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_侍磊

谈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_侍磊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151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会有很多机械设备参与其中。这些机械设备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支出,强化设备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作为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形成认识,切实把握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来强化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然后分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最后立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出了强化设备管理的可行措施,希望可以给业界同仁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程建设;设备管理;经济效益;可行措施

一、机械设备管理需要注意的重点

机械设备在工程中的参与主要是施工环节,因此不少管理人员将管理的重点也放在了施工当中。然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从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成本问题就已经开始凸显了,设备管理也需要从施工前就开始。总的来说,设备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后这三个环节。

在施工前,项目上场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除了人员配置、材料采购之外,机械设备的配置也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在实际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配置有三种形式,即调拨、新购以及租赁。调拨就是从单位直接配置机械,新购则是根据工程需求购买相应的设备,租赁则是从设备租赁公司或是其他同行单位租借相关设备进行施工。在设备管理中,前期重点就是要对设备的配置形式予以合理控制,确保设备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也是企业规模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志。在施工中,设备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购置;二是设备租赁费用;三是设备维修。对于三个方面的成本支出,在施工过程中也就成为了管理重点。

在施工后,设备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设备处置方式。比如一些新购的机械,在施工后可能一段时间派不上用场,如何处置这些设备,提高经济效益,就成为了管理的重点内容。

二、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设备管理工作对技术进步起促进作用,就目前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说,虽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也还是有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

第一,管理不全面。在设备管理中,管理不全面的问题较为普遍,主要来说就是没有从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后三个环节出发进行管理,没有实现全过程的设备管理。环节上存在遗漏,就导致某些环节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目前工程行业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信息手段,实现管理的数字化,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局限,增加了管理的有效性。不过,目前在工程设备的管理中普遍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较为缺乏,不少管理环节还是局限在传统模式之下,这样一来就导致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中的水平。

第三,对于问题的处置不及时。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管理,不可避免会发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处置,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不过,当前部分管理人员对于问题的处置不及时、不合理,导致一些问题扩大,最终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缩减。

三、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设备管理可行措施

在新经济时代,工程设备管理需要更加关注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措施优化管理,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一)全面落实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重点在施工前、中、后三个环节都存在,所以管理工作需要全面铺开,对三个环节实现统筹兼顾。第一,在施工前,需要对机械设备的配置加强管理,灵活搭配调拨、新购与租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说,应该先对工程量进行估算,结合工艺技术方案,编制施工设备配套计划。然后对照企业现有设备,将可以调拨的设备整理出来。对于无法调拨的设备,如果单价不高而且施工量较大,那么可以选择新购;如果单价高而施工量较小,那么可以对租赁与购置方案进行经济效益比较,选择较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施。通过对调拨、新购与租赁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成本的有效缩减。第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的检修养护,避免出现故障问题造成停机误工,从而减少维修成本与项目停机误工损失。对于租赁的设备,需要尽可能合理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施工,尽可能缩短设备租赁期,实现租赁成本的降低。第三,在施工完成后,要合理处置空闲设备。对于一些常规施工设备,可以调拨到其他工程中进行使用,使其发挥出最大价值。对于一些非常规设备,如果其他工程暂时不需使用,那么就可以对外租赁,避免其长时间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二)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工程设备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在当前设备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进来,渗透到各个管理环节。首先,在施工前的设备配置环节,可以借助已存储设备相关运行数据进行成本分析。比如对于那些使用时间中等,工程量也偏中等的机械设备,到底是选择新购合理还是选择租赁合理,这就需要通过详细的数据比较才能得出结果。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借助二维码技术来进行管理。小小的二维码可以包含诸多信息,对每一台设备设计二维码来存储管理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每台设备的详细情况,就像医生了解病人的既往病例一样,可以更好的诊断。最后,在施工后,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处置设备。借助计算机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将每台设备的详细信息进行统计,设备型号、施工情况、损耗情况等信息都录入数据库,根据设备情况来确定其处置方案。比如损耗过大的设备就不宜再次投入施工或是租赁,应选择其他方法来处置。

(三)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处置

在设备管理中,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置,尽早消灭存在的问题,避免设备使用成本增加。比如在施工前如果发现租赁的某些设备存在故障问题,那么就需要联系租赁单位及时维修或替换在租设备,避免造成施工项目停工待机、工期延误的情况发生。再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机械设备出现异常,那么需要及时停机检修,避免带病作业造成更大问题,增加维修成本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造成了工期延误。再比如,在施工完成后,部分设备处在闲置状态不能及时再利用起来,或者是一些接近报废的设备再次投入施工,对于这些问题都要及时处理,避免项目经济效益流失。

综合运用以上管理措施,加强设备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设备投入资金,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障机械的安全使用和施工需要,更可实现设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在新时期,影响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较多,机械设备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从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就开始,一直到施工结束之后,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做到物尽其用,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友福.加强生产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2]程真何.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2)

[3]刘治平.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经营效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7)

[4]段联保.施工机械伤害事故的起因及有效防范[J].建筑,2011,12:51-52

[5]萧锦豪,浅谈机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经营管理者,2013(25).

[6]蒋鹏.浅谈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7]陈冬生.关于如何利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33)

论文作者:侍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谈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_侍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