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的初步研究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的初步研究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品论文,价格指数论文,变动论文,周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

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周期是指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轨迹在一定时期内呈现的回归现象。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周期性变动是以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变动为前提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改革大多集中在农村,涉及到城市的改革措施不多,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甚微,1979~1983年工业品出厂价累计仅上涨0.4%。此后,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针对基础原材料短缺的局面,按照调放结合的原则,国家于1984年对煤炭、生铁、木材、水泥等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做了上调,同时允许生产企业计划外超产部分加价20%销售,于是产生了双轨制价格。从此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动,并产生周期现象。

(一)1984~1986年,我国第一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的形成过程。

1984年,国家加快了价格体制改革的步伐,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实行“以放为主,放调结合”的方针,缩小国家定价范围,扩大企业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生铁、木材、水泥等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企业可以将计划外超产部分加价20%销售。这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出厂价的涨势在当年就显示出来,1984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比1983年的涨幅高1.5个百分点。

1985年,由于国家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规模偏大,生产资料供求矛盾加剧,同时1984年实行的重要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开始释放,造成机械产品、冶金产品和建筑材料出厂价格上涨较大,涨幅分别为11.8%、14.3%和15.4%;同年食品、缝纫、皮革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7%。

面对改革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第一个较高的涨幅,1986年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压低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市场供求出现了相对宽松的局面。尽管国家当年对约40种生产资料的出厂价格做了调整,而且国家定价销售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仍有较大的回落,全年上涨幅度回落到3.8%。

(二)1987~199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第二个变动周期的形成过程。

1987年,国家没有出台重大价改措施,但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工业增长速度有较大的回升,同时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增长超过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9%,比1986年的涨幅上升4.1个百分点。

1988年,由于国家出台价改项目较多,而且上调辐度较高,影响大,全年累计调价项目使买方多支出十几亿元,从而影响整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提高约4个百分点。其次,局部利益意识明显增强, 加快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自发上涨。第三,工业生产过热拉动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上涨,1988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7%,第四,历年沉淀下来的社会结余购买力形成了对生活资料产品的强大需求,1988年下半年在全国出现了抢购风,使全国零售物价涨幅出现两位数,达到18.5%;同时,也带动了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的上涨,同年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7.2%。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比上年的涨幅陡增7.1个百分点,是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第一个突破10%大关的年份。

1989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由需求拉动型转为成本推动型。这一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是在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推动下而上涨的。当年国家对煤炭、石油、电力、棉花收购价格进行了调整,各地区也陆续提高了部分亏损的原材料的出厂价格。当年工业企业所需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6%,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上升22.4%,从而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度上涨,全年上涨18.6%, 在1988 年15%涨幅的基础上又上升3.6个百分点。

1990年,工业生产低速运行,投资需求受到控制,居民消费需求疲软,工业产品销售不畅,积压严重,出厂价格涨幅回落,全年上涨4.1%,比上年的涨幅回落14.5个百分点。

(三)1991年至今,第三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的形成过程。

1991年,国民经济在上一年较低的发展水平上逐步开始回升,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对基础产品的价格做了调整,当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

1992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进一步增强。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回升和出口明显增长的影响,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生产资料市场购销活跃,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改革项目出台,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逐月攀升,到年底上涨幅度超过前两年达到两位数,全年工业品出厂价上涨6.8%。

1993年,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加上前两年工业生产和投资快速上涨的影响开始产生作用,使生产资料需求十分旺盛,价格涨势强劲,从而带动了整个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

1994年,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收到明显成效,生产资料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趋缓,但由于国家出台了一些重大价改措施,客观上带动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运行在高位上趋于稳定。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5%,比上年涨幅回落4.5个百分点。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的特点

(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有拉长趋势,变动幅度逐渐加大。

我们认为,上述情况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制转换、对价格改革认识逐渐深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第一个周期,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针对当时的客观环境,走了双轨制价格的路子,而且发展较快,到1986年底市场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已达40%,但国家仍掌握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的定价权和管理权。因此,当1985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及零售价格涨幅较高时,国家采取调控措施,马上收到成效。因此这个周期涨幅最小,持续时间也只有3年。本周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峰值为8.7%。

