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论文_林晓华,唐秀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论文_林晓华,唐秀丽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调查单位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进行平均随机分组,其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为实验组;以两组病患对治疗过程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开展。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作用

0.引言

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对患者有害的、不确定的因素,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可能的情况被称为汇率风险。护理风险相较于其他风险来说危险性更高、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护理中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死亡的几率更大,该类疾病患者的治疗全过程都需要对护理风险严加控制,本文通过对比实验将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调查单位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45~80之间;入院原因有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高血压危象9例、心力衰竭21例;文化程度情况为:本科4例、大专7例、高中12例、初中8例,小学14例,文盲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44~79之间;入院原因有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高血压危象7例、心力衰竭20例;文化程度情况为:本科3例、大专9例、高中11例、初中8例,小学13例,文盲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统计结果具有对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设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①风险意识培训。对参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重点主要是对其所负责患者用药情况的了解、相关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等,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端正医护人员的态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操作不当产生医疗事故的几率。②护理措施:责任医师应及时同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方案的告知,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恰当的方案。可针对性的对跌倒、高危药物外渗、用药错误等易发风险进行提前预警。③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排查,并及时进行通报总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加强风险管理。④维护医患关系:因为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引发医患纠纷的概率相对较高,护理人员以恰当的沟通方式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可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沟通过程中的语气、态度、时机,及时将治疗风险告知患者家属,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提高患者对医师的依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病患对治疗过程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住院时长、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

2.结果

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认为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45人、满意的有5人、不满意0人,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认为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34人,满意12人,不满意4人,满意度8%。

住院时长比较: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为10±1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13±2天。

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实验组患者1例管道滑脱;对照组患者跌倒2例,用药错误1例,液体外渗3例。

3.结论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风险因素分析

4.1药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离不开药物,通常情况下需要多种药物的的配合,但是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容易出现配伍不当的情况出现。同时患者在进行输液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滴射速度,避免因为速度过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4.2意外因素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纪普遍较大,患者自身常常患有多种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其他症状的突发导致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造成阻碍,甚至加重病情,出现不良后果。例如走路时突然跌倒,突发心肌梗塞等情况。

4.3人为因素

不能否认的是,人为因素也是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例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没有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反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正确的判断,使患者错失治疗良机。

4.4管理因素

要做好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丰富工作经验的支撑,但是有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对护理工作的操作方法不够熟练,会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5.讨论

医疗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水平也要紧跟步伐才能大大提升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其首要原则就是防患于未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提前预防,将发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除了提升其护理能力,更要提升其风险意识,加强对紧急情况应对能力的训练。

通过本次实验对比发现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一定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6.参考文献

[1]张芹.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2+4.

[2]杨春宇.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282-283.

[3]彭又云.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4):172+179.

论文作者:林晓华,唐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论文_林晓华,唐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