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与正面激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数学,在整体上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台上枯燥地讲,学生在台下无味地听,且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无从下手,班内的学困生有增无减,不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浅谈以下几点:
一、采用情境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小学生天生对枯燥的东西不感兴趣,尤其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生来对学习充满着向往。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在实际教学的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全程参与、充分感受,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继而学习的劲头高涨,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需要数学知识来解释与说明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都是指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差异性,给予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课堂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且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多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在评价思想上,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发挥激励功能;在评价目标上,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发挥调控功能;在评价内容上,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发挥导向功能。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在认知方式、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同一次作业,对优秀生,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解答正确,而且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对学习困难生,我先不着急判错,而是让学生订正后再判对,只要有进步,即使有差错只要订正正确仍可以评“优”,奖一朵小红花。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得到不断的激励和肯定,才会对某一学科或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兴趣是天才的摇篮”,兴趣能起到点燃智慧火花的作用。因此,我第一步做的是,让学生喜欢你。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爱好,首先是从喜欢任教这一学科的教师开始的。但仅仅只激励学生是不够的,我还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让每一个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四、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
有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上课缺乏情感的教师,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其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人,是一个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人。教师的情感从词句、语调、声音中反映出来,从教师神态、表情、目光中流露出来,它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那种娇揉造作的表演。在实际教学中,我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以抑扬顿挫的讲解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鸣璇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5,(Z2)。
[2]赖兰香 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J].新课程(小学),2016,(05)。
论文作者:余兴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评价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