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第二个周期,是双轨制价格弊端显露期,也是局部利益不断强化时期。在这个周期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价改项目,同时消费基金迅速膨胀,居民消费心理无法适应快速上涨的物价局面,市场上出现抢购风,价格信号失真,所以国家采取严厉的调控措施,工业品出厂价格骤降,但这是以国家经济发展骤降(1989年投资负增长,1989~1990年工业生产以一位数增长)为代价的。该周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峰值为18.6%,大大超过第一个周期,持续时间也延长至4年。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第三个变动周期中,国家对价格体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改革,双轨制价格逐步消亡,市场定价已成为主体,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高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首次突破20%大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实施调控措施,但没有急刹车,而是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加上这期间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年份农业收成不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推动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造成这个周期拉长,变动涨幅也最大。

(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轮番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第一个变动周期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4.4%,其中,生产资料上涨19.8%,生活资料上涨5.3%, 生产资料涨幅高于生活资料涨幅14.5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第二个变动周期中, 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53.2%,其中,生产资料上涨52.1%,生活资料上涨55.1%,生活资料涨幅高于生产资料3个百分点。在这个周期中,暴发了全国性抢购风, 同时生活资料的生产成本也由于上个周期中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于是在市场拉动和成本推动下,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迅速上涨,涨幅超过生产资料。

工业品出厂价格第三个变动周期中, 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83.1%,其中,生产资料上涨106.3%,生活资料上涨73.4%, 生产资料涨幅高于生活资料32.9个百分点。

三、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周期性变动的原因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品价格指数周期性变动的影响。

一般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需要投资品供应量的增长来支持。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超过投资品的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引发投资品的供不应求,导致工业品中投资品价格的上涨。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会引起生产资料价格水平的上涨,同时投资的高速增长也会引起消费基金的膨胀,最终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见表一)。

表一 单位:%

年份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3 1993 1994

投资增长 20.7 38.8 18.7 20.6 23.5 -8.0 7.5 23.8 42.5 58.6 27.8

工业品出 1.4 8.7 3.8 7.9 15.0 18.6 4.1

6.2 6.8 24.0 19.5

(二)工业生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周期变动的影响。

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变化会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一般说来,当工业生产高速增长时,会引起农产品及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工业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出厂价格上涨(见表二)。

表二单位:%

年 份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工业发

116.3 121.4 111.7 117.7 120.8 108.5 107.8 114.8 127.5 128.0 118.0

出厂价 101.4 108.7 103.8 107.9 115.0 118.6 104.1 106.2 106.8 124.0 119.5

(三)农产品生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周期变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具有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双重特征,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会产生波动,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引起工业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面我们用粮食的生产情况来研究它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周期变动的关系(见表三)。

表三

单位:%

年 份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粮食产 105.2 93.1 103.3 102.9 97.8 103.4 109.5 97.5 101.7 103.1 97.5

工业品 101.4 108.7 103.8 107.9 115.0 118.6 104.1 106.2 106.8 124.0 119.5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粮食产量的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当粮食产量处于高峰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就处于低谷期;反之亦然。这说明粮食产量的变动是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周期性变动的原因之一。

(四)国家调价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周期变化的影响。

价格改革打破了价格长期不变的局面,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也由隐性上涨变为显性上涨。我们认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周期性变动不是国家调价的产物,国家调价只是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的大小以及变动周期的长短有影响。例如,1988年国家出台价格改革措施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据测算,在当年工业品出厂价格15%的涨幅中,国家调价因素影响占4个百分点。又如,1994 年国家调整原油出厂价格,影响当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 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1995年,无疑对这一变动周期的拉长产生了影响。

四、工业品出厂价格周期变动的对策

(一)保持经济平稳地发展。事实证明,每当经济过热时,特别是工业生产和投资过热都会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快速上涨,市场零售物价也会大幅度上涨。所以,要保持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平稳变动,就必须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应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同时要增加农业投入,使粮棉油生产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适时适度地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工业品价格改革应以打破地区行业封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以及合理的价格比例关系为目标。在推进价格改革时要适时适度,具体说来,当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处于高峰期时,要少出台或不出台调价项目;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处于低谷期时,可以适当多出台调价项目。

标签:;  ;  ;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周期的初步研究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