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把“知识点”付诸实践,然后再谈“主体渗透”_地理论文

先将“知识点”落实再谈“学科渗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点论文,先将论文,再谈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点评三]

龙泉老师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时遇到的困惑,给了我们关于地理“学科渗透性”问题的启迪。

目前的普遍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部分学生因为数理化成绩不理想、学不动,转而选择文科。回避了理化的纠葛,学生们的困扰依然存在,他们发现文科中的地理要学好也并非易事!原因很明显,高中地理已经不可以再依靠一些简单的概括总结来解决问题了。学生需要提升到一个计算推断的层次上去,需要多少有点探究性质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但学科的渗透性,需要学生花费足够的时间来实践!于是问题就来了,这样耗时费力的“浩大”工程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一定出入的,有些探究性的东西没办法通过大纲、课标体现出来,有些甚至是不作要求,找不到依据的。这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是否值得尝试?是否会影响教学秩序、浪费教学时间?探究固然重要,但大家更多斟酌的依然是应试问题。

“蛇打七寸”,我们先来理顺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问题,这对于中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我们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上,可以把与地理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串连起来,更好地凸显地理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至于是否“超出教材要求,偏离了课堂重点”的想法和议论,我们可以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项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回馈。毕竟学生不该只是一味地吸收,而不去质疑和解决自己不甚了解的问题或探究自己深感兴趣的内容。解决地理问题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文科的总结概括和理科的逻辑计算等方法,这正是“学科渗透”赋予地理的完整性,也丰富了地理的趣味性,令其有别于历史、政治等学科!适当的探究和理解,有利于知识更好地被吸收和迁移。

其次,既然需要“学科渗透”的“探究”,那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如何探究、如何实施,仿佛就成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对于习惯性地按照课文结构体系来传授知识的教师,“教什么”是比较明确的,而对于“怎样教”、“怎么学”有时则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握,一起摸索!像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跨学科渗透的问题,他的学生们有了一系列探究性的行为,结果发现已经不能简单地引用书本的标准来衡量评判学生的探究成果。作为老师面对此类问题如何处理解决,是现代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它迫切需要教师能对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涉猎,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科的渗透性教育,运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地理的学科渗透存在一定困难,文科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一般会按部就班地运用总结概括的知识来处理问题;理科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更习惯于用理科的思维方式看待地理问题,量化问题、解决问题。有一篇文章提到了这样一种情况:面对高考文科综合的题目,一些尖子生对问题的解决还像处理单学科论述题一样,深究问题的本源,把解题思路复杂化,割裂问题的综合性。而中等生在应答这类问题时,立足于基础,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击中问题的要害,取得高分。因此,很多人就会关注“学科渗透性问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和考试之间的挂钩”是否紧密。假如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究,但在考试时,需要的却只是精简的阐述,那么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和学业负担沉重的学生来讲,大费周章的探究行为其现实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毕竟目前还是以成绩论英雄,面对成绩谁也不敢懈怠,更不敢冒险。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话题,由这些话题又引发出了问题,而考纲、课标不作要求,我们便无所适从。如果搁置不管,显得很不合适,但深究这些问题又担心会演变成本末倒置的事情!我想归根结底,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教师首先要“传道授业”,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调理清楚,传授到位。对于一些需要探究的地理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转换成为课后的论文阐述、资料查询,等等,然后通过教师的收集整理,把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学生,一同分享探究的乐趣。如此一来,探究的过程实施了,探究的成果形成了,在不占用课堂时间、不影响教学进度、学生乐意参与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需要探究的“学科渗透”问题,就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了。

实际上,学科的渗透是一个趋势,但毕竟不是全部,学生需要引导,我们也需要适应。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标签:;  ;  

首先,把“知识点”付诸实践,然后再谈“主体渗透”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