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家互联网公司的失败历史_ppg论文

中国10家互联网公司的失败历史_ppg论文

10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失败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家中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亿唐网

2000年北京街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亿唐广告牌,“今天你是否亿唐”的那句仿效雅虎的广告词着实让亿唐风光了好一阵子。亿唐想做一个针对中国年轻人的包罗万象的互联网门户,他们把中国年轻人定义为“明黄一代”。

失败的教训:缺少定位,融资过多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五个哈佛MBA和两个芝加哥大学MBA成。

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略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的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此后的转型也一直没有取得成功。2008年亿唐公司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在我看来,亿唐失败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定位,这也是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问题。浮夸,不愿意沉下心帮用户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是幻想凭钱就可以砸出一个互联网集团出来。亿唐对中国互联网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例。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有一声叹息。

后续发展:2009年5月,etang.com域名由于无续费被公开竞拍,最终的竞投人以3.5万美元的价格投得。

2 酷6网

视频网站当年有三杰:优酷、土豆和酷6。其中优酷的吉永锵和李善友都是搜狐系,土豆王微是文艺青年。一度风风火火。

失败的教训:路线之争的牺牲品

酷6被收购后仅仅过了一年,酷6网掉队了。创始人离职、亏损逐年变大、血腥大裁员……酷6新CEO施瑜公开表示:“酷6从此不再购买长视频版权,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将关注社区化、UGC(用户生成内容)和短视频。”

在李善友离职,盛大大规模清理了创始团队之后,陈天桥与李善友就酷6网的发展战略产生了分歧。陈天桥希望酷6的发展方向是“视频资讯新闻”,而李善友则更希望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大片模式”,最终不欢而散。

视频行业一向以“烧钱”著称,盛大在酷6身上已经投入了将近两亿美元,却颗粒未收。这或许正是促使酷6转型的最直接原因。烧了两亿美元,落得个尴尬转型。管理方与创始人理念不同,企业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终点。

后续发展:创始人李善友去中欧成了创业导师,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酷6的命运就和盛大的命运一样,是只温水中的青蛙。

324券

24券是哈佛毕业的杜一楠创立的团购公司。杜一楠创立24券前是著名PE公司KKR的投资经理,擅长融资。24券的投资方包括马来西亚成功集团、新加坡Vickers Venture Partner机构,前后注资超过1亿美金。

失败教训:资方和CEO内斗

在团购泡沫破灭后,24券欠了供应商一个多亿。投资人派驻代表KK作为COO进入公司。在缩减规模后,在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但在投资方打算继续注资时,24券内部撕破脸,CEO杜一楠和投资方代表KK两派人马矛盾爆发,互发内部邮件痛斥。后者指责CEO涉嫌“私吞”200万元公司财产并“跑路”到美国。而实际爆发原因是资方在新的注资条件下,要求CEO把股份稀释到个位数,引起创始人不满。

由于我认识24券的资方,对资方介入管理后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撇除道德和人品角度不谈,创始人杜一楠作为KKR的投资经理,哈佛毕业,在资本圈能忽悠到钱,但是管理能力不行,经验欠缺。资方实际上是一群新加坡的财团投资,而新加坡人管理过于细致,算计过于精明,不适合中国草莽江湖的做派,最后激发和管理层利益上的分配矛盾一点都不奇怪。这只能证明是在错误的时机一桩错误的婚姻,要离婚的时候又心怀鬼胎。

后续发展:2012年10月20日,团购网站24券宣布公司因无法正常运营,将于20日起暂停团购业务,员工全体带薪长假。如今再进入24券的网站,以前琳琅满目的团购活动被一份声明所取代。据说,F团有意收购,资方和杜一楠也有意重开谈判,未知下文。

4 品聚网

品聚网于2011年11月10日正式上线试运营,由原盛大金酷CEO葛斌斌等联合投资创建。葛斌斌一度对外表示,在得到包括盛大等投资方2亿元人民币投资支持后,目标是一年内与淘宝平分天下,达到国内第二名的位置,三年后上市。

失败的教训:不尊重行业规律

2012年1月7日消息称,盛大旗下电商网站品聚网关闭。品聚网创始人葛斌斌确认,网站关闭主要原因是融资不到位,自己不想留下一个烂摊子,关闭网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盛大集团1月8日发布声明指出,盛大对葛斌斌所创办的品聚网从未进行投资,品聚网的一切企业行为系品聚网及其投资人自身的行为。

在资本泡沫的年代,尊重行业规律最重要。另外,盛大作为家族企业,不是管理别人钱的风险投资,与狼共舞,和盛大这样的财团没有实际的进展,是不可能得到陈天桥继续的支持。

据说陈天桥的风格是每个领域我都要进。只要找到合适的人,给你一笔钱和一段时间,如果做得不好,项目就撤掉。这造成盛大系投资的企业普遍表现不好。而风投也不愿意跟投盛大系的公司。

品聚的案例只是盛大系案例缩影。

后续发展:盛大和葛斌斌开始互相隔空叫阵,一度要闹上法庭,最后无疾而终。

5 街旁

风头正劲的Foursquare启发了刘大卫和他的朋友杨远骋,而当时刘大卫在台湾的首个创业公司刚刚宣告失败,他接受投资人建议,来北京和杨远骋开始了在中国复制Foursquare的新冒险,即街旁网。街旁的投资人来自HTC创始人王雪红,可谓背景雄厚。

