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荣大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设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岩土地质勘察和地基处理,以确保整个施工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岩土勘察的基本内容及问题,然后对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目的及常用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以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
1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概况
现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建造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而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岩土勘察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给整个建筑工程后期阶段的施工质量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并给建筑工程预先设计的施工进度产生不良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的不同,其随对应的处理地基的方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施工之前进行岩土勘察,就能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有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针对地质中的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也能准确的评价施工现场的地质,从而有效的确保地基处理的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
2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地质问题
地址的复杂形态,岩土体存在空洞、不明物体等,或者难以确定其埋藏的位置等,尤其是在一些松软的风化岩土质中,对于岩土参数的设计很难进行确定,从而给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2缺乏对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的足够重视
由于建筑行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松懈、懈怠,投机取巧等现象,相关工作不到位,这样造成了岩土勘察设计的相关数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准确性,给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2.3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
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在承接业务的过程中都出现了越级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岩土勘察的对应监管部门对勘察工作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造成了各个建筑企业没有严格遵循合作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后期处理地基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浪费,从而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有所加大。
2.4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技术问题
即缺乏专业的勘察技术人才,勘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有待提升,设计部门与勘察本部门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技术交流,而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结合,造成了勘察的过程中获取的地基数据不充分,因而导致了在建筑工程设计与布局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建筑工程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措施
3.1垫层换填法
垫层填换法作为浅层处理方式,较为常见,主要操作方式就是通过将碎石等泥土混合物对土层进行填充,来弥补原有土层坚硬物质含量过低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进行换层的施工中不在仅仅靠人工来完成,也可以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机械化作业。将原土层抽取换成含有坚硬物质比例较高的物质,让地基更为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静载法
一般情况下,静载法可以理解为是在地基硬度无法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在其上面加重物,把软性物质做好适当的压缩,将其硬度加以提升,从而满足房屋建筑的基本规定。对于这种高硬度的地基来说,为房屋建筑的实用性带来益处。在房屋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应用该方法都是借助于高强的压力,这种对泥土施压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软土中的水分。当泥土应用该方法的时候,可以选择科学的时间进行。
3.3添加剂法
显而易见的是,添加剂简答的说就是在软基中加入适量的物质。如果软基属于软土等物质,那么就会在里面加入适量的物质,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泥土的可塑性能加以提升。通常情况下,软性泥土有着较小的承受压力,这样就致使大型机械不能在上面开展工作,只有将不同种类的物质添加完以后,才能够加大其强度。当前,水泥是经常使用的添加剂。
3.4置换法
置换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地质的硬度和稳定度,目前很多地质达不到施工的标准,所以必须采用置换法将原来的土质换成达标的土质,在进行置换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是土质的标准,也要考虑到地下水,只有免除地下水的干扰,才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置换中,优先考虑大沙粒土质,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地下水的吸收问题,让地基更稳固。
3.5加载法
加载法在预防地质沉降等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作用,可以有很好的防治地基出现质量问题,加载法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都是通过重力作用,这点与静载法有一定的类同之处,通过重力作用可以达到土质的良好收缩,让地基可以更为紧密。
3.6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一种在注浆法的基础上并通过采用高压喷射技术而形成的地基加固新方法。它主要是先通过钻机钻孔,并将带有特殊喷头的喷射管插至设计处理深度后,再用高压脉冲泵通过高压(20~40MPa)将浆液射出以冲击切割土体,当速度比较快、能量又较大的脉状喷射流的动压远超过土体结构自身的强度时,土粒便随之剥落,而此时一部分细小的土粒就被浆液所置换,并随着浆液被带到了土面上,至于其余的土粒则与浆液混合,并按照一定规律和比例重新排列,待其凝固之后,便在土体中形成固结体,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3.7强夯法
所谓强夯法,简单的说是相关人员通过重物对地面进行用力拍打,致使地面能够处于平整的状态。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该方法能够将地面的承载力加以提升,减少在重物的压制下发生坍塌的情况。在掌握该方法许多优势以后对地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这种方式,利用对地基做好强夯的形式,可以促使地基出现硬化的情况,从而为后期开展施工提供更多的益处。因为相关人员在对地面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致使出现振动的情况,倘若在居民楼进行夯实的情况下,就会对居民的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某些地区这种方法不适用。再做好夯实处理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次序开展,在完成最后一层的时候就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将坑填平。在这种步骤下,致使夯坑上面的泥土处于松散的状态,因此相关人员在完成夯实以后还需要做好夯实作业。诸多建设项目显示,相关人员在对松土进行夯实的过程中,应用上述手段添加相应的措施,有着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地基的变形以及稳定性是决定其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能够有效确保地基处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并且岩土勘察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地基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制定出相对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基土质条件,选择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这样就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真正发挥出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探讨[J].河南建材.2016(02).
[2]李茂柱.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4(16).
[3]杨嘉玮,罗敏.浅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
论文作者:任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地基论文; 岩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质论文; 土质论文; 夯实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