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竞争力研究_企业竞争力论文

浅谈企业竞争力研究_企业竞争力论文

企业竞争力研究述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竞争力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与企业界的一大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就讨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学术观点作一简述。

一、企业竞争力涵义的界定

究竟如何理解企业竞争力,目前的观点是繁纷复杂,各执一端,难以统一。现举出部分即见一斑。

1.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2.企业竞争力是指竞争者更有效能和效率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公开竞争中,使用人力和资金资源以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Increasing Results)的能力。

4.企业竞争力由三部分构成,即快速反应能力(Responsiveness)产出加快能力(Resulte Acceleration)和资源效果能力(Resources Effectiveness),简称3R'S.

5.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Motorola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乔治·M·C菲计(George M.C.Fish)认为,竞争力是企业较其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广义地说,或技术。

6.世界经济论坛的看法是,所谓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象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也就是说,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7.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层次系统,其能力结构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表层,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竞争力衡量指标;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中层,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决定竞争力衡量指标的分值;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土壤和真正的源泉,它们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

8.企业竞争力是指的竞争主体的身份参与竞争以求取胜获利的能力。主要包括三种具体能力:(1)人才竞争能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才,从根本上讲,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是企业竞争取胜获利的根本保证。因此,人才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部分。(2)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包括市场覆盖率与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性。它最为直接地反映企业能力或实力大小与经营的好坏,也是企业最直接的竞争目标,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营销渠道是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因此,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主体部分。(3)技术竞争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劳动者+生产资料)×科学技术2。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技术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点部分。

9.企业竞争力可以看作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后劲以及资产增值和效益提高的能力。就企业本身来讲,竞争力因素大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1)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和技术改造的进度;(2)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状况;(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产品质量的优势;(5)综合成本的降低和各种开支的节约。另外,宏观方面的金融政策,税率高低、法制情况、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对企业竞争力也都有重要影响。

二、开展企业竞争力研究应坚持的原则

究其概要,有如下几点:

1.需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决不仅是使某个企业击败竞争对手,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应该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在社会之中”。松下幸之助认为:“买卖或生产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商店或制造者繁荣,诸工作和活动使社会富足,才是真正的目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本身,应从企业外部、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企业生存的意义和企业发展前景,真正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应重视战略导向和长期性,而不应以短期改进为根本任务。企业竞争务的塑造不是一时一事的问题,需要企业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和全体员工扎实的努力。企业竞争力研究要研究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理念和经营哲学,要研究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等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引导企业采取措施,塑造持久的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将某种滞销产品销售出去了,这不能不说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类似的研究工作不能属于竞争力研究范畴。

3.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单一指标不能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竞争力研究强调市场导向,许多人强调用市场占有率衡量企业竞争力,认为市场占有率是测度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但是,只要认真分析就会发现,用市场占有率衡量企业竞争力有其科学性,但过份强调市场占有率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市场占有率本身不能准确地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由此可见,评价企业竞争力,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指标,或某个层面。

4.应重点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内外部众多因素都对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产生影响,但众多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方面,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程度大小不同,企业对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另一方面,同一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不同。因此,研究企业的竞争力,必须紧紧把握那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5.企业竞争力研究应重视操作性,应能寻找并发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竞争力的研究工作并不足是为了解竞争力状况,更主要的是寻找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以便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研究的结果应具有操作性,应该让人们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原因和所提出的竞争力改进措施中明确应采取的行动,并切实行动起来。

三、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在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问题上,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大体提出了以下三种思路:

1.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概括为三个战略,七种策略:

