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内的均衡教育论文_肖均

数学课堂内的均衡教育论文_肖均

摘要: 教育均衡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所正在努力的教育方向,当我们看待教育均衡的实施时,从软性均衡方向看,则指软实力的深度开发。而课堂上的均衡教育无疑是软性均衡的主要场所。因为学生个体最终的品质、个性、潜能发掘及学生软实力的开发主要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我们的教师应当从课堂这一个主阵地上去思考、探索新的组织形式来实行教育的均衡。

关键词: 课堂内 均衡教育 教育理念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对教育均衡的研究与思考在各学校各教师中深入展开。但我们教学过程中面临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平行班学生学业程度差异大,教学难以兼顾全面。在我们学校,数学成绩从10多分到80分以上的学生同时在一个班级。当一个班级学生单科学业成绩达到如此巨大的差距时,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如何控制好课堂结构,我们的均衡教育理念理应向教室内转移。要通过提高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进步得到发展。

一、教育均衡的两个层面

我认为教育均衡应理解为两个层面:第一为硬性层面,此一方面为条件性的均衡;第二为软性层面,是指国家的教育指导思路和各教育部门各学校的治学理念以及教师和教育中的个体在学业、潜能、个性、兴趣等方面的均衡。

条件性教育均衡指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社会之间,指物质硬件的配置,软件性均衡则指软实力的深度开发。而课堂上的均衡教育无疑是软件性均衡的主要场所。因为学生个体最终的品质、个性、潜能发掘及学生软实力的开发主要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二、老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达到“均衡教育”

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导致教学困难。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在以前的课堂中,我们大多数教师也思考分析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均衡。比如:“抓中间带两头”。 在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中,考虑到学生基础不一,我尝试着这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课后我了解到有基础较好的学生有这样的感觉“不爽”,主要原因是:同学水平差的太多。比如:讲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将步骤解释如下:1,去括号;2,去分母;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系数为“1”。如此讲解,不断重复该类型的题例。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中下水平的同学身上,好的学生要等着这些不能处理5个步骤的学生。在一些练习课中存在着“白上课”。“白上课”的勉强坐在教室内,渐渐磨灭学习热情;“陪读”的浪费时间,同样感觉不到学习乐趣。班级内学生学业水平有差异,若照顾了学习好的学生,就落下了成绩较差的那一部分,反过来也行不通。我们只好对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保持同样的进度。这种‘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多数时候只是满足中等生的需要,对‘两头’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公平。也达不到“均衡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更加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应是“平等对待同样的人、差异对待不同的人和优惠对待弱势的人的统一”。

三、新的课堂组织理念达到全面照顾

师生在课堂中普遍的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倾向,师生间存在偏见和成见,一般情况下,教师喜欢学业优秀者而不喜欢学业差次者,对与老师联系多的家长情感上多于不怎么与老师联系的家长,从而也将这种情感带到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被教师喜欢的学生个体往往得到充分关照进而得以比较全面充分的发展,反之则是学生处于不利环境从而发展不良,偏见成见的存在使得课堂上环境恶化,长此以往,学生或多或少要出现“负成长”的问题。由此,师生关系应从专制向民主,从对抗向合作;教师应树立生本观念和学生意识,可有批评但不可缺少关爱;可有严肃但不可缺乏亲近;可有严格要求,但不可减少真诚对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将学业成败抛开,学生学业失败原因很多,诸如家庭环境、学习习惯、伙伴影响、能力高低、抗拒学习、师生对立等等。很多学习后进实质上就是理解后进。缩小学生学业高低差距需要倚重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操作系统,比如教学新样式、新颖教学方法、课堂内的学生学习组合等。

总之,我们教师应当始终坚守这样的教育理念:没有不能成功的学生,只有不能成功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信心,逐步走向成功;在学业上有所提高。

四、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分类教学理念

只有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说人人都一课过百题即为成功的教育。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中,绝对值和偶次幂具有非负性一点上。如果考试内容为考察学生对两知识点的理解,那仅仅限于理解绝对值概念和偶次幂计算方法上,而推开来讲,具有非负性的式子相加得零这一知识的运用又需要在理解了绝对值和偶次幂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运用。这就可以解释,某些考试卷能答对,而有些考试卷无法处理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是要求要在课堂上解决这一问题,还是给学生知识点,让其在练习过程中去发现方法与规律呢?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统一处理到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解题吗?课堂均衡的结果则可能是人人学业优秀,也可能是各有所长、差异发展。我们认识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博才型学生与专才型学生永远存在。同时,我们也看到,后者的成才几率和成就往往高于前者。教师应做到教育要适合和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理解水平,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内容、策略、进度和方法,确认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击的地方,从而实施数学课堂上的分层分类教学。在智力水平相近而学业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往往是后天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因而,缩小学业差异是完全有可能的。在课堂上让人人找到做起题、做对题的感觉,有能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五、探索新的课堂形式进行课堂上的分类教学

课堂内的分类教学可采取因人分配学习任务的方式。上课前,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将学习内容分至几类。学生根据之间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可以不必再等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知者加速”,保障学习灵活性。而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重复的学业巩固。而在课后的分组帮扶中让他们交叉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合作,共同进步。教师只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限的引领、总结和释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定学习内容、编定学习指南、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上。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中第5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学习中,我们将平行线判定与平行线性质这一节中的三个判定方法与三条性质联系在一起看。了解“三线八角”图的构成为一个层面,记住三句话为一个层面,理解三个性质或判定怎么来的为一个层面,灵活运用解题为一个层面。在教学中,不一定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达到灵活运用,要将内容推给学生,把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理解,从“三线八角”图的认识开始进入复杂图形的分析,从而解题。通过自学互帮、讨论交流、知者先行等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异质均衡——使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学习条件,还为相对落后的学生提供了教学补偿。

结语

让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去思考和做到的。应采取各类新样式、新颖别致的手段,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进步,得到发展。谈数学课堂教育则必须谈到注重学生个体间发展均衡,否则不会做到全面进步,教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姚文忠:《教师科学素养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

[2]周小山 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肖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内的均衡教育论文_肖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