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也必然会产生伟大的理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的报告的一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五大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必然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导读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新”在哪里?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以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这四个“新”回答并论证了这个问题。这就是——
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从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从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的视角,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从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成败的经验教训角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五大的灵魂,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五大最为重要的成果,将永远载入史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段。正是从这层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进一步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一概括,集中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达到的新高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首先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同时,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相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这就是实事求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导我们党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论是在拨乱反正还是全面改革中,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为此,必须解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地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汲取新的精华,充实新的内容,展示新的风采,使之不断地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始终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理论,看待实践。一方面,他坚持“老祖宗不能丢”,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要说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我们将面临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一概括,集中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方面的深化和推进。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要回答的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问题,也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就不断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领导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随着对社会主义探索和认识的不断深化,邓小平同志逐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许多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他又把自己的思考进一步集中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随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可以看作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最为精辟的论述,也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最明确的标志。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在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回答资本主义严峻挑战所必须采取的战略决策。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归根到底要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们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一切具体制度和形式都要体现并服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观点。凡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我们就坚持;凡是不符合甚至背离这个要求的,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改革;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我们还应根据这个要求,不断创造新的形式。抓住了本质,才能真正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一概括昭示,邓小平理论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本着要迎头赶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力争使我们民族站在世界前列的强烈责任感,用开放的眼光积极研究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作出新的理论思考,得出新的理论成果,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新判断。
在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国际战略的确定上,抓住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改变了以应付战争到来为基点的形势估计,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规划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了这一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策略,使我们国家经受住了国际风浪的考验,巩固了新时期外交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在党的路线上,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点,打破僵化封闭的思维定势,破除小生产观念的束缚,以更加宽广的眼光发展自力更生的思想。关起门来搞建设,曾经使我们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纵观世界大势,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教训,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提出对外开放的方针:阐明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区分了自力更生与闭关自守的界限。对外开放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奋发自强的信心。
在生产力发展问题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汲取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完善了对生产力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贡献,对发展生产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把握时代特征,分析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深刻地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首要作用,实际上是指明了当代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的进步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毅然作出了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这一科学判断,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迈向新世纪的经济的腾飞。
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造精神。这些新判断,已经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今后仍然将继续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概括,精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系列成熟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成果,也说明了我们党将这一理论确立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原因所在。
邓小平同志曾在党的十二大上代表全党郑重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理论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内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作出新的总结,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的课题进行新的探索,指出新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长期艰苦探索,付出重大代价后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是这一伟大实践的理论成果的创立者。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科学性的观点,形成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个理论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归纳起来,邓小平理论可以说是回答了两方面问题:第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即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第二也是特别重要的,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即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上,由于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世界上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先例,因此,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如果社会主义事业能在中国的成功中再造辉煌,那么,这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大贡献。在第二个问题上,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党运用邓小平理论,分析中国的国情,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中国走向新世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邓小平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也必然会产生伟大的理论。历史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凝聚全党思想,引导我们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当前,中国人民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21世纪。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所作的报告,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长远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的行动纲领。当前,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掀起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坚持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自觉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努力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要把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列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文件之一,把学习报告同有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并把这个学习贯穿于全面实现十五大各项任务的全过程。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朝着新世纪全面推进!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