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2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先兆早产孕妇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组后对比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孕妇不良情绪及妊娠结局差异性。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忧伤、紧张、恐惧、焦虑、失眠不良情绪存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自然分娩率达到70%,组内16.67%流产;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6.67%,组内26.67%流产。结论 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先兆早产孕妇情绪状态,降低流产率。
关键词:先兆早产;优质护理;情绪状态;妊娠结局
早产指的是在妊娠未达到37周、但达到28周以上时间产下的婴儿,早产婴儿通常存在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情况,体质较弱[1]。先兆早产指证包含早期羊水破、胎膜破裂、血性分泌物、腹部肌肉发胀、宫颈扩张、子宫高频率收缩等[2]。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优质护理对先兆早产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次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先兆早产孕妇,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区间处于21至33之间,平均年龄(26.9±3.1)岁;妊娠时间处于28至36之间,平均孕周(32.7±1.4)周。观察组年龄区间处于22至33之间,平均年龄(27.4±3.7)岁;妊娠时间处于29至36之间,平均孕周(33.5±1.8)周。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均为单胎妊娠。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针对先兆早产指征实施各项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
由专业护理人员对研究对象展开沟通,通过专业化培训让产妇了解,兆早产的危险性以及控制方式,避免其由于先兆早产存在较明显紧张情绪而影响到子宫正常收缩,加大早产危险。给与患者同情与尊重,在和蔼的语言及亲切的沟通下减轻其精神压力。注重对产妇的心理支撑,可联同家属,尤其是产妇丈夫,安慰产妇、鼓励产妇,帮助其积极面对。
1.2.2生活干预
必须令产妇在生活习惯上保持健康状态,严禁吸毒、酗酒、吸烟,任何不良习惯均可能加大早产发生率[3]。同时也应告知产妇家属不要在产妇活动范围内吸烟和饮酒,以免产生刺激。安排产妇住进安静的病房,控制病房内人数,保障充足的睡眠及心态的平和。可在病房内提供书籍和胎教音乐。
1.2.3病情干预
产妇入院后应尽可能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可降低下腔静脉压力。定时为产妇检测胎儿心跳,监测产妇血压、心率等常规指标。若产妇胎位不正,须指导其正确活动,帮助胎儿转位,提升生产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于研究对象入院时及经过护理干预后统计存在忧伤、紧张、恐惧、焦虑、失眠情况的人数。将妊娠结局分为流产、自然分娩、剖宫产三种。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8.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数据作分析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情绪比较
比较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存在忧伤、紧张、恐惧、焦虑、失眠情况的人数。结果显示,入院时组间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下滑(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不良情绪对比表[n(%)]
3 讨论
早产婴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枢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出生后新生儿窒息、代谢性酸中毒等危险发生率更大[4]。同时,早产易造成产妇危险性提升,例如产后大出血甚至流产[5]。
根据先兆早产临床指征,护理方面可加强预见性干预,通过对产妇日常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病情监测等方面的干预,提升对早产的预防性操作程度。需重视的是,优质护理中应加强对产妇的心态调节,避免由于悲观情绪影响到产妇夜间睡眠质量与日常饮食营养摄入,甚至加快子宫收缩而引发早产。
在本次研究数据对比下不难发现,实施了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在各项不良情绪发生率上得到了明显控制。由于忧伤、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的减轻,加上失眠得以缓解,因此该组中流产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
综上所述,对先兆早产孕妇必须强化优质护理干预,从产妇入院开始对其生活、心理状态、病情加强干预与指导,降低早产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陈滪珊,冯锦屏,伍秋艳,刘雁,李红丽.整体护理在IVF-ET后妊娠先兆早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v.23;No.419 04:182-185.
[2]杨琴.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的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v.3;No.19 01:78-80+82.
[3]张慧.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对妊娠结局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v.27;No.218 14:2728-2729.
[4]兰惠英.利托君持续静脉给药防治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早产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v.6 08:808-810.
[5]李德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3,v.20 10:1232-1234.
论文作者:杨茂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产妇论文; 先兆论文; 孕妇论文; 结局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数据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