(1)战术战略。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基础在于竞争优势的确立。在当今剧烈竞争的时代,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全面的竞争优势,而只能确立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知识共享的信息时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固有特点使日益成熟的管理技术具有公开性特征,管理思想显示出趋同态势,因此管理技巧上的差别化潜力十分有限,这使得竞争优势必须主要依靠技术优势来确保。技术战略的目标就是要寻找并保持这种技术优势,即有现实性,又有前导性。无疑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有自己的技术中心,要了解科技领域的新动向,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市场战略。市场战略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方面,创造市场,拓展市场,树立企业的市场形象,使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开发技术优势,形成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正由于市场战略如此重要,在西方企业,无论是营销人员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这是营销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都相当高。当然,这是以其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为基础的,即市场战略须以技术战略为依托。

(3)组织战略。随着企业战略的发展,如增加新的生产线,发挥新的职能,进入新的地区,创造新的顾客等,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随之调整,因此,钱德勒提出了“结构紧跟战略”的命题,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与其说是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的产物,勿宁说是为了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而自觉调整的结果,调整的目的是使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更富有效率,从而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这也是现代企业组织战略的目标和功能之一。另一方面,一个好的组织制度和结构能大大释放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从而推动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促进管理思想的革新,这是组织战略的另一目标和功能。

(4)定位策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明确要选择的目标市场和以什么样的产品打入这一市场,以便进行市场和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就是将国际市场根据不同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市场,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功率。产品定位是指企业对经营的产品赋予某些特色,使产品在用户中树立某种特定的形象,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可根据自己产品的特色和竞争者产品的定位方式选择具体的定位策略。

(5)联手策略,打入国际市场主要靠企业实力和成功经验。但在许多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力量是无法跻身于某一国际市场的,需要采取与国内外同行甚至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以增加竞争能力。联手策略可以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总体竞争能力,既能减少同行内部竞争的自耗,又可以优势互补,集中力量开发国际市场急需产品,更为突出的特点是,采取这种策略在打入国际市场初期作用最为明显,可以与众多的竞争对手抗衡,易于站稳脚跟快速扩展。

(6)递进策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生产要素和经营资源的转移,也是生产经营组织系统的跨国延伸。因此,企业必须在长期市场经营目标指导下,采取走一步,看二步,想二三步的渐次递进的策略,组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一般来说,进入国际市场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把所有环节一步到位;二是按照市场递进关系,然而,一步到位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多数企业应采取递进策略。这种策略是以主动进攻为原则,在进攻中挤入和占领国际目标市场,同时要求企业制定进攻策略时要使各阶段具有逻辑上的联系。以保证阶段性策略的相互衔接,逐步加以实施,这样有利于积累经验,稳步发展。

(7)进攻策略。即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回避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而是正面与这些竞争对手较量的策略。国际市场的竞争都是高水平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进入这一竞争环境并取得一席之地,仅靠乘虚而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本企业产品纳入国际标准,在高水平、高起点上与竞争对手竞争,才能掌握主动权。

(8)产品开发策略。主要利用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地的策略,具体包括:一是延伸产品系列策略。即当企业一旦挤身于国际市场大门,就立即搜集市场信息和了解用户信息反馈,快速延伸现有产品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消费需求,占领更大的市场。延伸产品系列有单向延伸和双向延伸。单向延伸是指产品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简到全的延伸。双向延伸就是产品开发向高、低两个方面延伸。二是扩大产品组合策略。即在延伸产品系列策略纵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系列横向发展的策略。它以产品多样化,适应性强和应用面广为特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它既可面向众多的细分目标市场,又可与各类经销商保持密切关系,还可以减少产品滞销的风险,提高企业产品综合竞争能力。三是改进产品策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老产品的改进要与高科技紧密结合,尽量致力于高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增强产品功效,完善产品性能。四是趋同求异策略。就是力求采取各种手段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区别于其它企业。其作法是,在发现需求上求异;在丰富功能上求异;在创新款式上求异;在特色包装上求异;在适档适销上求异等。

