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芳 叶碧华 周金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福建 宁德 352100)
【摘要】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去污染区工作质量。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改进,去污染区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防范去污染区常见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差错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去污染区;不安全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12-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供应再生器械的物流中心,其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把健康和安全带给患者的同时,也都承受着很多压力,特别是去污区的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对患者,但却要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医疗器械,增加了去污区工作人员潜在的风险。本人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针对我院去污染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根据《福建省消毒供应中心验收考核要求》,我院逐步实行集中管理,为加强质量管理,科内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每天对各区域工作实践质量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对去污染区督查120次,在职业完全防护方面发现了4个重要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后,取得良好效果。
2.常见问题及问题分析
2.1自我防护意识差
去污区是一个较特殊的环境,汇聚了各种患者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在污染器械清点、分类时,个别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认为已经穿着工作服就不需要再多加件防护服,甚至有的护士,认为手套可戴可不戴,导致被血液喷溅及手指被锐器刺伤。
2.2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
去污区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各种物理、化学、心理等因素危害的环境中。如全自动喷淋清洗机、电热鼓风干燥箱、超声机等, 在工作中产生的噪音。目前我院使用最多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及地面、物体表面等的消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 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与手术室交接器械时精神高度紧张,既担心器械数量在交接时出现差错,同时又担心在接受器械时不小心被感染患者病毒的可能,因此心理负担很重。
2.3 与临床科室沟通困难
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普遍认为消毒供应中心不接触患者, 工作简单,只是提供无菌物品供应的服务部门,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不重视。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忽视了与临床各科的交流沟通,尤其是下收下送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交流时语气不和善,从而影响了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工作。
2.4 专业知识受限及安全意识不强
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对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有关理论知识教育学习甚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和经验不足、不重视业务知识学习、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差都有可能造成失误,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
3.对策
3.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定期组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与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内容, 提高工作人员对供应中心工作职业危险性和缺乏防护意识的危害性认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工作,戴上口罩、防护手套及防护服等保护措施,可有效的防止污染给自身带来的损害,保障职业安全。
3.2 加强环境质量管理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空间宽敞明亮,各区内安装通风装置、消音设施及中央背景音乐,配置了太阳能热水器,确保供应。病区及手术室回收后的污染器械尽量集中使用清洗机,在进行噪音大的机械清洗时人员尽量离开去污染间; 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人员在对器械进行浸泡、消毒时,应选用适合的消毒剂,充分了解其特性和毒副作用,配制过程应戴好防护用品,避免皮肤与原液直接接触,如出现不适症状,立刻停止配制,及时对症处理。
3.3 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交流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人员沟通交流,记录科室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推行诚信服务,对全院各科室使用过的污染器械进行封闭回收,在清点器械中对多出的器械,主动退给使用科室;对回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并协助其妥善解决,将诚实守信的服务理念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中[2]。
3.4 加强培训及责任心教育
加强业务学习, 营造学习氛围, 提高专业水平。每周采用人员轮流授课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护士长给予提问,每月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定期组织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责任心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采取积极有效防护措施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尤为重要,严格规范化操作原则,加强管理,杜绝工作随意性,不仅可减少职业危害,还可有效保障自身及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 王立英, 刘素英, 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 532- 534.
[2] 邹玉敏,邹玉梅,孙志荷,杨立新,王淑梅.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工作中的沟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64.
论文作者:林景芳,叶碧华,周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污染区论文; 工作论文; 器械论文; 中心论文; 科室论文; 患者论文; 防护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