通”、“应急指挥”等十多个基于互联网数字信息化平台接入“智慧城市管理(应急)中心”大平台合署办公,政府各部门统一服务平台,是一个服务公众、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的平台。2015年南海区的“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和“智慧环保”两个项目荣获广东智慧城市十大项目范本称号。未来南海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将要持续领先全国,利用最新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将更多服务接入,促使大数据成为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南海区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将智慧南海打造为南海区城市品牌之一。未来南海将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及信息安全等六大方面齐发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二、南海区建设管理部门信息化工作现状

南海区目前工程监管存在点多面广、监管人员数量严重匮乏的现象,监管力不从心,人均监督面积大。当前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监管的手段基本上采取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抽查、抽测、验收的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耗时耗力的缺点。通过建立基于互联+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

南海自2010年建立一套独立的“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部门管理者可通过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终端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远程预览、远程云控制球机转动,可远程与现场进行语音对话指挥功能。视频监控覆盖范围广,布设于工地出入口监控进出人员,能看清进出物品细节;建筑材料堆放处监控建筑材料所在区域,防止材料被盗;材料加工区监控工作人员,能看清是否规范作业;围墙周界及内部区域监控围墙周界及内部区域网上巡视;塔吊上方监控塔吊作业层情况,监控整个建筑工地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情况。2011年建筑工程开始试点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其中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出入口门禁、掌上诚信、移动执法系统等能有效促进工程管理,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压力。

三、施工现场项目互联网信息化管理

(一)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

目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大项目建设,结合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将建设各方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应用及提升工程建设过程、运营等城市智慧化程度,为了进一步强化质量与安全的过程的精准监管及可将参建各方纳入统一平台协同实时交互,可基于现有的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无线移动化横向应用扩展及对系统进行施工现场监控、从业人员实名制及考勤管理、塔吊安全监控、深基坑及高支模防护、边坡支护、电梯、工地施工的扬尘、噪音等实施纵向功能扩展,以致达到对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与安全监管的“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张图”的信息化监管目标。如下图:

建设主管理部门监管的信息化将有效地强化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安全、重大工程项目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以及工程项目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质量安全事故等在信息网络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建筑业政府执法及监督部门与社会的互动性,为决策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数据。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以现场监督取证为“抓手”,可实现各方参建单位人员的信息互通,可解决以往传统工作模式中的监督人员人手不足、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内容不规范、执法结果不规范、标准缺失等问题。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整合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常用规范语的数据库,对现场取证实现图片、视频、音频等数据上传问题描述采用标准术语选取,对检查问题进行客观、准确描述。并可建立标准规范、建筑图集、施工图纸、建筑行业法律规章、通病治理等基础资料数据库,作为施工管理使用的小“百科全书”以方便查阅。

南海在施工现场正实施的监察噪音及PM10的“环境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三随机一公开”监督模式已融入移动执法终端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针对目前行业现状,下阶段将细化更多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数字信息化融入移动终端系统。

(二)施工现场项目信息化管理趋势

1.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过往建筑施工企业材料、机械、设备虽然可通过传统的PC实现动态管理,但未能真正进行互联网信息化交互利用。实名制管理系统也建立发展已有几年时间,但截至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工地项目实施此系统都是为了创标化工地或应付检查,另一小部分企业有管理意识但由于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复杂和不规范性导致实名制管理很难落地,目前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但随着社会行业监管的整体要求及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建筑工地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必要性已迫在眉睫。利用互联网监控设备及人脸识别技术建立互联网“实名制系统工作平台”可实现工作:

(1)人员进场:采集身份证实名信息,确认工种,银行卡信息;

(2)出工考勤:实名认证的出工考勤时间,进出场的状态;

(3)班组长记工:查看系统自动计算的工时;

(4)考勤出工报表:工人在一段时间的正常工时和加班工时报表;

(5)核算工资单:工时、单价、应发、实发、未发工资通过系统核算;

(6)提交工资单,申请结算:付款单位确认及反馈;

(7)工资发放:工资按约定。

能将实名制考勤数据做到真实、有效,帮助企业做好防范用工风险的同时也能做好现场的管理,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争取更大的效益。

2.重大危险源中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塔吊、升降机、高大支模、深基坑、脚手架外排栅等。要对以上全部危险源进行互联、物联网全面信息化监控管理目前暂不现实,但未来很快可以全面实施。目前南海在“三山-灯湖片区”较大新建项目中先行试点,在塔吊、升降机(人货梯)动态管理过程中建设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管理者均可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物联网实施安全监测与预警管理。

(1)塔吊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在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中,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采集塔机的风速、载荷、回转、幅度和高度信息,控制器根据实时采集的信息做出安全报警和规避危险的措施,同时把相关的安全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塔机的监管部门可通过客户端查看到网络中每个塔机的运行情况。

(2)升降机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监控终端实现做到实时运行情况,开机操作人员、操作情况。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采集信息,控制器根据实时采集的信息做出安全预警,通过传感器及时发出安全报警等。通过移动终端系统可随时检查升降机日常信息,监督定期保养维护。

结束语

南海桂城“三山-灯湖片区”作为粤港奥大湾区高端服务集聚区将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及基础设施兴建,参建企业及施工人员会更多。目前南海正在该片区试点,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信息技术、大数据的“智慧工地项目管理”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人、材、物”交互利用细化深入管理,不断改进相关信息系统的间交互细节并予以完善,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实现建设管理节约环保、及时高效运作,为全面推广应用实施做好准备。

参考文件及资料

【1】佛山市建筑行业诚信管理暂行办法,佛建〔2007〕152号

【2】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南建[2010]51号)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2016年8月23日

【4】南海区《关于全面实行在建工程施工现场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的通知》南建设〔2017〕52号【5】

【5】周泳锋 《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解决方案》 2017.12.22

论文作者:陈隆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析论文_陈隆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