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探析_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探析_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基本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03)04-0005-04

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是高等教育学中一个占据重要地位的基本理论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我认为,教育原则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理性规范和准则,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教育原则泛指各级各类各种不同形式教育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它是一个原则集合,由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管理原则等不同原则组成;狭义的教育原则特指一切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样,高等教育原则也具有上述两种理解,本文所探讨的高等教育原则是狭义的,即高等教育基本原则。

最近出版的薛天祥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以下简称“薛著”)中对高等教育原则的问题进行专门探讨,并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六个原则[1]。“薛著”探讨的高等教育原则实际就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学习“薛著”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重要问题再进行一些研究:简要回顾教育基本原则和高等教育基本原则研究的历史,分析其受到忽视的深层次原因;探讨教育基本原则在教育基本规律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提出本人关于高等教育若干基本原则的意见,以求教于薛先生和各位同仁。

国内明确提出教育原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与教育理论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基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扈中平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理论》中把“教育原则”作为一个专节来探讨,该书有选择性地提出五个教育基本原则[2]。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基本原则的提出要早于教育基本原则。早在1995年,潘懋元教授等人就发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九个基本原则[3]。后来,薛天祥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专章研究了高等教育原则,提出了六个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中国还相当薄弱。我通过网络检索发现,研究教育基本原则的论文几乎难以找到。此外,国内几部主要的教育大辞典也都没有“教育原则”或“教育基本原则”的词条。

一、教育基本原则的中介作用和形成机制

教育基本原则和高等教育基本原则的研究是一个受到长期忽视的领域,这是否意味着这个问题并不值得研究呢?是否只要提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就不需要教育的基本原则了呢?教育基本原则与教育基本规律、教育基本原则和教育实践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否有了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等具体的教育原则就不需要教育基本原则呢?教育基本原则是怎么提出来的?虽然这些问题是针对教育基本原则的,但研究高等教育基本原则必须首先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作出回答。

我认为,教育基本原则是教育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主要价值在于它是教育基本规律和教育实践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中介。教育规律从本体论上讲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不是一种具体可感的实体存在,而是一种抽象的属性或关系的存在,即“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4],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它,所以运用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育规律理论化”[5]。对此教育学术界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以潘懋元教授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最具代表性,这一学说把教育基本规律表述为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6]。但教育规律理论化只是运用教育基本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第一步,因为教育基本规律的理论高度抽象,运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需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中介)的逐步转换。近年来,教育理论界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中介”的问题。我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也有不同的层次,接近教育基本规律理论的中介属于理论性中介,接近实践的中介属于实践性中介。而教育基本原则就是教育规律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理论性中介,它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反映。我把教育基本原则在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各环节中定位在第二个环节,即“教育规律理论的原则化”。“原则化”的目的在于使教育规律的理论更加具体,使之更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

由此可见,教育基本规律和教育基本原则是不同的,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教育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教育基本原则则是对规律的反映和运用,是主观的或是主客观的统一。教育基本原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更好地利用规律为实践服务。但原则毕竟是人自己制定出来的,它可能完全或部分符合教育规律,也可能根本就不符合。这与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和认识水平有直接关系,还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在教育基本原则与教育实践之间,还有一系列具有更强可操作性的实践性中介。其中各具体教育活动的原则就是其中一个环节。所以,教育基本原则与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等具体教育活动的原则也不同。教育基本原则反映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或总原则,是上位原则,但不是各种具体教育活动原则的简单相加,它对教学原则和各育原则等下位原则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教学原则和各育原则反映教育不同领域的特殊规律。

从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明确教育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教育基本规律与教育实践的理论中介,教育基本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是从教育基本规律理论中直接推导出来?还是从教育实践中直接总结出来?通过回顾教育学史不难发现,教育基本原则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从哪里直接推导出来。

原则来自实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观。恩格斯在著名的《反杜林论》中批判了先验主义的原则观,他有过一段很精辟的论断:“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之时才是正确的。”[7]所以,毫无疑问,教育基本原则从实践中来。但我认为,这只是回答了原则的源头问题,没有回答原则的整个形成机制。教育基本原则来自教育实践,但同时它也是理论思维的产物,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有机结合的结晶。形象地说,原则作为规律与实践的中介,只有“左右逢源”才可能当好这个中介。

提出教育基本原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要对“教育”本身做全面的理解。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活动,也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的事业。因而,教育基本原则既是指导人才培养的原则,也是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教育基本原则的研究需要把整个“教育”作为“问题域”,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的微观或宏观领域。