失败的教训:不能给用户和商户提供独特价值

切客网在2011年年底转为LBS+电子商务模式,似乎预示着简单复制Foursquare在中国的前景并不是那么光明。

刘大卫曾设想街旁的主要营收来自品牌合作。早期快速发展阶段,街旁的确也获得了星巴克、喜达屋、耐克等合作伙伴青睐。但知情者透露,即使在鼎盛期,这些伙伴的合作亦多为免费,最高合作金额仅为5~10万元。而且,即使身为新媒体的尝鲜者,大多数公司对于独立LBS网站的态度也十分暖昧和保守,通常他们更愿意同时与多家网站合作,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这也使试图与客户签订排他性协议的街旁愿望落空。

虚拟签到的价值也逐渐受到质疑。单一徽章模式难以维系用户黏性,不少用户的网络签到信息一旦和微博关联起来,很容易成为“垃圾信息”。真正的摧枯拉朽之力还在于新浪、QQ等行业大鳄的猛烈进攻,当微博、微信将LBS作为自由产品的“标配”,这让以街旁为代表的单纯签到类LBS公司更无价值。

后续发展:种种现实迫使街旁重新思考定位。在街旁创办不久后,他们就成立了另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果合。虽然街旁仍然存在,但是用户已经很少使用。

6 博客中国

博客中国是当年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人的方兴东创建的,是Web2.0时代的一面旗帜,曾汇聚了一批民间最顶级的思考者,一度号称要把新浪拉下马。

失败的教训:管理有问题,并忽视了巨头的后发优势。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获得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 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自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之初的40多人。

后续发展:方兴东回老家义乌折腾电子商务,如今在行业里几乎消失。

7 饭否

在饭否的初期阶段,中国大陆与Twitter类似的中文网站有六七家,其中饭否是各方面功能较为完备,最接近Twitter的一个。与Twitter相比,中文微博客为大多数不习惯英文的中国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失败的教训:初创公司不该碰政府敏感领域

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激增到了百万。

同年6月2日,惠普成为饭否首个企业付费用户,开始获得第一笔收入。与此同时,陈丹青、艾未未、梁文道、连岳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加入,带动了饭否的快速成长。

在2009年下半年,饭否被有关部门非正常关闭。2010年饭否创办人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一年前饭否被突然关停时表示:为了应对政府有关部门对网络言论的监管,饭否当时采取了大量删帖、限制敏感关键字、暂停搜索等措施。“我们已经做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情。”

当饭否关闭后,新浪微博强势崛起。凭着和政府雄厚的关系,以明星和名人策略一举奠定江湖地位。新浪有足够多的财力和人力满足政府的监管标准。

后续发展:王兴创办的美团,并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团购领域内最大的玩家。在松禾资本的支持下,饭否于2011年低调重开,不过已无法吸引眼球。

8 若邻网

若邻网创建于2004年,软银投资。目标是模仿LinkedIn,做中国最大的商务社交网站。

失败的教训:不顾国情的模仿

在2004到2006年那波商务SNS的Copy2 China血高潮中,若邻还算是活下来的。不过中间经历了多次的波折,创始人邹岭二进二出,网站一度裁员,几乎关站。

若邻和其他的商务SNS一样。用户一直上不来。大家相信的所谓六度交友的人际关系理论,在实践中毫无成功的希望。一个普通人可能通过六度能联系到奥巴马,但是这不代表他能认识奥巴马并寻求到实际的帮助。因此六度理论和庞氏骗局差不多。

更大的差别在于,美国是一个专业社会,尊重个人的履历和专业能力。这是LinkedIn崛起的社会学原因。而中国是个关系社会,权力决定了经济。如果你认识省委书记,你会主动把人脉介绍给别人吗?更何况中国绝大部分掌握财富和权力的人,压根都不会上这类网站。

后续发展:重组以后,资方获得了控制权,现在转型做猎头。

9 分贝网

2003年6月,郑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163888网站,寓意“一路上发发发”。随后,他们开发K8录歌软件,163888逐渐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歌手聚集地。香香、杨臣刚等网络歌手在网站成功推出,《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风靡一时,让163888网站名声大噪,号称“华人第一音乐社区”。

失败的教训:走上歪门邪道

2004年10月,IDG向其投资200万美元(据悉最终投资并没有完全到位),占其20%股权。2006年,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同年,163888获得了阿尔卡特VC的600万美元投资,占12%股权。

2007年6月,网站启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贝网,但分贝网的盈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转变,依靠卖空间和收取会员费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广告成了分贝网主要的收入来源。

2009年,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2010年1月,此案开庭审理,郑立当庭认罪。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

后续发展:分贝网日渐衰弱,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新的投资始终没有到位,最后惨淡倒闭。

10 PPG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失败的教训:创始人洗钱

三轮融资4600万美元被变相转移。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PPG的失败再一次证明,在企业经营中,人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凯鹏华盈,它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

2007年年底,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注资超过3000万美元。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

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是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他很聪明、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不纯。

后续发展:PPG倒闭,李亮在美国不归。投资人最后放弃,无疾而终。凡客崛起,从此PPG消失在大众眼球中。

标签:;  ;  ;  ;  ;  ;  ;  ;  ;  ;  

中国10家互联网公司的失败历史_ppg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