(9)市场开发策略。这一策略主要包括:一是阶段性渗透微略。实现国际市场的渗透,应分阶段的实施。首先将突破口选择在竞争对手实力薄弱的某一地区市场,待渗透到一定程度并立足之后,再转向其它地区市场,直到最终占领目标市场。二是组合渗透策略。国际市场变化莫测,企业要随时根据竞争的需要调整竞争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就是将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如产品、价格、促销手段、营销渠道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市场变化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以应付市场出现的不同情况。三是开拓潜在渗透策略。市场需求分为显在和潜在需求,其中潜在需求的开拓,是企业进行市场渗透的重要目标,潜在需求具有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变为显在需求。随之,潜在市场可以转变为显在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谁能把握并开拓潜在市场,谁就能先占领这一市场并取得竞争的优势。

(10)巩固市场策略。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愈显著,其市场地位愈受到威胁。因此,企业占领市场后,还要考虑到如何用有效的防御策略巩固已取得的市场优势。巩固市场策略主要有:一是固守防御策略。即指企业面对诸多竞争对手,依靠自己的实力,在已占有的市场范围内与对手较量、抗衡。目的是依托已有的市场优势,与对手寸土不让。采取这种策略必须随着产品——市场变化而移动竞争领域。否则将招致多方面的报复,由优势变为劣势,甚至最终失去市场。这种策略有极大的风险性。其一,企业被拴在一个不变的市场领域,一旦被对手打败,企业倾刻瓦解。其二,容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二是市场退却策略。亦称市场撤退策略。当竞争对手实力超过自己,在产品数量、质量、功能、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等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而本企业尚不具备全面抗衡的竞争条件时,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就应主动退出市场,待有机会再与之竞争。否则,明知竞争条件不利而硬与竞争对手较量,结果只能是失败。三是机动防御策略。即在保护自己市场份额的同时,拓宽和延伸现有市场,开拓更多更新的潜在需求,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范围内建立牢固的竞争地位。这一策略的核心是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它主要包括先发制人防御和反击防御。先发制人防御,是指企业在调查分析市场竞争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抓住竞争对手对市场了解不多或准备不充分的机会,用强于对手的技术产品和营销手段以控制市场主动权的优势,彻底封闭竞争对手的所有机会窗口,最终将竞争对手置于市场大门之外。反击防御是指在了解和掌握了对手进攻的薄弱环节后,根据企业的特点扬长避短,避实就虚,组织力量对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给予致命的反击。

2.关键是要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众多研究一致认为,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主体部分和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挑战,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以保持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

(1)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必须针对经营者动力不足,压力不大,进取心不强的问题,强化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首先,提高经营者的社会地位,以激发其精神动力;其次,实行与企业效益挂勾的高报酬,以激发其物质利益动力;再次,建立经营者优胜劣汰的机制,以激发其竞争动力。

(2)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必须针对政企关系不顺,企业牵制过大问题,理顺政企关系,还原企业自主能力。理顺政企关系,要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资产的管理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资产经营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同法人所有权分开。

(3)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必须针对经营机制僵化的问题,深化内部改革,焕发企业活力。首先,必须以适应市场竞争为导向。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塑经营机制;其次,真正确立经营者的中心地位,发挥其中心作用;再次,重组企业内部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复次,完善企业调控机制。

(4)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必须针对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载力越负荷问题,各方形成合力,逐步解脱。首先企业要立足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其次,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卸包袱;再次,银行要为企业卸包袱发挥积极作用;复次,工商、税务、劳动、民政、教育、卫生等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有关机构都要积极帮助、支持企业卸包袱。

(5)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必须善于发现企业的“优良因子”,发挥潜在优势,变潜力为实力。要发挥国有企业资产存量最大的优势,努力使资产存量发挥出最大效能;要发挥国有企业科研、技术优势;要发挥“优势企业”的优势;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地位”优势。

3.增强我国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应该是: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方向。

(2)扎实苦练内功,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3)把握市场需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前提。

(4)了解竞争对手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5)搞好售后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积极方式。

标签:;  ;  ;  ;  ;  ;  ;  ;  ;  

浅谈企业竞争力研究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