其次,教育基本原则的提出是一个理论思维的过程。教育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进入“问题域”的教育实践既有“好教育”也有“坏教育”,是教育的“实然状态”或者教育的“非理想境界”。从这种“非理想境界”的教育中,显然不可能直接总结出正确的原则来。所以,有必要先作出“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即确定教育的“应然状态”即“教育理想境界”。我认为,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才是“教育理想境界”,所以也只有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能够引导教育进入“理想境界”的原则才是正确、可行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教育理想境界”只是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社会和国家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境界”不是“理想国”或“乌托邦”,它要受制于一定社会和国家的教育目的,还要考虑本国国情。所以,教育规律是无阶级性、无国界的,但教育原则不同,它是主观的东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没有永恒不变的教育原则,只有一定历史阶段的教育原则。

第三,提出教育基本原则也可以先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推导出原则或原则性假说,然后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用教育实践的实例加以论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本质上讲,这条途径与从实践中总结是不矛盾的。因为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们的源头是一致的,推导出来的原则只要反映教育规律,同样是正确的教育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从实践直接入手,还是先从理论入手,都要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即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关系中,找出基本的矛盾关系,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关系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理论的自觉的高度。我认为,分析和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矛盾关系是探讨和提出教育基本原则的关键所在。

二、对高等教育若干基本原则的探讨

根据上述对教育基本原则的理论探讨,现在可以分析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几个教育基本原则和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扈中平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五个教育基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8]。从该书对这几个原则的阐述来看,它们大多只是针对微观的教育过程,即人才的培养过程,没有涉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以这些原则恐怕与教学原则或德育原则没有本质区别,大多还不适合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限于篇幅和本文的主题,以下简要分析“薛著”中提出的六个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动态性原则[9]。应该充分肯定这些原则都是高等教育活动要遵循的要求,但我认为,这些原则在原则选取和内容的表述上仍然有个别地方值得商榷和推敲:

首先,在原则的选取上,适应性原则似乎不宜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提出。“薛著”认为,适应性原则指高等教育从宏观上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国家与社会的现实需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从微观上,也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10]。这些说的都没错,但仔细一看,这不基本上是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的表述吗?原则可以从规律中,推导,但直接转换,则不是合理的制定原则的办法,也不利于发挥原则的作用。原则反映规律,但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进一步分析,其实书中提出的其它几个原则,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

其次,一些原则的名称和内容的表述上也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如方向性原则。从中外教育发展历史来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举办教育都必然有一定的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应该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所有的教育一个基本原则。但“薛著”中对方向性原则含义的解释为两层: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大方向,二是坚持高等教育的学术导向[11]。我认为学术性是高等教育一个特征,学术导向也不是方向问题。学术性与职业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方向性意味着一致性,即办学大方向和总目标的一致性,但高等教育要办好,仅有总目标的一致性不行,还必须有具体目标和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所以,方向性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改为“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似乎更准确、更切合实际一些。

又如协调性原则。“薛著”认为,从微观上讲,这是适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高等教育要保证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从宏观上,这是高等教育适应飞速发展的生产力的需要,高等教育要协调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关系[12]。这一表述似乎也在重复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我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性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协调性外,还要有持续性、整体性、公平性等要求,所以这条原则可考虑改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再如,民主性原则的内涵表述上,也不够完善,除了“薛著”中讲的在管理和教学中发扬民主精神外[13],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权利平等,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看,这是民主性原则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另外,动态性原则主要是讲高等教育要改革要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要求[14],虽然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则,但发展需要继承,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所以这一原则可考虑更明确地表述为“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我认为,高等教育基本原则至少有以下六条:

1.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面,坚持这一原则,就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都要遵照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这个一致的目标下,高等教育追求学术自由,追求多样化教育理念、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在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人才的大方向下,追求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规格,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2.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是高等教育特有的原则。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就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学术性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所在,现代高等教育除了强调学术性外,还要重视职业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既要重视发展学术性的高等教育,又要重视发展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3.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它是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是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没有继承,高等教育就会失去进步的基础,没有创新,高等教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必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始终向前进步。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重视已有高深学问的传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先进高等教育接轨,同时要考虑本国国情,不能丢掉本民族的特色。中外高等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才能够成为具有国际性的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本民族的高等教育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同样要借鉴国际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保留民族性的东西,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

5.民主性原则。这个原则包括几层含义:一是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二是民主办学,三是发扬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加强民主教育。

6.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个原则要求高等教育发展要重视持续性、整体性、公平性和协调性,做到可持续发展。宏观上,高等教育发展要适度超前、结构合理等;微观上,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以上六条原则是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基本矛盾关系进行认识和分析的产物,它们与“薛著”中提出的六条原则有两个明显不同:一是每条原则都同时反映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二是每条原则都不仅适用于宏观领域的高等教育发展,也适用于微观领域的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六条原则肯定没有归纳出所有高等教育基本原则,也不能说形成科学的原则体系。就高等教育基本原则体系而言,至少有一个系统完全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能概括高等教育活动所应该遵循的所有规范和准则。显然,现在还很难做到。

标签:;  ;  

高等教育基本原则探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